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嘴角鸮

黄嘴角鸮学名:)为鸱鸮科角鸮属鸟类。分布于印度尼泊尔孟加拉缅甸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台灣以及中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主要生活于海拔1000-3000米的高山常绿林中、在台湾、则栖息在低海拔的树林中以及繁殖上升至800米的高度。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大吉岭[2]

黄嘴角鸮
成鳥(上)與亞成鳥(下)
保护状况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鴞形目 Strigiformes
科: 鴟鴞科 Strigidae
属: 角鸮属 Otus
种: 黄嘴角鸮 O. spilocephalus
二名法
Otus spilocephalus
(Blyth, 1846)[2]
異名
  • ?Otus stresemanni
    (Robinson, 1927)
  • Ephialtes spilocephalus
    Blyth, 1846

保护

亚种

黄嘴角鸮包括以下亚种[3]

  • 黄嘴角鸮台湾亚种学名: Swinhoe, 1870),是台灣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台灣本島,多见于低海拔的树林中以及繁殖时升至800米的高度。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4]
  • 学名: Hume, 1870)
  • 黄嘴角鸮华南亚种学名: Rickett, 1900)。分布于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福建广东广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5]
  • 学名: Sharpe, 1888)
  • 学名: Robinson & Kloss, 1922)
  • 黄嘴角鸮指名亚种学名: Blyth, 1846)
  • 学名: Robinson & Kloss, 1916)
  • 学名: Ogilvie-Grant, 1906)

参考文献

  1. 國際鳥盟. .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9. [2010-11-16].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 . Integrated Taxonomic Information System. [2010-11-16] (英语).
  4.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5.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黄嘴角鸮
维基物种中的分类信息:黄嘴角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