鄉歌

鄉歌 (향가),又称詞腦歌 (사뇌가),是朝鲜文学史上使用“乡札标记法”的一种国语诗歌形式。“乡歌”的“乡”字是本乡本土之意,以别于唐诗、唐乐。[1]:71-74[2]:21-22

鄉歌的形成

目前現存最古老的鄉歌作品,為新羅真平王 (在位579年-632年) 時期的「薯童謠」。但無法斷定當時的歌謠已使用鄉札式表記,可能為後人加以整理並使用鄉札式漢字表記將之記錄下來。一般認為,鄉歌文學約在新羅統一三國前後形成。

鄉歌的出現,宣告了韓國文學史上韓語記錄文學的開始。在鄉歌之前,韓語文學是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直到鄉歌出現,才有了以文字記錄下來的韓語文學作品。鄉歌文學的形成,可謂韓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里程碑。

鄉歌的文字表記

鄉歌使用一種稱為「鄉札式」的文字,以漢字的音和義,來表記韓語的一種方式。一般而言,名詞語幹等的實詞部分借用漢字的訓,而助詞語尾等虛詞部分則借用漢字的音。

現存作品

鄉歌流傳至今的作品很少,多以散佚,目前僅存25首。《三國遺事》中收錄14首,高麗初期均如大師均如傳》中,收錄「普賢十願歌」11首。

篇名 作者 時代
薯童謠 百濟武王 新羅真平王
彗星歌 融天師 新羅真平王
运泥谣 新羅善德王
願往生歌 廣德 新羅文武王
慕竹旨郎歌 得烏 新羅孝昭王
獻花歌 佚名老人 新羅聖德王
怨歌 信忠 新羅孝成王
兜率歌 月明師 新羅景德王
祭亡妹歌 月明師 新羅景德王
安民歌 忠談師 新羅景德王
讚耆婆郎歌 忠談師 新羅景德王
禱千手觀音歌 希明 新羅景德王
遇賊歌 永才 新羅元聖王
處容歌 處容 新羅憲康王

普賢十願歌

  • 敬禮諸佛歌
  • 稱讚如來歌
  • 廣修供養歌
  • 懺悔業障歌
  • 隨喜功德歌
  • 請轉法輪歌
  • 請佛住世歌
  • 常隨佛學歌
  • 恆順眾生歌
  • 普皆迴向歌
  • 總結無盡歌

鄉歌的形式

目前現存的鄉歌,依格式可分為四句體、八句體和十句體。

四句體的鄉歌僅有「薯童謠」、「風謠」、「獻花歌」和「兜率歌」。

八句體的鄉歌僅有「慕竹旨郎歌」和「處容歌」二首。八句體的鄉歌是否是十句體佚失二句而成,目前尚無法考證。「怨歌」同為八句體,但其後註有「後句亡佚」字樣。

其餘的鄉歌皆為十句體。一般說來,三國時代的鄉歌以四句體為主,南北國時代統一新羅時代,直到高麗初期的鄉歌則是以八句體和十句體為主。

参见

参考文献

  1. 李岩; 徐建顺池水涌俞成云. .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9月. ISBN 978-7-5097-1511-6.
  2. 韦旭昇著.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7月. ISBN 978-7-301-14042-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