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普拉凱戰役

馬爾普拉凱戰役發生於1709年9月11日,是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一場重要的戰役,交戰的其中一方為法國波旁王朝西班牙波旁派,與之對抗的則是為數眾多的奧格斯堡同盟軍(旗下包含了哈布斯堡君主國大不列顛王國荷蘭共和國普魯士王國四國的部隊)。

馬爾普拉凱戰役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一部分

聯軍視角的馬爾普拉凱戰役
日期1709年9月11日
地点
馬爾普拉凱,位於今日的法國境內
结果 奧格斯堡同盟軍勝利[1]
参战方

 大不列顛王國
神聖羅馬帝國

 荷蘭共和國
 普鲁士王国
 法蘭西王國
巴伐利亞選帝侯
指挥官与领导者
馬爾博羅公爵
歐根親王
維拉爾公爵
布夫萊公爵
兵力
86,000人與100門火炮[2] 75,000人與80門火炮[3]
伤亡与损失
21,000人戰死及負傷[4] 11,000人戰死及負傷[4]

前奏

在度過既漫長又嚴酷的寒冬之後,聯軍於1709年6月中旬繼續向法國發動攻勢。而維拉爾元帥率領的法軍堅守著強大的防線,在他的命令下亦不做冒險的出擊。馬爾博羅公爵有鑒於此,於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攻佔圖爾奈伊普爾兩座堡壘上。9月初,圖爾奈在經過近70天的圍城戰之後終於陷落,馬爾博羅公爵為了避開被疾病肆虐的伊普爾,他率領聯軍向東進攻次要的蒙斯要塞,以期能包抄法軍西側的防線。路易十四聞訊後下令維拉爾務必不惜以任何代價守住蒙斯,而這位富有衝勁的元帥也努力地追擊聯軍。在數次複雜地調動後,雙方終於在蒙斯西南的馬爾普拉凱碰頭。

戰鬥過程

聯軍的主力為荷軍與奧軍,但也有為數眾多的英軍和普軍,指揮官是馬爾博羅公爵歐根親王。而法軍和巴伐利亞的軍隊則是由維拉爾和布夫萊元帥指揮。布夫萊在官方上位階是比維拉爾來的高,但是他自願聽從後者的指揮。 聯軍擁有八萬六千人的部隊和一百門火炮[2]而法軍則也有七萬五千人與八十門火炮,[3]雙方在今日法比邊境紮營對峙,且都在對方火炮射程範圍內。[5]9月11日早上9點,在阿爾博雷希特·康拉德·芬克·馮·芬克斯坦所指揮之普軍和荷蘭軍隊的掩護下,奧軍向法軍左翼進攻,並迫使後者撤入森林當中。聯軍左翼的荷軍也在約翰·威廉·弗里索 (拿騷-迪茨)的指揮下向法軍右翼進攻,約莫半小時後,成功在損失慘重的情況下牽制了布夫萊的部隊,迫使他無法援助維拉爾的部隊。

馬爾普拉凱戰役
馬爾普拉凱戰役

維拉爾成功重整了他的部隊,但馬爾博羅和歐根再次發動攻勢,並在威澤爾將軍(General Withers)率部擊退法軍左翼的情況下,迫使維拉爾調動部分中央部隊去支援左翼。大約下午一點時,維拉爾被敵軍擊中膝蓋,受重傷被迫離開戰場,指揮權也轉交給布夫萊。英軍的步兵在奧克尼伯爵的率領下,向現已弱化的法軍中央軍發動攻勢,隨後攻佔法軍防線的突出部。這讓聯軍的騎兵可以穿越防線,對後方的法軍騎兵發動攻擊。一場激烈的騎兵混戰就此爆發,法軍的指揮官布夫萊元帥親率精銳的近衛隊迎戰,並在突出部擊退聯軍的衝鋒至少六次以上。但他每次想要反撲回對方陣地時,卻又被英軍步兵的火力擊退。布夫萊到了下午三點時,終於意識到這場戰役他無法取勝,於是他下令全軍撤退,有條不紊地率領法軍離開了戰場。聯軍在幾波攻勢下損失慘重,因而無法追擊法軍,此時他們已經損失超過兩萬一千人,這幾乎是法軍傷亡人數的2倍。[4] 維拉爾本身也認為敵人這場勝利是皮洛士式勝利,並告訴國王:「如果再給陛下的敵人一場這樣能讓上帝滿意的勝利,敵人將註定毀滅。」

後續

以那個時代的戰爭來說,雖然法軍造成聯軍兩倍的傷亡,但因為法軍最終還是從戰場上撤走了,所以這場戰役仍算是聯軍贏了。可是相對的,這和先前馬爾博羅公爵打的幾場勝仗相比,這場戰役的結果卻讓法軍好整以暇的撤走,而且後者仍對聯軍未來的行動有所威脅。維拉爾聲稱若再讓法軍打幾場像這樣的敗仗,聯軍肯定會被摧毀;[6]而歷史學家約翰·A·林(John A. Lynn)在他著作「路易十四的戰爭 1677年-1714年」中也表明這場戰役是場皮洛士式勝利[7],但法軍保衛蒙斯的企圖仍舊失敗,該城於10月20日淪陷。然而從馬爾普拉凱傳來的消息震驚了全歐洲,同時這也是18世紀中最血腥的一場戰鬥。甚至有馬爾博羅公爵戰死沙場的謠言,後來還成為著名的法國民歌:Marlbrough s'en va-t-en guerre。馬爾博羅公爵雖贏得了他生涯四大勝仗的最後一場後,但並未如以往那樣地收到安妮女王的私人感謝信。理查·布萊克摩的詩集「范德·貝克的介紹」(Instructions to Vander Beck),事實上是唯一嘗試慶祝馬爾博羅公爵在馬爾普拉凱之勝利的英文詩集,而這也促使英國托利黨在隔年執政後,開始鼓吹從聯軍中撤出。

公眾文化

  • 馬格禮·阿靈罕的推理小說敘述到有份重要的文件藏在馬爾普拉凱或是龐提斯布萊特鼓(Pontisbright drum)裡。

註腳

  1. Lynn, 1999, ISBN 0-582-05629-2, p. 334: 「馬爾博羅公爵的勝利被證明為是場皮洛士式勝利」。另外Lynn也稱大孔代塞納夫的勝利也同樣是「皮洛士式勝利」。 p. 126. Hans Delbrück, Walter J. Renfroe, History of the Art of War Eastport Conn., ISBN 0-8032-6586-7, 1985, p.370, "馬爾普拉凱的勝利可用古老的用法來表示﹣「皮洛士式勝利」...
  2. Lynn: The Wars of Louis XIV 1667–1714, p. 332
  3. Lynn: The Wars of Louis XIV 1667–1714, p. 331
  4. Lynn: The Wars of Louis XIV 1667–1714, p. 334
  5. 當時該地是西屬尼德蘭的一部份。
  6. In a letter to Louis XIV he wrote: "Si Dieu nous fait la grâce de perdre encore une pareille bataille, Votre Majesté peut compter que tous ses ennemis seront détruits."
  7. Lynn, 1999, ISBN 0-582-05629-2, p. 334: 「馬爾博羅公爵的勝利被證明為是場皮洛士式勝利」。另外Lynn也稱大孔代塞納夫的勝利也同樣是「皮洛士式勝利」。 p. 126. Hans Delbrück, Walter J. Renfroe, History of the Art of War Eastport Conn., ISBN 0-8032-6586-7, 1985, p.370, "馬爾普拉凱的勝利可用古老的用法來表示﹣「皮洛士式勝利」...

參考

  • 約翰·A·林 路易十四的戰爭 1677年-1714年 Longman, (1999). ISBN 0-582-05629-2
  • 彼得·得拉克 和藹的叛徒:彼得·得拉克(Peter Drake)上尉的回憶錄 (1671年–1753年) 史丹佛大學出版,(1960).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馬爾普拉凱戰役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