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永健

钱永健英語:1952年2月1日-2016年8月24日[1],即罗杰·永健·钱),美國華人生物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及化学系教授。因为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而获得了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2][3]

Roger Y. Tsien
錢永健
拍摄于2008年的钱永健
出生(1952-02-01)1952年2月1日
 美國紐約市
逝世2016年8月24日(2016歲-08歲-24)(64歲)
 美國俄勒岡州尤金[1]
居住地聖地亞哥
国籍 美國
母校哈佛大學
劍橋大學
知名于绿色荧光蛋白(GFP)
钙成像
奖项诺贝尔化学奖(2008)
沃尔夫奖(2004)
盖尔德纳国际奖(1995)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生物化學
机构柏克萊加州大學

生平

钱永健是华裔美國人,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籍貫浙江杭州临安,是吴越国国王钱镠三十四世孙。

1972年,钱永健获得哈佛大学化学及物理学最优等学士学位。1977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生理学博士学位。1977年-1981年,担任剑桥大学研究员。

1982年至1989年,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副教授。1989年開始,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直至離世。

去世

2016年8月31日,UCSD發出新聞稿宣告錢永健的死訊:新聞稿指錢教授在同月24日的俄勒岡州尤金離世,終年64歲[4]。新聞稿只提及他的貢獻,未有講述死因[4][5]。同一報導在另一份報章的報導中,UCSD校監Pradeep Khosla回應記者提問指錢教授的遺體在一條單車徑上發現[6]

家庭

钱永健之父钱学榘-(图中首排最右军装者)在位于抗战后方贵州大定的中国发动机厂前与中国同僚和美国顾问合影

钱氏家族是浙西学术世家。父亲钱学榘早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庚子赔款奖学金负笈美国,曾在位于杭州笕桥的「中央政府航空学校」(今中華民國空軍軍官學校)实习,其上司是毛邦初。钱学获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曾服务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航空委员会(今國防部空軍司令部),任副主任工程师,时主任工程师李耀滋。李耀滋之妹李懿颖日后成为钱学妻子,也就是钱永健之母。1949年钱学榘移居美国,3年后其子钱永健在美国纽约出生,曾服务于美国波音公司,任波音高级工程师,退休后居加州,专长绘画,曾办过独立画展。

李耀滋移居美国,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并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李耀滋曾任全美华人协会主席,与邓小平颇有交情。李耀滋之弟李詩穎,亦为麻省理工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李耀滋之妻林同端林同棪的妹妹,而林同棪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曾获总统里根颁发的美国国家科学奖章。林同棪堂弟林同骅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林同骅之子林伯中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钱学榘的堂兄为即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钱永健是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在一次学术采访中曾被问起提及堂伯父钱学森。钱永健表示知道钱学森曾为著名工程师,却与美国政府有过节而离境,回到中国后领衔中国导弹研究。[7]

钱永健之兄钱永佑神经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医学院双院士,曾任斯坦福大学生理系主任[8]

钱永健妻温迪·格劳伯·钱()女士,无子女,有一继子。

2004年,刚获得沃尔夫奖后,钱永健携夫人、母親李懿颖回浙江游览。

钱永健出席2010年5月于巴黎举行的化学疆界学会

荣誉

保羅·克魯格曼、錢永健、马丁·查尔菲下村脩小林誠益川敏英,2008年諾貝爾獎得主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召開記者會

钱永健是当今生命科学集大成的科学家,几乎囊括所有生命科学领域大奖,也是唯一一位华人沃尔夫奖诺贝尔奖“双得主”

奖项

  • 1968年:美国西屋科学天才全国一等奖
  • 1968年:美国全国绩优奖学金(National Merit Scholarship)
  • 1969年:哈佛大学德图尔奖(Detur Prize)
  • 1972年:美国英国政府马歇尔奖学金
  • 1977年:剑桥大学冈维尔与凯斯学院科明斯·伯克利研究奖(Comyns Berkeley Research Fellowship)
  • 1978年:剑桥大学格迪奇奖(Gedge Prize)
  • 1983年:谢勒尔学者計畫
  • 1986年:美国纽约科学院兰博特奖(Lamport Prize)
  • 1989年:美国全国神经紊乱和中风研究院佳维兹神经科学研究奖(Javits Neuroscience Investigator Award)
  • 1991年:美国潘萨农基金会年轻科学家奖
  • 199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W·艾尔登·斯宾塞奖
  • 1995年:比利时阿托伊斯-百勒特·拉托尔奖
  • 1995年: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加拿大诺贝尔奖”)
  • 1995年:美国心脏研究会基础研究将(Basic Research Prize)
  • 1998年:国际生物分子筛选学会(Society for Biomolecular Screening)高效筛选创新奖(Award for Innovation in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 2000年:英国皇家显微镜学会皮尔斯奖(Pearse Prize)
  • 2002年:美国化学学会创新发明奖(ACS Award for Creative Invention)
  • 2002年:国际蛋白质学会(Protein Society)克里斯蒂安·B·安芬森奖(Christian B. Anfinsen Award)
  • 2002年:荷兰皇家学会海尼根奖(“荷兰诺贝尔奖”)
  • 2002年:德国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奖章
  • 2004年:以色列沃尔夫医学奖得主(“以色列诺贝尔奖”)
  • 2004年:日本庆应医学奖
  • 2004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校长科学工程杰出研究奖
  • 2004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神经科学佩尔奖(Perl Prize in Neuroscience)
  • 2005年:加拿大罗巴兹研究院J·艾琳·泰勒国际医学奖(J.Allyn Taylor International Prize in Medicine)
  • 2006年:国际生物分子资源仪器学会ABRF奖
  • 2006年:美国布兰戴斯大学罗森斯特尔奖
  • 2007年:国际生物药学大会生物药学领袖奖(BioPharma Leadership Award)
  • 2007年:美国国防部乳腺癌创新者奖
  •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9]
  • 2008年: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E·B·威尔逊奖章(学会最高荣誉)
  • 2009年:美国亚裔工程师协会科技杰出奖
  • 2009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终生创新奖
  • 2009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杰出科学家奖
  • 2009年:国际分子成像学会分子成像成就奖
  • 2010年:第97届印度科学大会主席金质奖章
  • 2010年:英国皇家化学会斯皮尔斯纪念奖(Spiers Memorial Award)

院士会士

荣誉学位

其他

  • 2009年2月1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钱永健日”

相關事件

参考文献

  1. . Washington Post. 2016-08-31.
  2. 钱永健等三位美国科学家获诺贝尔化学奖
  3. http://www.ch.ntu.edu.tw/nobel/2008.html
  4. LaFee, Scott. . UC San Diego News Center. 2016-08-31 [2016-08-31] (英语).
  5. . The San Diego Union-Tribune, LLC. 2016-08-31 [2016-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1) (英语).
  6. Robbins, Gary; Fikes, Bradley J. . LA Times. 2016-08-31 [2016-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2) (英语).
  7. (英语).
  8. . 新华网. 2008-10-07 (中文(简体)‎).
  9.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外部链接

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錄: 钱永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