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鸳鸯學名),本名鸂鶒,又稱中國官鸭英語:)、乌仁哈钦五彩鸳鸯匹鸟邓木鸟,是雁形目鸭科鸳鸯属的一种水鸟。亦經常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和神話傳説中。其中鴛指雄鳥,鴦指雌鳥。

鴛鴦
鸳鸯雄鸟、雌鸟
保护状况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雁形目 Anseriformes
科: 雁鴨科 Anatidae
属: 鴛鴦屬 Aix
种: 鴛鴦 A. galericulata
二名法
Aix galericulata
(Linnaeus, 1758)
鸳鸯的分布。深绿:原居住;浅绿:外来引进;浅蓝:鸟类迁徙;深蓝:越冬地;黄色:繁殖地。

历史

現今的鴛鴦本名為“鸂鶒”,因其常常是雌雄相伴活動,古人視作鴛鴦(赤麻鸭)的同類。古人又認為鸂鶒“其色多紫(《爾雅翼》)”,而將它稱作“紫鴛鴦”,李白詩中就多次寫到紫鴛鴦,如“七十紫鴛鴦,雙雙戲庭幽”、“願逢同心者,飛作紫鴛鴦”等。

而後隨著鸂鶒的“人氣”不斷提升,民間開始有意無意地將“紫鴛鴦”的“紫”字省去,直接呼鸂鶒為“鴛鴦”,如北宋營造法式》“彩畫作制度圖樣”裡的鴛鴦與鸂鶒甚至被交換了名字。 《爾雅翼》特別澄清道:“今婦人閨房中,飾以鴛鴦,黃赤五采,首有纓者,皆鸂鶒耳。”但緊接著又說:“然鸂鶒亦鴛鴦之類。”顯然沒有對鸂鶒取代鴛鴦的現象表達反對意見。

宋代以後,鸂鶒在民間已坐穩了“鴛鴦”這把交椅,原來的鴛鴦(赤麻鸭)逐漸被人們淡忘。唯明朝官方典籍和部分文人筆下仍堅持使用二者的傳統名稱。

八品九品冠、一梁。革帶用烏角。佩用藥玉。綬用黃綠二色絲、織成鸂鶒花錦、下結青絲網。綬環二、用銅。笏用槐木

文官一品二品、仙鶴錦雞。三品四品、孔雀雲鴈。五品、白鷴。六品七品、鷺鷥鸂鶒。八品九品、黃鸝鵪鶉練鵲。風憲官、用獬廌[2]

“形小如鴨,毛有五采,首有纓,尾有毛如船柁形。[3]

本草綱目》描述的鸂鶒外形是:首有纓是說雄性鸂鶒頭部生有彩色的羽冠,船柁形尾毛則是指攏翼後直立於背部兩側的栗黃色帆狀飾羽。明《食物本草》繪有鸂鶒的彩色插圖,與如今家喻戶曉的“五彩鴛鴦”形象基本一致。

明代七品文官補子的圖案即名為“鸂鶒”,其形像也和“五彩鴛鴦”即如今的鴛鴦形象相近。

到了清代雍正時期由宮廷畫師餘省(字曾三)繪製的《百花鳥圖》中,“鴛鴦”不再是赤麻鸭而是原來的鸂鶒,而“鸂鶒”之名沒有像《營造法式》那樣轉讓給赤麻鴨,而是參照補子上已嚴重失真的鸂鶒模樣,創造出一個與“鴛鴦”似像非像、長有紫色羽毛的新“鸂鶒”。這樣一來,鸂鶒的“鴛鴦”身份終於得到官方認可,“鴛鴦”不再有爭議,而今人在解釋“鸂鶒”時幾乎只含糊地說是“一種水鳥”,完全忘記了它與鴛鴦的本來面目。

生态环境

栖息于溪流、沼泽湖泊等处;常见于阔叶树林环绕的沼泽、芦苇丛生的水面。白天常在水面中心处漂浮游荡,夜间常在阔叶树林中活动,晨昏常在水田和岸边的沼泽地活动。

分布地域

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原居日本,在中国东北繁殖,华南地区越冬,可见于朝鲜半岛中国东部各地, 台灣也有少數常居於深山水域中。西欧地区也有引进。

特征

鸳鸯雄鸟
鴛鴦造型的水注(香港藝術館展品)

雄性鸳鸯色彩极为艳丽,为少见的鲜红色,端部具亮黄色嘴甲。额部和头顶中央为带有金属光泽的翠绿色,枕部红铜色的羽毛后颈暗绿按紫色的羽毛都很长,形成一个很有特色的“头套”上体深色腰部和背部褐色并带有绿色的金属光泽,下体浅色,最具有特色的是最后一枚三级飞羽特化,形成面积很大树立于背部的帆状结构,为耀眼的桔红色,这是鸳鸯的一个显著特征。

雌性鸳鸯远不如雄性鸳鸯漂亮,通体颜色为暗哑的灰色,也不具有雄鸟所具有的“帆状三级飞羽”雌鸟的辨识特征为鲜明的白色贯眼纹,喙灰色。

鸳鸯体长41-49厘米,翼展65-75厘米。

食物

本物種為雜食性,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包括各種草籽、作物種子、堅果等,此外動物性食物包括螞蟻、蝗蟲、甲蟲、蝸牛、蜘蛛、小魚等。

文化寓意

陳洪綬的《荷花鴛鴦圖》

因為鴛鴦的生活習性多為成雙成對結伴而行,所以在傳統中國文化中,鴛鴦常被作為是恩愛夫妻和忠貞不渝的永恆愛情的象徵。

繁殖

本物種繁殖期從4月到9月,多在水邊喬木的樹洞中營巢,巢由墊在樹洞底部的干草搭建成皿狀巢,巢內墊以親鳥的絨羽。每窩產卵7-12枚,孵化期28-29日。

保护

保护等级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生效年代:1989年)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易危(生效年代:1996年)

濒危因素

非法捕猎:本物种常被人们捕捉或掏取幼鸟以作为野味,羽毛被用作装饰品。

栖息地破坏:本物种的繁殖需要大树的天然树洞,由于人类活动符合鸳鸯繁殖营巢要求的树和树洞逐渐减少,对鸳鸯的繁殖构成严重的威胁。

作为中药成分被捕猎:中医传统理论认为鸳鸯去毛及内脏、肉鲜用或焙干用,有清热解毒、止血、杀虫功能。

圖片

鴛鴦幼鳥
鴛鴦雄鳥
鴛鴦雌鳥
正在歇息的鴛鴦
在樹枝上的鴛鴦
交尾中的鴛鴦
幼鳥與母鴨
元代鴛鴦瓷茶壺
日本17世紀 鴛鴦形蒔絵香合
清代·鴛鴦形式的瓷製酒壺
鸳鸯荷花图局部

参考文献

  1. BirdLife International. .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IUCN). 2012, 2012: e.T22680107A40697187 [2016]. doi:10.2305/IUCN.UK.2012-1.RLTS.T22680107A40697187.en.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6).
  2.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9).
  3.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4).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鴛鴦部》,出自《古今圖書集成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鸳鸯分類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