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裕鈞

黃裕鈞英語:1986年2月13日),出生於臺灣台北市,醫療數據產業的創業家,前中國國民黨發言人,亦是國安外交幕僚。2020韓國瑜張善政總統副總統競選總部副總幹事、前國民黨國際組組長及洪秀柱總統競選辦公室國際組執秘,目前是立法委員江啟臣的國安外交幕僚,並多次陪同安排時任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國民黨團黨鞭訪美。[2]。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國際關係學士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學院國際政治經濟碩士。現任銘傳大學擔任國際事務與外交學程講師及淡江大學國貿系講師。[3]曾在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擔任訪問學者。曾任前立法委員丁守中助理、華府同鄉聯誼會理事、國際青年民主聯盟副主席。[4]. 黃裕鈞作為國民黨前主席朱立倫的美中台國安政策幕僚,從2015年至今曾多次伴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赴美訪問。[5]

黃裕鈞
GeneRight 總經理
现任
就任日期
2019年4月1日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86年2月13日 (35歲)
 中華民國台北市中正區
国籍 中華民國
 加拿大
政党 中國國民黨
配偶未婚
昵称藍營口譯哥[1]

個人背景

在1996年兩岸不安的局勢後全家移民到加拿大溫哥華,但生長於深藍的家庭,黃裕鈞小時候常被灌輸忠黨愛國的觀念,但他從小個性反叛,又受到西方國家主義的薰陶,家族惟獨他支持台獨。直到在維尼吉亞大學研修國際關係,才認為國民黨務實較有彈性的台美政策與兩岸論述才是真正能安定“中華民國”台灣人民安居樂業、發展經濟,並維持主權,於是轉向挺藍。 家族與藍營關係深厚,爺爺黃千雲是湖南湘鄉人,當初離開湖南師範學院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17期,一路隨蔣公到台灣,在台灣官拜陸軍少將退役;外公鄧明清曾在“中華民國”情報之父戴笠轄下中美合作研究所工作,退休後在永和地區做小生意謀生,兼任永和區黨部常委。 影響他很深的大姨婆木柵聖道堂創堂傳教士楊忠源嫁給福州籍的中華民國海軍少將退役的軍人林君嚴牧師,林君嚴的堂哥就是撰寫“與妻訣別書”的革命先烈林覺民,所以他小時候常被灌輸忠黨愛國的觀念。[6]

學界經歷

任教於銘傳大學國際事務與外交學士學位學程淡江大學國際企業學系講師職務。

政界經歷

黃裕鈞於2014年進入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服務,並於2016年總統大選期間,擔任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競選團隊的國際發言人。隨後於2015至2017年之間,擔任中國國民黨文傳會國際組組長, 並於2020總統大選擔任韓國瑜張善政總統副總統競選總部副總幹事。

在國際組組長服務期間,黃裕鈞主要負責以下工作: 其一、與台灣以及海外記者學者的聯繫,這些人士涵蓋了專責台灣相關事務、政治以及國際安全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其二、負責撰寫國民黨在經濟發展、貿易、和國際安全相關政策的英文文章。其三、接待來自美國和歐盟的政治黨團在台訪問活動; 維持台灣美國華府之間政府以及外交官員的雙方對話。

在進入中央黨部之前,黃裕鈞擔任丁守中立法委員的助理,並協助丁委員競選和青年組織的相關活動。在立法院服務其間,完成的一些法案包括了國家安全和國際關係。

黃裕鈞經常性地參與國際政治/國際事務相關的公眾論壇,其中包括台灣的政治談話節目,其論點見刊於台灣以及亞洲的一些知名出版物,包括《紐約時報》 、《外交家》、《華爾街日報》和《彭博新聞社》。

專業

宣示推動: 1.《共享普世價值
台灣是全球民主自由陣營的核心成員,堅決維護民主、自由、平權、多元等普世價值與生活方式,推動國民外交 (結合國際化教育、並大學生出國留學的政見)。
2.《強化非傳統外交
推廣並鼓勵台灣的醫療、新創及文化團隊走向國際,並於國際社會落實經貿外交。
3.《兩岸穩定區域發展
積極確保台灣海峽與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並加強日本及東南亞國協間的聯繫與合作,同時加強兩岸政策的穩定性、延續性、與可預測性,並期許中國大陸扮演正面作用。
4.《重視台美邦誼
台灣與美國擁有堅固的傳統友誼,在國家安全、區域穩定」前提下,強化與華府的發展進程,落實美國「印太戰略」的規劃。

黃裕鈞也曾在《風傳媒》(The Storm Media),以國際關係學者的身分談論外交人才之選材。[7] 也曾談論關於台灣之下一步該如何行動。[8] 對於中華民國是否為獨立國家? 這位學者也有他的一番論點。[9]

參考資料

  1. 羅暐智. (html). 風傳媒. 2019-12-16 [2019-12-16] (繁体中文).
  2. (html). 2019-08-30 [2019-12-16] (繁体中文).
  3. 羅暐智. (html). 風傳媒. 2019-02-28 [2019-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8) (繁体中文).
  4. (html). 巴士的報. 2019-09-23 [2019-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8) (繁体中文).
  5. 羅婉庭. (html). ETtoday新聞雲. 2019-01-26 [2019-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6) (繁体中文).
  6. (html). 中國評論新聞網. 2015-08-17 [2019-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2) (繁体中文).
  7. (html). 風傳媒. 2019-06-30 [2019-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7) (繁体中文).
  8. (html). 風傳媒. 2019-06-29 [2019-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2) (繁体中文).
  9. (html). 風傳媒. 2019-06-28 [2019-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0) (繁体中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