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水堀頭遺址

麻豆水堀頭遺址,為台南市麻豆區的一處考古遺址,位於南勢里臺灣首府大學南側、台糖加油站北側、蔴荳古港文化園區內。此地為從前倒風內海的麻豆港,除出口外亦為重要米穀集散地,2002年中央研究院在此進行考古試掘計畫,2008年進行考古挖掘並確認大湖文化層之存在。[1][2]

麻豆水堀頭遺址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登錄等級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登錄類別考古遺址
登錄公告日期2006年5月2日
位置台南市麻豆區臺灣首府大學南側、台糖加油站北側、
座標23.189649°N 120.269939°E / 23.189649; 120.269939
詳細登錄資料

介紹

麻豆古港文化園區一景

麻豆水堀頭在過去為重要的聚落,也是西拉雅族蔴荳社聚落的範圍。古麻豆靠海,位於倒風內海岸邊,可行船至此。在14、15世紀時,就有中國的漁民和商人來此與西拉雅族人做生意。麻豆港約建於1687年左右,而港口在1755年淤塞,19世紀初期淤積,同世紀晚期成為當地住民傾倒生活與建築廢棄物的場域。[2]

1942年,民俗學者國分直一〈麻豆的歷史〉指出此地發現巴圖形石器。[3]

1956年,麻豆當地曾展開大規模挖掘。據吳新榮《震瀛採訪錄》記載,當時為南鯤鯓代天府五王爺指示該地為「龍喉穴」,因此引起信徒挖掘。當時挖出十二個大石車、巨樟、碗片等。[4]:158-160引起臺南縣文獻會關注,臺南縣文獻會編纂組長吳新榮與盧嘉興等人推測這些石車為當時的水利工程。[4]:164-167

2003年,水堀頭遺址被列為臺南縣定古蹟。

2006年,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40條(2016年修法後為第46條)公告為考古遺址。

2008年,政府再次委託中研院劉益昌進行「麻豆水堀頭遺址考古調查發掘研究計畫」,清理原鳳池周遭之古碼頭區域,並進行古航道區地層探勘。並於2008年6月整建為「蔴荳古港文化園區」。[5]

2010年,台南縣市合併後,成為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遺構

在遺址出土的三合土建構為麻豆港的遺跡,為清領初期之文化遺留。

文物

麻豆水堀頭的倒風內海故事館

遺址處立有乾隆乙亥年(乾隆二十年,1755年)當地居民紀念國學生吳仕光捐建水堀頭橋之石碑[6],鄰近之麻豆文衡殿亦由其捐建[7]

2008年前後出土文物則有清代銅錢、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箭頭、種子、裝水果的大貨簍、後期民眾放入鳳池的神像、透明水晶球等,還有一匹保存完整的馬匹骨骸。[2]部分出土文物展示於同在蔴荳古港文化園區的倒風內海故事館內。

圖輯

參考文獻

  1. . 國家文化資產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3).
  2. . 自由時報. 2008-06-01.
  3. 國分直一,〈麻豆の歷史〉,《民俗臺灣》,1942年。中文譯文見周全德譯,〈麻豆的歷史〉,收於盧嘉興著,《輿地纂要》,1981年6月初版。頁294-297。
  4. 吳新榮. . 遠景出版. 1981年10月初版.
  5. . 大紀元時報. 2008-06-29.
  6. 何培夫. . 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網站. 1999 [2021-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0) (中文(台灣)‎).
  7. 何培夫. . 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網站. 1999 [2021-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0) (中文(台灣)‎).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