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树坪战役

青树坪战役,又称青树坪战斗,國民黨稱之為永豐大捷,是第二次国共内战衡宝战役前的一次戰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青树坪桂系軍隊发起的一次战役,但遭到桂系反击。此役是三大戰役之後解放軍少有的敗戰,是淮海战役(徐蚌会战)以来国民党唯一的胜仗。

青樹坪戰役
日期1949年8月4日-8月15日
地点
湖南省青樹坪鎮地区
结果 中華民國國軍胜利
参战方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 中華民國國軍
指挥官与领导者
鍾偉 白崇禧
兵力
36000人 7895人
伤亡与损失
1204人 742人

1949年8月4日,程潛陳明仁率領長沙綏靖公署、第一兵團部和3個軍、3個保安師共7.7萬人在長沙通電起義投共。白崇禧在得知這些起義部隊並未上情下達之後,立刻出動飛機撒下傳單,宣稱程潛、陳明仁被扣押。原本的起義部隊3個軍部5個整編師加2個團的兵力約4萬餘人再集體叛變,投奔白崇禧。隶属四野13兵团的49军奉命追击叛军。49军军长钟伟轻敌,派遣有“四野虎贲师”之稱的146师孤军深入。[1]146師东北战士多,到了湖南行军走的都是羊肠小道,体力减弱又水土不服,生病住院已增加到1.3万多人,死亡也有100多人,战斗力减弱。[2]

青树坪镇位於湖南省双峰县西南一百四十里處,屬於山區。白崇禧充分利用湖南地區山脈縱列、山河交錯的地形,部署口袋陣地,派桂系第七軍在青樹坪嚴陣以待,由第三兵團司令張淦指揮。8月14日,146師占領永豐,殲敵百餘名。這時林彪亲自下令146师撤出战斗,退至永豐,由145师接应后撤。不湊巧的是146師電台出現故障,沒有接到林彪下達停止前進的命令。146師師長王奎先決定乘勝孤軍向青樹坪追擊。8月15日,146师在青树坪地區遭遇桂系第七军和四十六军,桂军以三個精锐师應戰。雙方激战三天後,四野第145師師長沈啟賢前來救援,率領全師擋住桂軍進攻,掩護第146師迅速撤退,146师撤出战场,安全转出。此役四野49军146师阵亡877人,第145师伤亡470余人。[3]叛变的部队被白崇禧收编为第一兵团。日後49军军长钟伟表示:“对桂系主力的战斗力估计不足,认为白崇禧没什么了不起,犯了麻痹轻敌的错误。”

四野渡江以後,所向披靡,國軍大势已去。衡宝战役期間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經在準備开国大典。青树坪战役上的胜利,是桂系最後的落日餘暉。[4]此役更讓白崇禧低估了四野的战斗力,认为四野不是不可戰勝。廣西省主席黃旭初還派出慰勞團趕到衡陽,慰勞作戰有功部隊。接著白崇禧命令將桂系軍隊所有主力集結於衡陽、寶慶兩地之間與共軍決戰。1949年10月桂系在衡宝战役中即遭受四野的重创,白崇禧退至海南島,桂系自此走入歷史。

1950年4月,第49军被撤銷番号。在双峰烈士公园中,建有有衡宝战役青树坪战斗烈士纪念馆。[5]

注釋

  1. 陈伯钧日记於1949年8月25日記載“据消息称,白匪自称在永丰一带大捷,各路正继续前进中。下午去解参谋长处始知十二纵之三十五师确实吃了一点亏,主要是不加强侦察警戒,不占领制高点,不按山地战原则轻敌冒进,而遭敌之战术上的反击。”
  2. 李炳侯. . dangshi.people.com.cn. 人民网. 2013-04-08 [2021-02-05].
  3.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五卷P343这样写到:“此战146师伤亡、损失877人,第145师也伤亡470余人。”一般以為146師的傷亡數字有失偏頗。146師苦戰兩天的傷亡僅比145師不到一天的接應作戰之傷亡多不到一倍;不少資料提到146師經此一戰元氣大傷,以後戰爭中幾乎都作為預備隊,再沒機會衝鋒在前了。估計此役第146師傷亡過半,約六千餘人。
  4. 《李宗仁回憶錄》寫道:“共軍五萬餘人遂在我叛將指點之下,入侵湖南,威脅華中戰區的左翼。白崇禧固早已預料及此,他在返抵衡陽之後,即將湘南防務重新調整。入侵共軍竟墮入白氏預設的包圍圈中,被國軍包圍於寶慶以北的青樹坪。血戰兩日,共軍終被擊敗,為徐蚌會戰(淮海战役)以來,國軍所打的唯一勝仗……但是整個局勢發展至此,已無法挽救。”
  5. . 双峰县人民政府网站. 2011年1月13日 [2012-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7日) (简体中文).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