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號驅逐艦

()是大日本帝国海军驱逐舰。为吹雪型(特型)第22号舰(III型2号舰)。在日本海军中继神风型驱逐舰“响”后,第二艘使用“响”作为舰名的舰船。由于战时的活跃表现而被形容为“不死鸟[1]

响号驱逐舰
概况
舰种驱逐舰
舰级吹雪型驱逐舰(22号舰)
舰历
拥有国大日本帝国
订购昭和2年度舰艇补充计划
制造舞鹤工作部
动工1930年2月21日
下水1932年6月16日
服役1933年3月31日
除籍1945年10月5日
结局1945年12月1日指定为特别运输舰
1947年4月5日引渡至苏联
舰历
拥有国苏联
接收1947年4月5日
服役1947年7月7日
除籍1953年2月20日
结局作为靶舰处分
技术数据
排水量基准:1,680吨
公试:1,980吨
全长118.5米
全宽10.36米
吃水3.24米
动力号舰本式重油锅炉3座
舰本式蒸汽涡轮主机2座2轴
50,000匹马力
最大航速38节
续航距离5000浬(14节)
乘员219名
装备3座127厘米双联装舰砲
2座13毫米单装机枪
3座610毫米3联装鱼雷发射管

舰历

于1930年2月21日动工,1933年3月31日竣工[2],建成后编入第六驱逐队。

1934年11月起,与“”、“”、“”共同组成第六驱逐队,并于1940年11月编入第一舰队第一水雷战队参加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起负责金兰湾周边巡逻,支援林加延湾登陆。1942年2月起护航爪哇岛作战船队,参加巴达维亚海战和攻占菲律宾。5月转属北方部队,在6月12日进攻基斯卡岛作战中,于基斯卡湾受到美国海军一架PBY卡特琳娜飞机的轰炸,近失弹造成舰首断裂,前部主炮周围出现进水危险,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修后才成功阻止进水[3]。之后在僚舰“”的护航下以5节航速撤退。在6月27日返回大湊[4]。到10月为止,一直在大湊横须贺维修。11月护航航空母舰大鷹”,3次往返于横须贺与特鲁克锚地

1943年2月,再次护航“大鹰”4次往返于横须贺与特鲁克。4月编入第一舰队第十一水雷战队,在日本内海西部接收训练;5月再次编入北方部队,在千岛方面负责反潜水艇。7月参加第一次,第二次基斯卡岛撤退作战。8月参加上海拉包尔间的T2号运输行动。12月将陆军部队从特鲁克环礁运输至库萨伊岛,12月20日转属联合舰队后,负责护航航空母舰飞鹰龙凤前往吴市

1944年1月至3月间负责护航航空母舰海鹰千代田。4月10日进入吴港接受维修,5月3日离开吴港负责护航船队至马尼拉。5月10日编入第一机动舰队补给部队,5月14日姐妹舰“”被美军潜艇击沉,“响”因此前往救援生还者[5]。此情况发生后第六驱逐队仅剩“响”一艘,因此于6月25日解散。很快“响”就转属入联合舰队附属参加马里亚纳海战,在护航速吸船队的对空战斗中,舰上4名战死,6名负伤[6]。7月17日,入吴港。8月起负责从日本内地至台湾航行船队的护航工作。9月6日负责从护航船队高雄市到马尼拉。离开港口不久,在“响”边上航行的运输船“永治丸”就被击沉,“响”上前救援[7]。在救援作业中受到美潜艇鱼雷攻击,舰艏受损,出现战死者10名。在左营马公进行紧急修理后返回基隆港,但由于恶劣天气船员中出现痢疾患者[8]。发生如此状况的“响”之后依旧负责“护国丸”的护卫任务。到11月7日终于决定返回日本本土时,在“响”舰上的痢疾感染爆发,不得不尽快返回佐世保。“响”与“护国丸”分开后到达佐世保。而单独航行的“护国丸”则被美潜艇的鱼雷击沉。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响”于横须贺维修[9]。虽然当时隶属于第二舰队,但由于这次损伤“响”没有参加莱特湾海战

1945年1月25日,编入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第七驱逐队。3月29日,为了参加战列舰大和”在冲绳的水上特攻作战离开吴港,舰长向船员们作战斗说明[10]。上午9时,在周防滩附近触雷后无法航行,在驱逐舰“朝霜”护航下返回吴港[11]。傍晚时,已能发挥8到9节航速,故决定独自返回吴港[12]。“朝霜”随即离开。之后,第二水雷战队参加菊水作战,4月7日于坊之岬海战中破灭,仅剩初霜冬月雪风。“朝霜”也因在交战前动力发生故障落後隊伍,受到美军飞机全力攻击而全员战死。本舰若不是在维修中,本也该参加这场海战[13]。修理完成后,5月转移至舞鹤,6月回到新泻成为第七驱逐队司令舰。7月10日编入第一海上护卫舰队第一〇五战队,负责日本海船队护航,8月15日有和美军飞机交战的记录。

二战结束后,“响”解除武装后负责复员军人的运输,1947年7月5日于纳霍德卡(根据苏联资料是在大湊)作为赔偿舰引渡至苏联。7月7日返回海参崴,编入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第5舰队[14]

7月22日,“响”改名“”。这个词在俄语中是表示“真实的,值得信赖的”的形容词。引渡至苏联后,曾经再次装备武装,从其他舰船推测“响”也装备了苏制的火炮,实际情况不明。

1948年7月5日退下第一线,舰种变更为练习舰。同时,舰名也改为“”。意为十二月党人

之后,“”虽然也和其他旧式日本舰一样曾有计划进行近代化改装,然而由于政府策略变动而取消。最终于1953年2月20日以过于老旧为由除籍。1954年8月4日作为海军航空队的靶舰被击沉处分,长眠于海参崴的卡拉姆吉纳岛()[15]。个别资料称该舰被击沉处分的时间为1970年代[16],可能为误传。

此外,舰名“”也由隶属于第5舰队的30-bis级驱逐舰继承下来[17]。此外以“响”命名的还有海上自卫队海洋测量船”,不过取名“响”并不是来源于特型驱逐舰,而是来自日本的响滩

历代舰长

竣工时的“响”

舣装员长

  1. 江口松郎 少佐:1932年11月15日 -

舰长

  1. 江口松郎 中佐:1933年1月30日 -
  2. 江戸兵太郎 中佐:1934年8月1日 -
  3. 阪匡身 中佐:1935年11月21日 -
  4. 井上良雄 少佐:1936年12月1日 -
  5. 柴胜男 少佐:1937年7月13日 -
  6. 沟畠定一 少佐:1937年11月1日 -
  7. 岡本次郎 少佐:1938年12月1日 -
  8. 岡三知夫 少佐:1939年10月15日 -
  9. 林利作 少佐:1940年10月15日 -
  10. 石井励 少佐:1941年9月25日 -
  11. 工藤俊作 少佐:1942年8月13日 -
  12. 森卓次 少佐:1942年12月10日 -
  13. 福島栄吉 中佐:1943年11月25日 -
  14. 薗田肇 少佐:1945年7月18日 -

注释

  1. #証言宮川
  2. 《第1439号 8.4.1 响》p.1
  3. #証言宮川 p.20
  4. #証言宮川p.21-22
  5. #証言宮川p.39 “消失的僚舰”
  6. #証言宮川p.47
  7. #証言宮川p.51
  8. #响的荣誉pp.321-322, p.356
  9. #証言宮川p.53
  10. #証言宮川p.55-56
  11. #証言宮川p.58
  12. #証言宮川p.59
  13. #証言宮川p.60
  14. 苏俄海军驱逐舰全史图鉴(中)p.110
  15. 俄罗斯的太平洋航海事业,1639-2014p.240
  16. 长眠于海底的响(俄语) 存檔,存档日期2015-01-05.
  17. 苏俄海军驱逐舰全史图鉴(中)p.141

参考文献

  • 亚洲历史资料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日語)
    • Ref.C05110628400「第1439号 8.4.1 響」
    • Ref.C05022070700「官房第753号 5.3.8 駆逐艦命名の件」
    • Ref.C05022832400「第474号 5.5.14 駆逐艦響工事予定の件」
    • Ref.C05022832500「第48号 7.1.15 駆逐艦響工事概括表変更の件」
    • Ref.C05022832600「第1145号 7.8.25 駆逐艦響工事概括表変更の件」
  • 宮川正 等. . 光人社. 1990. ISBN 4-7698-0497-0.
    • 宮川正“怀着愤怒渡过绝望之海憤怒 拥有‘不死鸟’绰号的驱逐舰‘响’激斗传”
  • 杂志“丸”编辑部“便携版 日本海军舰艇照片集16 驱逐舰 吹雪型(特型)”光人社,1997年 (日語)
  • . ISBN 978-7-89429-124-0.
  • . ISBN 978-5-600-01370-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