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蘗寺

該寺原為陳永華之故居,明鄭覆滅以後,陳永華長子陳孟煒任船廠副將,次子陳孟球山西督學,遂無人居住。1688年(清康熙27年)6月左營守備官孟太志捐款興建成寺,名曰黃蘗,1692年(清康熙31年)大火,修建後更具規模。1899年(日明治32年)為闢建日本陸軍衛戍醫院與鐵路,遂將荒廢的寺廟 。

黃蘗寺,為台灣清治時期的一座寺廟,位於台南大北門外,約今台南二中旁,不過正確位址至今不明。[1]

黃蘗寺的興衰

陳永華的故居改建以後,許多天地會的人寄跡寺院托缽為僧,隱於黃蘗寺內。而黃蘗寺就成為了反清復明的重要據點,清乾隆年間黃蘗寺方丈不慧大師知府蔣元樞私交極好,然蔣元樞收到福建總督追拿天地會不慧大師的密函,不慧大師看出蔣元樞有心事,便問其究柢,遂將天地會所藏的盔甲糧餉武器等焚毀,又將百餘萬的資金交給蔣元樞,請其善用資金,造福黎民,不慧大師被押至北京斬首西市,黃蘗寺後遂寂寥。

供奉

參考資料

  • 書黃蘗寺僧,連雅堂
  • 《黃蘗寺》詩,浪吟詩社謝石秋
  • 在廟口說書,王浩一
  1. 台南失落的黃蘗寺遺跡仍未現蹤(2020-04-19聯合報)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