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道

黃海道韓語:)是昔日朝鮮八道之一,位於朝鮮半島中西部,當時的面積有16,743.66平方公里,道府位於海州

黄海道
朝鮮文名稱轉寫
  韓字
  漢字
  文化觀光部2000年式
  馬科恩-賴肖爾表記法
國家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行政區海西地方
政府
  行政机构黃海道道府
人口
  方言首爾方言

1954年,朝鮮把黃海道劃分為兩道。

地理

本道傳統上又稱海西。東鄰江原道,南臨京畿道,西為黃海,北為平安道 (1896年後為平安南道)。

沿革

始於1395年,稱豐海道 ()。1417年改稱黃海道。道名由黃州()和海州()合成。

1895年,朝鮮行二十三府制。本道被分為東西兩府,即海州府和開城府()。翌年即廢,兩府恢復原狀。

1945年朝鮮半島在三八線被瓜分,黃海道最南部的甕津半島(옹진반도)和延白郡(연백군)的一部分被劃入美國佔領區,與京畿道合併。1953年朝鮮战争休戰後,根據北方限界線,原被併入京畿道的大陸部分歸朝鮮,島嶼歸南韓。但自1999年以來,朝鮮主張的界線把島嶼部份納為己有,引起韓朝的海上衝突。

行政區劃

牧(長官:牧使)

  • 黃州牧、海州牧

都護府(長官:都護府使)

  • 延安都護府、平山都護府、瑞興都護府、豐川都護府

郡(長官:郡守)

  • 谷山郡、鳳山郡、安岳郡、載寧郡、遂安郡、白川郡、信川郡

縣(長官:縣令)

  • 新溪縣、甕津縣、文化縣、牛峰縣

縣(長官:縣監)

  • 長連縣、松禾縣、長淵縣、康翎縣、殷栗縣、江陰縣、兔山縣

朝鮮光復前

1945年朝鮮光復時的行政區劃有由一個市及17個郡構成,分別如下:

歷代道知事

  • 1919年 ~ ? : 申應熙 (신응희)
  • 1921年 ~ 1923年 : 朴重陽 (박중양)
  • 1926年 ~ 1928年 : 朴重陽 (박중양)
  • 1928年 ~ ? : 朴相駿 (박상준)
  • 1937年2月 ~ 1939年之前 : 姜弼成 (강필성)
  • 1939年 ~ 1942年 : 金秉泰 (김병태)

名人

  • 金九 (大韓民國國父)
  • 安重根(獨立運動家)
  • 金綺秀(政治家)
  • 李承晚(政治家、大韓民國首任總統)
  • 周時經(學者)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