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欖

甘草欖又稱飛機欖英語:Aeroplane Olive),最先出現於廣州,之後來到香港。是把橄欖甘草等藥材醃製而成,甘草味濃,中帶甜,不容易變壞。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甘草欖的流動小販斜背著欖型的容器,在民居街上沿途賣。因當時的唐樓高度有限,只得數層,買家從陽台給街上的小販,之后小販則扔給買家甘草欖,訓練有素,如放紙飛機,所以有飛機欖的別稱。

現在的飛機欖不再以「掟錢落街、拋欖上樓」方式售賣了

香港,有人稱「飛機欖之父」郭鑒基(1924年-2013年12月9日),在14歲時,從掟石頭取得靈感,與三名友人合夥買入當時流行廣州小食「欖子」,再混入甘草、陳皮、丁香、玉桂、鹽、糖等香料醃製後包裝,以獨創的「掟上樓」的方式銷售[1]。據說他醃製的飛機欖酸中帶甜,亦不易變壞,而且甘草,有止咳、潤喉等功效,頗受街坊歡迎。1970代高峰時期,他每天做2小時就拋約200份(大約10斤)的飛機欖[2]

賣欖歌 (郭鑒基)

咁靚嘅飛機欖,的確係冇得彈。 生津止咳,下火又除痰。 若有傷風兼病患, 我負責寫包單,你食咗至好行。 想買企定嚟,我飛粒畀你,你唔好眨眼。 好靚嘅夫妻和順欖, 包你兩公婆食咗冇得彈!

資料來源

  1. . 蘋果日報. 2011-07-31 [2012-07-26].
  2. . 商業電台. 2011-08-13 [2012-07-26].

外部連結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