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承門
順承門是1885年中法戰爭後於1886年所籌建之澎湖廳城(媽宮城)的小西門。媽宮城周圍有七百八十九丈二尺五寸,牆垛七百五十個,牆身連牆垛高一丈八尺,牆根地基三尺五寸,厚二丈四尺。共設有六座城門,東門名「朝陽」,小西門稱「順承」,南門名「即敘」,而北門名「拱辰」,小南門名「迎薰」,大西門沒有設城樓[1]。
建築
由於澎湖多風,城牆不高,城樓多僅一層。城牆係以澎湖當地所產的火成岩砌牆身,上接咾咕石砌的城垛,兩者之間砌一皮尺磚做為裝飾。再以蠣殼灰抹在表面上做為保護之用。城垛雉堞長方形實心作法,與一般雉堞中間留設方孔做觀測與射口之用的形制有著極大的不同[2]。
外觀
媽宮城現今除順承門外僅存大西門及部分西段城牆,但仍為目前城郭類別中保存規模較大者,而橫跨在金龍路上的順承門城樓是媽宮古城殘跡裡唯一保存的門樓建築,屋面為單脊歇山作法,出簷不深,簷口曲線平直,在角柱到翼角尖微微升起,造型相當平實且穩重[3]。惟自2015年進行封城修繕,該工程由澎湖縣建設處和文化局主導,大批牆垣上的植樹被砍光,工程也延宕多年,直到2018年7月才完工開放。[4]
參考來源
- . [201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9).
- 張志遠. . 台北縣新店市: 遠足文化. 2007年9月: 174-177頁. ISBN 978-986-6731-00-6.
-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2012-03-06] (中文(台灣)).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自由電子報. 2018-08-06 [2020-09-01] (中文(台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