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耳忒弥斯计划

阿尔忒弥斯计划英語:)是美国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在进行中的一项太空探索计划,目标是重返月球并且登陆火星。该计划以希腊神话女神阿尔忒弥斯命名,她是阿波罗的孪生姐姐,此前美国的登月计划叫阿波罗计划。计划中包括首次将一名女航天员送至月球。2019年5月,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表示,将全力支持该计划,争取2024年实现重返月球。

阿尔忒弥斯计划
Artemis program
国家 美國 (發起國)、 澳大利亚 加拿大 日本 卢森堡 義大利 英國 阿联酋
组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目标人員登月探勘
状态進行中
航天计划信息
花费350亿美元(2020年-2024年)[1]
持续时间2017年至現今[2]
首次航天飞行阿提米絲1號(計畫)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阿提米絲2號(計畫)
发射地点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 · 肯尼迪航天中心
航天器信息
载人航天器月球门户獵戶座太空船
运载火箭SLS
商業運載火箭

歷史

當前的阿耳忒弥斯计划包含了其他已取消的NASA計劃和任務的幾個主要組成部分,例如星座計劃小行星重定向任務。星座最初由NASA授權法案2005立法,但星座的發展包括戰神一號戰神五號 獵戶座太空船。該計劃從2000年代初一直持續到2010年。

航天器

獵戶座

猎户座飞船()是美國太空總署()研發的新一代載人太空飛行器,其每一架可以承载4名宇航员。這是原有星座计划中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2020年将人类再次送往月球,并接着征服如火星太阳系内目标。[3][4][5]

美國總統奥巴马在2010年2月1日正式提议取消星座计划,因为这一计划是“超预算、进度落后而且缺乏新意”[6][7]。有關法案於同年10月成為法律,星座计划宣告終結。[8]不過,獵戶座飞船的計劃獲得保留、現稱為獵戶座多功能載人飛船(MPCV)。

獵戶座於2014年12月5日進行第一次飛行。[9]

月球门户

月球门户()是美国太空總署计划中将于2020年代建造的太空站。该太空站将用作计划中深太空运输(设想中使用电推进及化学推进的载人可重复使用载具)去往目的地(例如火星)的中转站[10][11]。如果计划实施,深太空门户将会以商业及国际合作的形式建造、运行和服务,作为对月表和火星进行无人、有人探测的集结地。

月球门户仍处于不断演进的早期概念阶段,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模块:

  • 能源与推进组件(PPE)用于为空间站和离子推进器发电,由EM-2任务发射。
  • 月球居住模块()为空间站提供长期居住的条件,提供一个猎户座飞船的对接口,由EM-3任务发射。
  • 后勤模块()为空间站提供后勤服务和实验条件,附带一个加拿大空间局制造的机械臂[12],由EM-4任务发射。
  • 气闸模块英語:)用于执行舱外活动外,并为深空运输提供停靠点,由EM-5任务发射。

星際飛船載人著陸系統

星際飛船載人著陸系統是SpaceX星艦的簡化版,僅用於在月球表面和LOP-G之間往返運送太空人和貨物。此版本的星艦因為只需往返月球軌道與月面,因此不需要安裝大氣再入所需的襟翼和隔熱盾。為了不揚起月塵,較小的著陸發動機將安裝在星艦的上半部分。

動力學人類著陸系統

Dynetics方法可實現近期的可重用性和可持續性,並提供強大的,商業支持的著陸能力,同時擁有針對棲息地,電力,熱力和其他子系統的經過飛行驗證的技術。該系統的乘員模塊旨在容納兩名乘員,以執行從月球軌道到月球表面和後部的任務,包括在地面停留約一周的時間。或者,它可以載送最多四名合適的機組人員往返月球表面。[13]

高級探索著陸器

高級探索著陸器是NASA小組的三階段著陸器概念,用作商業建議的設計參考。按照建議,在離開網關之後,轉換模塊會將機組人員帶到低月球軌道,然後分開,之後下降模塊將處理到月球表面的其餘旅程。最多四名機組人員可能需要花費長達兩週的時間在地面上,然後才能登上上升模塊,這將使他們返回網關。每個模塊的重量約為12至15公噸,將由商業發射器單獨交付並集成在深空門戶上。宇航員將在月球上方大約1000至70,000公里(620至43,500英里)之間的網關近直線光暈軌道上登上著陸器,而圓形低軌道則高約100公里(62英里)。上升和轉移模塊均可設計為可重複使用,下降模塊留在月球表面。

波音的著陸系統

這是一項設計月球著陸器和月球軌道航天器的建議,該航天器將使用美國宇航局正在開發的太空發射系統[14]該概念是對2019年5月美國宇航局(NASA)徵集約數十家公司進行月球著陸器設計的回應。[15]

Dragon XL

NASA選擇了SpaceX的Dragon XL,用於運載貨物到月球通道。Dragon XL將會使用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發射。[16]

運載火箭

使用太空發射系統火箭(SLS,Space Launch System )

簽約國家

目前,阿尔忒弥斯协定已有美國澳洲加拿大日本盧森堡意大利英國阿聯酋共8個國家簽署並加入。[17]

參考文獻

  1. Berger, Eric. . Ars Technica. 2020-02-11 [2020-08-02] (美国英语).
  2. . NASA. [2019-05-19].
  3. 里奇. . VOA. Mar 31, 2009 [2009-03-31].
  4. (新闻稿). NASA. 2006-08-22 [2006-08-23].
  5. . NASA. [2007-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1).
  6. . [2020-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0).
  7. (PDF). [2020-06-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0-03-05).
  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BC新聞
  9. ,Launch of Orion
  10. Kathryn Hambleton. . NASA. [April 5,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7).
  11. Robyn Gatens, Jason Crusan. (PDF). NASA. [March 31, 20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3-31).
  12. . Global News. [2017-09-29] (英语).
  13. .
  14. . news.yahoo.com. [2019-11-08] (美国英语).
  15. Potter, Sean. . NASA. 2019-05-16 [2019-11-08].
  16. .
  17. .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阿耳忒弥斯计划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