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詩雅

高詩雅CMG英語:1908年3月20日-1976年11月17日)是一名英國教師,亦是香港1950年至1961年間的教育司

生平

高詩雅於1908年3月20日在北愛爾蘭巴利纳马勒德(Ballinamallard)出生[1],並於1930年代到達香港,成為政府教育司署一名歷史教師,執教英皇書院[2]。他是香港教師會的創會成員。二戰時,他是香港義勇軍中第二炮兵連的隊長,並於1941年聖誕節的香港保衛戰赤柱一役中被日本人俘虜,作為戰俘被囚於亞皆老街一個營地4年,後被運到深水埗軍營[3][4]

戰後,高詩雅成了香港教師會刊物的編輯。1950年被任命成為香港的教育司至1961年4月[5],因而成為香港立法局中的官守議員。他亦為香港大學校委會成員。1956年,他成為了行政局中的官守成員。[6]

任教育司期間,教育司署負責設立官立文商專科夜校、葛量洪師範學院、新的工業學院(即香港理工大學前身);推動小學擴建計畫(「七年計畫」),進一步鞏固津貼學校 的地位。高詩雅鑑於就學人口眾多,遂提議向辦學團體提供免費校地、免息借貸、以及補貼建築與創校成本,提議在 1954 年底獲批准通過[7]

1958年《教育條例》修訂後,教育司對任免教職人員有更大權力。高詩雅用此例以拒絕四名中共建政後接受彼等教師培訓的老師註冊,後來,培僑中學校長杜伯奎因堅持聘用兩名來自中國、繼而被教育司署拒絕註冊的老師,被當局認為是公然挑戰政府,結果被取消校長資格,甚至被遞解出境[8]

1961年1月,港府宣布高氏4月起休假,退休回英[3]

榮譽

1957年,為嘉獎高詩雅對香港教育制度發展的貢獻,英女皇向他頒發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9][10]1961年,他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學位[6]

高詩雅曾參與有關香港中文大學的構想及初期籌劃工作。但大學正式成立之日,卻不在港,一直引以為憾。1969年5月12日,他應邀回港接受中文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典禮[11]。另外英皇佐治五世學校的Crozier House亦以高詩雅命名[12]

1976年11月17日,高詩雅於北愛爾蘭坦格里(Tandragee)逝世,享年68歲[4]

個人生活

高詩雅在倫敦大學學院認識其妻Ann,是名倫敦本地人,當時他們同修讀教育。育有兩名兒女Julian和Corin。

參考

  1. . Roll of Honour. [2020-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0).
  2. 〈英皇書院校長紀錄〉,《英皇書院歷史檔案》,擷取於2020-08-24
  3. . 《南華早報》. 1961年4月20日: 6.
  4. . 《南華早報》. 1976年11月20日: 1.
  5. 〈高詩雅退休 唐露曉任教育司〉,《大公報》頁四,1961年1月26日
  6. . 香港大學. [2020-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0).
  7. Sweeting, A., ed. 1990. Education in Hong Kong, Pre-1841 to 1941, Fact and Opinion.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pp. 167-168.
  8. 〈殖民惡法搬字過紙《教育條例》三大撒手鐧〉,《信報財經月刊》網頁版,2020年7月31日。
  9. . 《南華早報》. 1957年1月1日: 1.
  10. . 《南華早報》. 1969年5月13日: 5.
  11. 〈前任教育司高詩雅博士講詞〉,《新亞生活雙周刊》,民國58年12月5日。
  12. . 英皇佐治五世學校. [2018年2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2月16日).
政府职务
前任者:
柳惠露
教育司
1950–1961
繼任者:
唐露曉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