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硫鐵
隕硫鐵是罕見的鐵硫化物與簡單的硫化鐵 (FeS)。它是富含鐵的端元磁黃鐵礦組。磁黃鐵礦的形式為Fe(1-x)S (x = 0 to 0.2),這就是缺鐵。由於隕硫鐵缺乏給出磁黃鐵礦磁性的鐵質,因此隕硫鐵沒有磁性[2]。
隕硫鐵 | |
---|---|
來自澳大利亞Mundrabilla,表面經過蝕刻和拋光的隕石。黑暗的條紋區域是逐漸形成隕硫鐵的隕輝鉻鐵礦。 | |
基本資料 | |
類別 | 硫化物 |
化學式 | FeS |
施特龙茨分类 | 2.CC.10 |
晶体空间群 | 六面體複六方雙錐面 H-M symbol: (6/m 2/m 2/m) 空間群: P 63/mmc |
晶胞 | a = 5.958 Å, c = 11.74 Å; Z = 12 |
性質 | |
顏色 | 蒼白的灰白褐色 |
晶体惯态 | 非晶質、顆粒狀、榴狀、片狀到板狀 |
晶系 | 六面體 |
解理 | 無 |
斷口 | 不規則 |
摩氏硬度 | 3.5 - 4.0 |
光澤 | 金屬的 |
條痕 | 灰黑 |
透明性 | 無光澤 |
比重 | 4.67–4.79 |
Alters to | 暴露於空氣會喪失光澤 |
參考文獻 | [1][2][3] |
在地球自然的礦物中也可以找到隕硫鐵,但在隕石中,特別是來自月球和火星的隕石,更為豐富。在2013年2月15日襲擊俄羅斯的隕石標本中發現的礦物之一就是隕硫鐵[4]。阿波羅、維京人、火衛一的太空探測器都已經證實隕硫鐵存在於這些天體上。硫的同位素在隕石和地球上礦物的相對強度是相當確定的,因此代亞布羅峽谷隕石被選為國際的硫同位素比例的標準。
結構
隕硫鐵有著六角形的結構 (皮爾遜符號為hp24,空間群P-62c No 190)。它的單元細胞大約是兩個基礎的NiAs型細胞垂直堆疊,頂部的儲存格言對角線方向轉移組合的磁黃鐵礦[5]。基於這個原因,隕硫鐵有時也稱為磁黃鐵礦-2C [6]。
發現
1766年,在義大利莫德納的阿巴雷托觀測到一顆墬落隕石,Domenico Troili收集了標本和進行研究,他描述在隕石中夾雜著硫化鐵。 這些硫化鐵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硫鐵礦。在1862年,德國的礦物學家古斯塔夫·羅斯分析了材料並且認為他的化學計量是FeS,並且命名為隕硫鐵(troilite),以肯定Domenico Troili的工作[1][2][7]。
產地
隕硫鐵曾經被報告與隕輝鉻鐵礦、鉻鐵、閃鋅礦、石墨,和各種不同的磷酸鹽和矽酸鹽礦物出現在來自各地的隕石中[1]。它也被報告出現在阿爾塔煤礦的蛇紋岩、加利福尼亞州德諾特和西澳大利亞州的層狀火成岩體、格陵蘭南部的伊利毛沙克岩體、挪威的Nordfjellmark。在澳大利亞,它還與銅、鎳鐵礦、與磁黃鐵礦、鎳黃鐵礦、黑煙硫鐵礦、直黃銅礦、墨銅礦、黃銅礦和黃鐵礦有所關聯。
隕硫鐵在地殼上是極罕見的 (甚至相較於黃鐵礦和硫酸亞鐵礦物,磁黃鐵礦也是罕見的),地球上大多數的隕硫鐵都來自於隕石。一塊鐵隕石,Mundrabilla體積的25%至35%是隕硫鐵[8]。最著名的包含隕硫鐵的隕石是代亞布羅峽谷隕石。代亞布羅峽谷隕硫鐵 (CDT) 被選作為比較不同硫化物同位素相對濃度的標準[9]。選擇隕石作為硫化物同位素的標準是因為隕石中的比例是恆定的,而地球材料中的硫同位素組成因為受到細菌活動的影響會發生變化。尤其是,細菌會使32
SO2−
4減少的比34
SO2−
4快1.07倍,這會使34
S/32
S的比率增加10%以上[10]。
隕硫鐵在月球表面上是相當普通的硫化礦物。它在月球的地殼中約占1%,並且存在於任何來自越球的岩石或隕石中。特別是,所有阿波羅11號、阿波羅12號、阿波羅15號和阿波羅16號任務帶回的火成岩中都有大約1%左右的隕硫鐵[5][11][12][13]。
隕硫鐵也規律的在火星隕石中被發現 (也就是來自火星的隕石)。與月球的表面和月球隕石相似,在火星隕石中隕硫鐵的比率也接近1%[14][15]。
根據1979年的航海家計畫和1996年的伽利略號太空船的觀測,隕硫鐵可能也會出現在木星的岩石衛星加利美德和卡利斯多 [16]。雖然來自木星衛星的實驗資料非常有限,理論模型假定這些衛星的核心有大量的隕硫鐵,比例可以高達近乎22.5%[17]。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PDF). [2013-06-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0-07-16).
- . [2013-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1).
- . [2013-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4).
- . npr.org. [2013-02-22].
- Evans, Ht, Jr. . Science. Jan 1970, 167 (3918): 621–623. Bibcode:1970Sci...167..621E. ISSN 0036-8075. PMID 17781520. doi:10.1126/science.167.3918.621.
- Hubert Lloyd Barnes. . John Wiley and Sons. 1997: 382–390. ISBN 0-471-57144-X.
- Gerald Joseph Home McCall, A. J. Bowden, Richard John Howarth. . Geological Society. 2006: 206–207. ISBN 1-86239-194-7.
- Vagn Buchwald. . Univ of California. 1975. ISBN 0-520-02934-8.
- Julian E. Andrews. . Wiley-Blackwell. 2004: 269. ISBN 0-632-05905-2.
- Kurt Konhauser. . Wiley-Blackwell. 2007: 320. ISBN 0-632-05454-9.
- Haloda, Jakub; Týcová, Patricie; Korotev, Randy L.; Fernandes, Vera A.; Burgess, Ray; Thöni, Martin; Jelenc, Monika; Jakeš, Petr; Gabzdyl, Pavel. .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9, 73 (11): 3450. Bibcode:2009GeCoA..73.3450H. doi:10.1016/j.gca.2009.03.003.
- Grant Heiken ; David Vaniman ; Bevan M. French. . CUP Archive. 1991: 150. ISBN 0-521-33444-6.
- L. A. Tayrol; Williams, K. L. (PDF). American Mineralogist. 1973, 58: 952. Bibcode:1973AmMin..58..952T.
- Yanai, Keizo. . Mineralogical Journal. 1997, 19 (2): 65. doi:10.2465/minerj.19.65.
- Yu, Y; Gee, J. (PD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5, 232 (3–4): 287. Bibcode:2005E&PSL.232..287Y. doi:10.1016/j.epsl.2004.12.0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10-04).
- . Mindat.org. [2009-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1).
- Fran Bagenal, Timothy E. Dowling, William B. McKinnon.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286. ISBN 0-521-03545-7.
Template:Meteori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