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LGBT人物列表
姓名 | 年齡 | 生 | 卒 | 身份 | 說明 |
---|---|---|---|---|---|
岑子 | 33–34 | 1987 | 政治人物、社運人士 | 民間人權陣線召集人,沙田區議員,香港彩虹執行幹事,社會民主連線成員[1] | |
陳志全 | 48–49 | 1972 | 政治人物、主持人 | 藝名慢必,第五屆立法會人民力量議員,為兩岸四地首位公開同志身份的議員,2013年合組同志平權組織大愛同盟[2] | |
鄧達智 | 62–63 | 1958 | 服裝設計師、主持人 | 擅長把香港的本地元素融入他的時裝設計裡,例如「九龍皇帝」曾灶財的「墨寶」[3] | |
鄧小宇 | 69–70 | 1951 | 演員、作家 | 1960年代香港童星,留美回港後以「錢瑪莉」為筆名論盡女強人生活,號外雜誌創辦人之一[4] | |
關錦鵬 | 63–64 | 1957 | 導演 | 以拍攝女性觸角電影聞名,代表作《胭脂扣》《長恨歌》,其同志電影《藍宇》改編自網路小說北京故事[5] | |
關菊英 | 62–63 | 1958 | 演員、歌手 | 現為無綫電視經理人合約藝員,代表作 《溏心風暴》,有傳聞指出和公仔麵大王周文軒姪女周偉利在2012年於英國結婚[6] | |
何韻詩 | 43–44 | 1977 | 歌手、演員 | 代表作《明目張膽》《木紋》《勞斯萊斯》等,2012年香港同志遊行公開出櫃,2013年合組同志平權組織大愛同盟,雨傘革命參與者[7][8] | |
洪朝豐 | 60–61 | 1960 | 主持人 |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主持人[9] | |
洪榮傑 | 43–44 | 1977 | 導演 | 代表作《無聲風鈴》《Mama Eva》等[10] | |
黄耀明 | 58–59 | 1962 | 歌手、演員 | 創辦音樂廠牌人山人海,在2012年達明一派演唱會公開出櫃,2013年合組同志平權組織大愛同盟,雨傘革命參與者[11] | |
黃裕邦 | 41–42 | 1979 | 詩人 | 以詩集《天裂》奪得紐約《Lambda Literary Award》男同志詩歌組文學獎[12] | |
金燕玲 | 66–67 | 1954 | 演員 | 電影界譽為「配角天后」,曾離婚兩次育有一女,和香港節目主持人蘇施黃一同生活[13] | |
李孟熙 | 49–50 | 1971 | 導演、編劇 | 電影以亞裔同志擔綱主角為特色,代表作《白色蛙》《志同盜合》《漂流三部曲》《我心所向》等[14] | |
李志超 | 55–56 | 1958 | 2014 | 攝影師、作家 | 曾任雜誌記者、攝影師,為張藝謀、張國榮、王敏德、劉德華及黃耀明等人拍過不少照片,也是電影《妖夜迴廊》的導演[15] |
梁祖堯 | 44–45 | 1976 | 演員、導演、廚師 | 參與演出多場舞台劇《同性三分親》《攣到爆》《馴情記》《梁祝下世傳奇》等,另外也於報刊編寫飲食專欄和主持烹飪節目[16] | |
梁兆輝 | 56–57 | 1964 | 主持人 | 現於香港電台Radio 2主持節目《自己人》,兼任人山人海創作總監,著有散文《Straightly gay 一直‧攣》[17] | |
梁梓禧 | 48–49 | 1972 | 主持人、演員 | 本名梁家輝,前藝名為梁奕倫,現為Now觀星台主持節目《雙梁計》,從電台DJ竄紅,也參與舞台劇和廣播劇演出[18] | |
林邁克 | 67–68 | 1953 | 作家 | 文字涉獵電影、文學、性、人文、表演藝術,亦做電影字幕翻譯,現為自由撰稿人,有散文集《性文本》《互吹不如單打》等[19] | |
黎明詩 | 55–56 | 1965 | 歌手、演員 | 活躍於90年代樂壇的女歌手[20] | |
林一峰 | 44–45 | 1976 | 歌手 | 自學音樂彈吉他,大量為人填詞作曲,有《遇見》《遊子意》等,成立兩間工作室:LYFE及思人創作,出有《慢煮快活》等書[21] | |
林奕華 | 61–62 | 1959 | 編劇、作家、導演 | 知名文化人,1989年策劃首屆「香港同志電影節」,編導舞台劇《賈寶玉》《梁祝的繼承者們》《恨嫁家族》等[22] | |
盧凱彤 | 31–32 | 1986 | 2018 | 歌手 | 香港歌唱組合at17前成員,香港吉他手和歌手[23] |
邵國華 | 53–54 | 1967 | 社運人士 | 同志平權運動倡議者,香港性權會主席,專長為人權法,和男友吳展鵬同居多年,曾共赴美加兩國結婚[24] | |
王賢誌 | 50–51 | 1970 | 演員、主持人 | 王氏港建國際集團公司創辦人王華湘之孫,現在正為Now寬頻電視娛樂新聞頻道觀星台主持節目[25] | |
吳彤 | 44–45 | 1976 | 歌手、主持人 | 少數以音樂來探討香港社會的歌手,創作多首詞曲,代表作《斷橋》《對人歡笑》等[26] | |
吳卓林 | 21–22 | 1999 | 自由業 | 成龍與吳綺莉之女[27] | |
王曼喜 | 28–29 | 1992 | 服裝設計師 | 男星王敏德(Michael)和名模馬詩慧之女[28] | |
小明雄 | 不明 | 1954 | ? | 記者、作家 | 本名吳小明,曾在美國唸書期間至白宮爭取同志權益,回香港後為同志運動先鋒,著有《中國同性愛史錄》[29][30] |
顏福偉 | 58–59 | 1962 | 企業家、業餘歌手 | 香港望族顏玉瑩家族之後,白花油藥廠總裁,以歌曲《夢想有你》聞名[31] | |
俞琤 | 66–67 | 1954 | 主持人、企業家 | 香港商業電台副主席,多才媒體創作人,『金牌司仪』之一,是香港和華人社會首位公開同志身份的媒體管理層[32] | |
雲翔 | 53–54 | 1967 | 導演、編劇 | 在IT產業多年後重新省視人生而轉向電影業發展,代表作《無野之城》《永久居留》《安非他命》《遊》等[33] | |
張國榮 | 46–47 | 1956 | 2003 | 歌手、演員 | 大中華歌壇影壇巨星,代表曲《風繼續吹》《左右手》等,出演《春光乍泄》《霸王別姬》多部電影,與唐鶴德相戀多年[34]雙性戀者. |
張錦雄 | 45–46 | 1975 | NGO工作者、帕斯堤 | 創辦同志組織香港彩虹和「中國彩虹」,曾舉辦「真情擁抱愛滋」活動,主持愛滋相關媒體節目和演講,著有《肯復的愛滋歲月》[35] | |
趙式芝 | 39–40 | 1981 | 企業家 | 船王趙從衍孫女,卓能集團執行董事,2013年合立「大愛同盟」爭取同志權益[36][37] | |
卓韻芝 | 41–42 | 1979 | 導演、主持人、演員 | 香港多媒體創作人,曾參與多部電影及錄像創作,推出漫畫及文字書籍[38] | |
小肥 | 44–45 | 1976 | 歌手、演員 | 憑首支四台冠軍歌《一首歌》首次奪得「十大勁歌金曲」及「新城勁爆歌曲」。[39] |
參考資料
- . 端傳媒. 2018-01-21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 (26). 亞洲週刊. 2012-09-23 [2015-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 淡藍網. 2017-07-04.
- . [2015-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 聯合晚報. [2015-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1-29).
- . 鳳凰衛視. 2010-05-23 [2015-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2).
- . 蘋果日報. 2014-09-30 [2015-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5).
- . 三立. 2020-02-26.
- . 淡藍網. 2010-03-25 [2015-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 新華網. 2012-04-28 [2015-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 .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2).
- (2188). 明報. [2015-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LAWEEKLY. 2013-05-04 [2015-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 頭條日報. 2013-12-13 [2015-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6).
- . 東方日報. [2015-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 有機媒體(chancedia). [2015-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1).
- . 蘋果日報. 2013-09-17 [2015-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3).
- 甄曉菲. . 南方周末. 2007-12-18 [2015-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6).
- .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1).
- . Advocate. 2007-10-05 [2015-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1).
- 鳳凰鏘鏘三人行:同性戀導演林奕華談同性之愛 的存檔,存档日期2015-06-22.
- .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9).
- . 姊妹同志網. [2015-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1).
- . 東方日報. [2015-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5).
- . 蘋果日報. 2013-04-12 [2015-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4).
- . 噓!星聞.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 .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 趙來發. . fridae. [2015-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3).
- Mark McLelland. . Intersections: Gender, History and Culture in the Asian Context. 2000, 4 [2015-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6).
- . 星島日報. 2008-04-21 [2015-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21).
- . 信報. 2012-01-30 [2015-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蘋果日報. 2010-04-04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2).
- . 光明網. [2015-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2).
- 易汶健. . 香港獨立媒體. 2013-08-24 [2015-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6).
- . 蘋果日報. 2013-06-20 [2015-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 蘋果日報. 2013-08-17 [2015-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9).
- . [2020-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