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庆府

宝庆三年(1227年)升梁州置,治所南充县(今南充市淳祐九年迁青居山,元还旧治)。元朝至元四年(1267年)改置东川路,至元十五年复为府,二十年升为明朝洪武中,复为府。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南充、西充仪陇蓬安营山渠县岳池邻水大竹等州县地[1]

顺庆府南宋时设置的,属潼川府路元朝四川行省因之。民國二年(1913年)废。

宋代的順慶府

順慶府,本果州南充郡,寶慶三年,以宋理宗[2] 初潛之地,升府,隸劍南東路。端平三年,兵亂。淳祐九年,徙治青居山。領縣三:南充縣西充縣流溪縣[3]

元代的順慶府

元至元四年置東川路,後改東川府,十五年復曰順慶府,又升為順慶路,屬四川行省[4]

元中統元年,立征南都元帥府。至元四年,置東川路統軍司,後改東川府。十五年,復為順慶府。二十年,升為順慶路,設錄事司。領司一、縣二、 府一、州二。府領二縣,州領五縣。

  • 錄事司縣二:
  1. 南充縣。至元二十年,併漢初縣入。
  2. 西充縣。至元二十年,併流溪縣入。
  • 府一:廣安府,至元二十年,升為廣安府。舊領渠江縣岳池縣和溪縣新明縣四縣,後併和溪縣、新明縣入岳池縣。領縣:渠江縣、岳池縣。
  • 州二:
  1. 蓬州。元初立宣撫都元帥府,後罷。至元二十年,立蓬州路總管府,後復為蓬州。領三縣:
    1. 相如縣,至元二十年,以金城寨入。
    2. 營山縣,至元二十年,併良山縣入。
    3. 儀隴縣。至元二十年,併蓬池縣伏虞縣入。
  2. 渠州,元至元十一年,立渠州安撫司。二十年,罷安撫司,以渠州為散郡。領二縣:
    1. 流江縣 
    2. 大竹縣。至元二十年,併鄰山縣鄰水縣入。

明代的順慶府

元代的順慶路在洪武四年(1371年)分為順慶府和廣安府,西北南充縣西充縣蓬州(轄營山縣儀隴縣)屬順慶府,東部渠江縣岳池縣渠州(轄大竹縣)屬廣安府。洪武九年(1376年)四月,廣安府降為順慶府屬州,渠州則降為縣,與大竹、岳池、渠江三縣一起為廣安州下屬縣。此時順慶府的管轄範圍與元末順慶路基本一致。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戊寅,因戶糧不及數,西充縣、營山縣、儀隴縣、渠江縣4縣被廢,前3縣洪武十三年(1340年)十一月庚戌復置。成化元年分大竹縣復設鄰水縣。成化元年以後,順慶府有2直轄縣、2州、6州轄縣。

  • 蓬州:元末為順慶路屬州,領相如縣(附郭)、營山縣、儀隴縣3縣。洪武四年為順慶府屬州,省相如縣入州。洪武十年五月營山、儀隴俱廢,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 廣安州:元順慶路廣安府,洪武四年為廣安府,直隸四川行省,領渠江縣(附郭)、岳池縣渠州渠州屬下的大竹縣。九年四月甲午改廣安府為州,渠州為縣,隸順慶府[5],州為順慶府屬州,渠縣、大竹縣歸本州,十年五月戊寅省渠江縣入州。成化元年七月新增鄰水縣,此後州共領岳池縣渠縣大竹縣鄰水縣4縣。

清代的順慶府

  • 清初因明代,領州二縣八。
  • 康熙七年(1668年)裁岳池縣歸併廣安州,領州二縣七。
  • 康熙六十年(1721年)復置岳池縣,仍領州二縣八。
  • 嘉慶十九年(1814年)以渠縣大竹縣往屬綏定府,後轄縣六州二,稱為順慶八屬南充縣西充縣蓬州營山縣儀隴縣廣安州鄰水縣岳池縣

参考文献

  1. ·张廷玉等,《明史》(卷43):“顺庆府元顺庆路。洪武中,为府。领州二,县八。西南距布政司六百里。”
  2. 《宋本方輿勝覽》作宋寧宗潛邸
  3. 《宋史》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地理五/潼川府路/順慶府
  4. 嘉慶大清一統志
  5. 《太祖實錄》卷105。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順慶府部》,出自《古今圖書集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