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包里廣安宮

金包里廣安宮,初名聚星堂日本投降後更名為廣安宮。位在台灣新北市金山區金包里街的一座道教廟宇,又稱「金山老街廟」,在金山老街的中心點。主奉漳州府的鄉土神開漳聖王,配祀關聖帝君天上聖母福德正神觀音菩薩太歲星君等。

金包里廣安宮建廟伊始之開漳聖王神像,自清朝乾隆年間迄今已有近300年歷史。

廟史沿革

清代乾隆年間有福建漳州府陳姓先民入墾金包里(金山),初期建築草庵供奉隨身奉祀的開漳聖王陳元光將軍伉儷香火,定名聚星堂,多為陳氏同宗子弟祭拜,又稱陳聖王公廟,簡稱聖公廟,屬於陳氏家族廟性質。嘉慶道光同治光緒日治年間曾經數次重修,金包里老街居民亦多所膜拜,堪稱北臺灣最早的「開漳聖王廟」。

位於金包里街的中央的金山廣安宮。

金包里陳姓屯墾歷史

文史工作者的採集紀錄,宜蘭縣員山「金包里古」地區,為漳州人陳德利等人自金包里(今新北市金山區)移居而來,移居時期從清嘉慶年間開始,撫番拓墾,並以原居住地為名,故稱「金包里古」。這些金包里陳氏宗族移居宜蘭金包里古已屬「二度移民」,即從漳州渡海來台的陳氏先民,先在金山生活了一段時間,後除一部分定居金山老街外,部分支族遷徙至竹子山山麓及半嶺一帶,部分支族則遷居宜蘭[1]

根據宜蘭員山「金包里古」當地口述歷史表示,當初共有五十位自金山移民宜蘭的先民,其中一位被原住民所殺害,剩下四十九人。四十九人中,有人背著玄天上帝、有人背著開漳聖王神像來到宜蘭員山,後來並籌建「玄開廟」供奉,與金包里堡「開漳聖王陳聖公廟」同出一源。後來這些移民從道光年間開始,以陳奠邦為墾首,統領地方公共事務,排難解紛,而「金包里古(股)」即代表係這些來自「金包里」的移民們所統領共有。2020年1月,時任廣安宮住持之陳宥成先生也表示,先民移居宜蘭時,多從金山廣安宮分靈供奉,據傳宜蘭地區有22間以上的開漳聖王廟,祖廟均為金山廣安宮,而廣安宮也長期與宜蘭地區的宮廟交流[2] [3]

民間傳說

臺灣日治時期大正年間,雕塑分靈神像「二王」,迎至內湖碧山巖開光點眼,典禮完畢,金山的善信欲將二王神像放在輦轎(兩人抬的小神轎)之上,要抬回金山,誰知神像連同轎子突然飛出廟外,眾人急急追趕,至公館崙(今萬里區磺潭)失去蹤影,公館崙鄉民則表示看見此神轎往金山方向飛去,善信追不到,只好回廟裏報訊,誰知神像連同輦轎已在廟中神案之上,從此金山傳言;「金山二王爺,免扛自己行」,而從此公館崙檀越篤信二王,每逢廟會,必定迎接二王神像到當地接受燒香禮拜。

外部链接

參考文獻

  1. 〈寺廟、土地與人民的歷史關係之探討 - 以宜蘭縣員山鄉金包里古玄開廟為例〉,《臺灣文獻》,第60卷第1期,2009年3月,張文義
  2. 前蘭陽技術學院教授張文義2020年1月11日採訪紀錄
  3. . 桃園新聞網. 2020-1-15 [2020-01-1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