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
湖泊(英语:Lake)是内陆洼地中相对静止、有一定面积,不与海洋发生直接联系的水体。全世界共有约1.17亿个湖泊,共覆盖了地球近500万平方公里[1]。
| ||
---|---|---|

湖泊安第斯山脉

卡胡朗吉国家公园的西尔维斯特湖(Lake Sylvester)

苏格兰高地一处鞍状山脊的湖泊
從地球歷史上來看,湖泊只是暫時存在的水體,會受到泥沙淤積而慢慢陸化;除了少數古老湖泊,如貝加爾湖,絕大多數湖泊的形成年代都只能回溯到更新世冰河時期。
种类
有河流流出的湖通常是淡水湖。沒有河流流出的湖則幾乎是鹹水湖,稱爲内流湖(或內陸湖),但也有少數像乍得湖一般(因為人為斷流),仍然是淡水湖的內流湖。
根据水温、营养物质含量的不同,湖泊可以分为贫养、中养和富养三类,贫营湖泊水温低,營养物质含量少,優养湖泊则相反。而普養則在兩者之間;湖泊从貧养转化为優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无论人类是否干预都会发生,但是人类的干扰显著地加快了湖泊優养化的过程。湖泊優养化的最后阶段,会由於污泥的沉积,最终变为沼泽。
內陸海是指與大洋完全分離,或與之沒有直接連繫的大型水域,雖然因為其範圍廣大而被稱為「海」,但以地理學的角度來說,包括裏海和鹹海在內的大型水域其實都屬於湖泊一類,而非真正的海洋。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水域是裏海,其水量約佔全球湖泊總水量的44%。
生态意义
湖泊支持着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湖水的平均深度一般在2米到100米左右,这是阳光能够穿透的深度,因此,湖水从上到下都能给生物足够的能量,维持丰富的生物。
成因
- 构造湖:构造湖是指由地壳内力作用(如斷裂、斷層、地塹)所产生的构造湖盆,经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如滇池、抚仙湖。[2]
- 火口湖:火口湖或称火山口湖,是在火山口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如长白山天池。[3]
- 河成湖:河成湖是由於河道迁徙、淤塞等原因而形成的湖泊。如洪湖、白洋淀。[4]
- 牛轭湖:牛轭湖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河成湖,是由於河流截弯取直,弯曲的河道被废弃而形成的湖泊,如乌梁素海。[5]
- 堰塞湖:堰塞湖是由於因火山熔岩流、地震引起的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原因导致河谷、河床被堵塞而形成的湖泊,如五大连池湖、唐家山堰塞湖[6]
- 冰蚀湖:冰蚀湖是由冰川挖蚀成的洼坑和水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湖泊。如天山天池、新路海。[7]
- 岩溶湖:岩溶湖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蚀所产生的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经汇水而形成的一类湖泊。如草海。[8]
- 海成湖(潟湖):海湾的湾口处由於泥沙沉积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开而形成的湖泊,通常称为潟湖。如杭州西湖。有学者认为太湖也曾是个古潟湖。[9]
- 风成湖:风成湖是因沙漠中沙丘间的洼地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如巴丹吉林沙漠的湖泊群。[10]
- 人工湖——水库:人工挖掘或在河道、海湾筑坝而形成的湖泊。如新安江水库、万宜水库。某些天然湖泊经人工筑坝抬高水位后也可视为水库,如洪泽湖。[11]
世界大湖
依面積計算:
排名 | 湖名 | 洲 | 面積(km²) | 體積(km³) | 最大深度(m) | 所在國家 | 備註 |
---|---|---|---|---|---|---|---|
1 | 裏海 | 歐亞 | 371,000 | 78,200 | 1,025 | 亞塞拜然/伊朗/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土庫曼 | 世界、亞洲第一大湖,蓄水量最多的湖泊,鹹水湖 |
2 | 蘇必略湖 | 北美洲 | 82,100 | 12,232 | 406 | 加拿大/美國 | 世界第一大淡水湖,北美洲第一大湖,五大湖之一 |
3 | 維多利亞湖 | 非洲 | 68,870 | 2,760 | 80 | 肯亞/坦桑尼亞/烏干達 | 非洲第一大湖 |
4 | 休倫湖 | 北美洲 | 59,600 | 3,540 | 229 | 加拿大/美國 | 北美五大湖之一 |
5 | 密西根湖 | 北美洲 | 57,800 | 4,920 | 282 | 美國 | 北美五大湖之一 |
6 | 坦干伊喀湖 | 非洲 | 32,900 | 18,900 | 1,470 | 蒲隆地/剛果民主共和國/坦桑尼亞/贊比亞 | |
7 | 貝加爾湖 | 亞洲 | 31,494 | 23,600 | 1,642 | 俄羅斯 | 世界第一深湖、最古老的湖泊 |
8 | 大熊湖 | 北美洲 | 31,153 | 2,292 | 446 | 加拿大 | |
9 | 馬拉威湖(尼亞薩湖) | 非洲 | 29,500 | 7,775 | 706 | 馬拉威/莫三比克/坦桑尼亞 | |
10 | 大奴湖 | 北美洲 | 27,000 | 2,088 | 614 | 加拿大 | |
11 | 伊利湖 | 北美洲 | 25,700 | 484 | 64 | 加拿大/美國 | 北美五大湖之一 |
12 | 溫尼伯湖 | 北美洲 | 24,500 | 371 | 36 | 加拿大 | |
13 | 安大略湖 | 北美洲 | 18,960 | 1,640 | 244 | 加拿大/美國 | 北美五大湖之一 |
14 | 巴爾喀什湖 | 亞洲 | 17,580 | 122 | 27 | 哈薩克斯坦 | 東半部為鹹水湖,西半部為淡水湖 |
15 | 鹹海 | 亞洲 | 17,158 | 193 | 40.4 | 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 | 鹹水湖,1960年時約68,000平方公里 |
16 | 拉多加湖 | 歐洲 | 16,400 | 908 | 230 | 俄羅斯 | 歐洲第一大湖 |
17 | 馬拉開波湖 | 南美洲 | 13,010 | 280 | 60 | 委內瑞拉 | 鹹水潟湖 |
18 | 洞里薩湖 | 亞洲 | 13,000 | 40 | 10 | 柬埔寨 | |
19 | 帕托斯湖 | 南美洲 | 10,140 | - | - | 巴西 | 鹹水潟湖 |
20 | 奧涅加湖 | 歐洲 | 9,890 | 280 | 120 | 俄羅斯 | |
依體積計算:
排名 | 湖名 | 洲 | 體積(km³) | 面積(km²) | 最大深度(m) | 所在國家 | 備註 |
---|---|---|---|---|---|---|---|
1 | 裏海 | 歐亞 | 78,200 | 371,000 | 1,025 | 亞塞拜然/伊朗/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土庫曼 | 世界、亞洲第一大湖,蓄水量最多的湖泊,鹹水湖 |
2 | 貝加爾湖 | 亞洲 | 23,600 | 31,494 | 1,940 | 俄羅斯 | 世界第一深湖、最古老的湖泊 |
3 | 坦干伊喀湖 | 非洲 | 18,900 | 32,900 | 1,470 | 蒲隆地/剛果民主共和國/坦桑尼亞/贊比亞 | |
4 | 蘇必略湖 | 北美洲 | 12,232 | 82,100 | 406 | 加拿大/美國 | 世界第一大淡水湖,北美洲第一大湖,五大湖之一 |
5 | 馬拉威湖(尼亞薩湖) | 非洲 | 7,775 | 29,500 | 706 | 馬拉威/莫三比克/坦桑尼亞 | |
6 | 密西根湖 | 北美洲 | 4,920 | 57,800 | 282 | 美國 | 北美五大湖之一 |
7 | 休倫湖 | 北美洲 | 3,540 | 59,600 | 229 | 加拿大/美國 | 北美五大湖之一 |
8 | 維多利亞湖 | 非洲 | 2,760 | 68,870 | 80 | 肯亞/坦桑尼亞/烏干達 | 非洲第一大湖 |
9 | 大熊湖 | 北美洲 | 2,292 | 31,153 | 446 | 加拿大 | |
10 | 大奴湖 | 北美洲 | 2,088 | 27,000 | 614 | 加拿大 | |
資料來源:World Lakes Networ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参见湖泊面积列表。
湖泊之最
- 最大的湖泊及鹹水湖:裏海(面積達371,000平方公里)
- 最大的淡水湖:蘇必略湖(面積達82,100平方公里)
- 最大的人工湖:沃尔特水库(面積達8,502平方公里)
- 最大的火山湖:多巴湖(面積達1,130平方公里)
- 最深的湖泊及淡水湖:貝加爾湖(水深達1,940米)
- 最深的鹹水湖:死海(水深達330米)
- 最高的湖泊及鹹水湖:納木錯(湖面海拔4,718米)
- 最高的淡水湖:玛法木错(湖面海拔4,585米)
- 最低的湖泊:死海(湖面海拔負418米)
- 最鹹的湖泊:死海(湖水鹽度達30%,為一般海水的8.6倍)
- 最長的湖泊:坦干依喀湖(長度大約660公里)
- 最古老的湖泊:貝加爾湖(已經在地球上存在超過2,500萬年)
- 蓄水量最多的湖泊及鹹水湖:裏海(體積達78,200立方公里)
- 蓄水量最多的淡水湖:貝加爾湖(體積達23,600立方公里)
- 蓄水量最多的人工湖:布拉茨克水库(體積達169立方公里)
参考文献
- Verpoorter, Charles; Kutser, Tiit; Seekell, David A.; Tranvik, Lars J. .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4-09-28, 41 (18): 6396–6402 [2015-05-14]. doi:10.1002/2014GL0606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0).
- . [2010-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31).
- . [2010-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7).
- . [2010-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31).
- . [2010-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31).
- . [2010-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31).
- . [2010-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0).
- . [2010-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31).
- . [2010-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05).
- . [2010-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31).
- . [2010-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3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