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夏日傾情演唱會

黎明夏日傾情演唱會英語:)是香港歌手黎明的個人演唱會,1993年8月8日至8月25日在香港體育館舉行,合共演出20場,演唱會舉行期間曾因遇上颱風而取消場次並安排補場,整個演唱會的製作費用約港幣一千二百萬元,台前幕後工作人員超過四百人,是當年香港有史以來最高成本的演唱會[1]。演唱會的錄影片段經剪輯後,於1994年4月10日晚上在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翡翠台頻道播出,時長約一個多小時[2]

黎明夏日傾情演唱會
黎明香港演唱会
《黎明夏日傾情演唱會》寫真特刊封面
场地 英屬香港紅磡體育館
开始日期1993年8月8日
结束日期1993年8月25日
场数20場
预算約港幣一千多萬元
黎明演唱会年表

背景及製作

1992年10月,黎明在香港體育館(紅磡體育館)舉行10場個人演唱會,獲得正面評價,同時有不少人反映買不到門票,主辦機構與黎明商議後,決定在相隔不足一年時間再次於同一地點舉辦演唱會,讓大眾有機會再次觀看黎明的演出[3]。此演唱會於1993年6月24日在香港演藝學院舉行記者招待會,出席者包括黎明的歌迷會「黎明Fun舍」會員,由司儀陳海琪介紹演唱會各主辦機構及製作團隊[4]。演唱會由紳寶汽車冠名贊助[5],名為《黎明夏日傾情演唱會》,1993年8月8日至8月24日晚上8時在紅磡體育館舉行,其中8月15日、21日及22日除了晚上的場次,亦設有日場。由於香港天文台在1993年8月20日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6],當天的演唱會取消,並於8月25日補辦1場給持有8月20日門票的觀眾[7][8]

製作及演出團隊

《黎明夏日傾情演唱會》由倫永亮擔任音樂總監,陳志球擔任編導,林青峰負責編排舞蹈,台前幕後工作人員總數超過四百人,包括由八十多人組成的燈光音響團隊,負責在演唱會進行期間同時間操作燈光及音響設備,以及三百多名負責搭建舞台的木工、電工、工程師,主辦機構聘用來自美國的爆炸師、燈光師,以及來自日本的音樂工程師,負責製造舞台特效。黎明預備了7套服裝配合演出,包括重量達25磅,由5名裁縫師以3星期時間製作的鑽石外套。演唱會的舞台製作費、燈光設備費約二百五十萬元、煙花和爆炸火彈約八十萬元、黎明與舞蹈員的服裝費約一百萬元,整個製作費用約一千二百萬元港幣,較預算的800萬元超支近50%[9]。整個演唱會製作以安全為首要原則[10],主辦機構原本預備了3萬個乒乓球作紀念品送給入場觀眾,其後考慮到觀眾安全而取消派發紀念品活動[11]

舞台設計

《黎明夏日傾情演唱會》的舞台設計參考圖

此演唱會開放全部4面觀眾席,舞台位於觀眾席的中央,以一個象徵高科技時代的透明式金字塔架構為舞台設計,讓4面觀眾能夠同時看見黎明演出,而為了照顧坐於較高位置的觀眾,每邊的舞台分別設置了可隨意升降的螢幕牆,螢幕牆由36個電視畫面組成,摺疊後可以完全收藏於舞台下,舞台底部以100噸鋼鐵承托,設有7個升降台,並採用全新購置的燈光及音響設備,燈光方面以金字塔頂為中央點,2支大型探射燈分別設置於舞台對角,其他燈光設備包括4支鐳射激光、3支可移動及安裝在金字塔四面鋼柱上的電腦燈、能夠投射出幾何圖案的射鏡,以及100支能夠進行多元化色彩配搭的電腦燈。音響輸出功率約八萬瓦特,使用的電線總長度約五萬碼,各種設施合共需要約七十萬伏特的電力供應,超出了紅磡體育館所能負擔,因此須租用一輛發電車輔助[12]。黎明在籌備演唱會期間親自參與製作團隊的會議,在製作構思方面提供意見[13],他認為觀眾每天在電視上看到他,在演唱會看現場演出的時候會希望有所不同,因此計劃運用難度較高的視覺效果配合演出[14]

歌曲編排

此演唱會的歌曲編排由製作團隊共同構思,黎明除了與負責現場伴奏的樂隊一起練歌開聲,也會與音樂總監、經理人商量及檢討,每場的歌曲編排均會作出少許改動,給予觀眾新鮮感,並向演唱會編導提供意見,運用燈光、激光等視覺效果配合歌曲的演繹[15],以下是黎明在演唱會中主要演唱的歌曲名單:

  • 序幕歌曲:美麗的開始
  • Ya Ya Ya
  • 一夜傾情
  • 如果這是情
  • 我愛Ichi Ban
  • 我來自北京
  • 願你今夜別離去
  • 真的愛情定可到未來
  • 無名份的浪漫
  • 歡笑末世紀
  • 夏日燒着了
  • 夢中相擁
  • 對不起,我愛你
  • 遇到你真好
  • 但願不只是朋友
  • 相逢在雨中
  • 今夜你會不會來
  • 戀愛日記
  • 我的情人
  • 我的另一半
  • 我的感覺
  • 不羈的感情
  • 演唱會主題曲:夏日傾情
  • 結尾歌曲:我愛Ichi Ban、傻痴痴、I Love You OK!、我的親愛

反響

售票情況

《黎明夏日傾情演唱會》原定舉行15場,因門票銷售情況理想而加開5場,部份門票被黃牛黨炒賣至2000元港幣,有人以偽造的支票向門票代理商購買演唱會拍門票,並利用雷射打印技術複製作出仿真度高的假門票,然後透過張貼街尋找買家,警方其後拘捕1名涉案男子,同時建議門票代理商不要讓公眾以支票方式購買門票[16]。在首場演唱會開場前發現有數百張假門票流入市面,導致演唱會的開場時間延遲了半小時,二百多名持有假門票的觀眾被拒進場[17],3名涉案男子其後被警方拘捕[18],主辦單位負責人之一的張耀榮曾經有意安排一些空置出來的座位給購買了假門票的觀眾入座,惟此構思遭到紅磡體育館拒絕,以免助長不法之徒售賣假門票[19]。市政總署發言人表示在演唱會舉行期間檢獲238張假門票,並研究制定多個方案,防止犯罪份子以假門票魚目混珠,包括與城市售票網的印刷承辦商合作,採用高質素的紙張印刷門票,並加上防偽特徵,同時訓練相關員工辨認門票的真偽,並呼籲公眾透過官方途徑購買門票[20][21]

各界反應

此演唱會受到各界關注及媒體廣泛報導,有人以不同方式表達對黎明的支持,也有人試圖破壞演唱會的運作。1993年8月8日,有觀眾因持有假門票被拒入場而表現激動[22],其後在1993年8月10日晚上,1名男子在演唱會開場前向警方報假案,指場館內藏有炸彈,警方接報後立即封鎖現場,禁止觀眾進場,並進行地毯式搜索,調查約三十分鐘才將現場解封,導致演唱會延遲開場,令部份觀眾感到恐慌和鼓譟,而在後來的場次中,有人在場館的當眼處張貼大字報指並派出一些少年在場館外叫囂,謾罵黎明和此演唱會[23]。此外,不少流動商販於演唱會舉行期間,在場外售賣黎明在演唱會演出時的照片、寫真、T恤等商品[24]。現場觀眾除了來自香港及17個國家地區,也有歌手及演藝界人士前來觀看演唱會[25]。部份觀眾於演唱會開場前在場館外守候黎明的座駕,並帶同鮮花、禮物、螢光棒及支持標語進場,觀眾在黎明演唱期間以歡呼聲、哨子聲、掌聲及大聲呼喚黎明的名字,以表示支持,在尾場演唱中,黎明在演唱至歌曲〈夏日傾情〉時,坐在台上要求觀眾唱此歌曲給他聽,觀眾反應熱烈並一起合唱歌曲,不少觀眾在唱歌時感動流淚,黎明也受到現在氣氛感染而流淚。演唱會結束後,仍有數百名支持者在黎明舉行慶功宴的場地附近聚集,及後需要交通警及警方在現場維持秩序,直到凌晨2時觀眾仍然不肯離開[26]

各方評論及評價

媒體及觀眾

外界認為《黎明夏日傾情演唱會》是《黎明一夜傾情演唱會》的延續,觀眾和媒體對於此演唱會的評價傾向正面,認為黎明花了不少心思讓大眾看到他的努力和進步,有觀眾認為黎明在整場演唱會中有4次不在舞台上,空台時間較長,與觀眾接觸也較上一之演唱會少,同時認為黎明在此演唱會開始有歌手的星味,具有壓台風範[27]。評論認為演唱會的舞台設計新穎,黎明的歌藝較以往進步,同時能夠演繹出具有水準的舞步,且在演唱時配合了多種視聽效果,效果大致良好,但在使用爆炸性燃料製造效果時聲音太大,導致部份觀眾被聲音嚇一跳。黎明演出時所穿著的服裝亦受到媒體的注意,當中以背部呈T字型的紅色背心連身長褲和鑽石外套最受注意,被視為是有心思的服裝設計。黎明在舉行此演唱會之前,只是推出了7張粵語唱片,便有足夠的歌曲舉行演唱會,反映出黎明的每張唱片均有多首受歡迎的歌曲,而黎明自1992年首次舉行大型個人演唱會後,在不足一年內再次舉行20場演唱會,不但創下了個人於最短時間內共開30場演唱會的紀錄[3],更使到黎明在香港樂壇的地位更為穩固[28]

幕後團隊

音樂總監倫永亮表示此演唱會的音樂與上次舉行的《黎明一夜傾情演唱會》差不多,只是用作燃起氣氛的快歌較上次多六七首,在製作、編排、編曲方面複雜了一點,他認為此演唱會的舞台設計很漂亮,鋼架結構達到國際水平,螢幕牆、煙花等效果除了讓觀眾在視覺上得到滿足,也能夠與音樂互相配合,襯托出氣氛,並以瘋狂來形容現場觀眾的反應,認為觀眾給予演唱會一個應有的氣氛,而黎明的表現較上次進步,演出流程控制得宜[29]。編導陳志球認為黎明在控制氣氛方面較上一次成熟,懂得掌握觀眾的情緒,帶領觀眾,與觀眾玩遊戲時表現揮灑自如,他認為演唱會在製作方面得到大量資金支持,能夠使用電腦燈、煙花、激光等效果,為觀眾帶來新鮮刺激,同時對於機電工程署限制激光的使用感到遺憾,為了避免激光射到觀眾而影響了一些效果[30]。黎明當時的經理人李進認為此演唱會在製作設計方面,大部份效都能夠在預期中出現,除了在第1場未能妥善掌握時間控制,其後的場次越做越好,他表示製作團隊在每晚演出後都會檢討,在演出流程方面作出一些小改動,例如在演唱歌單上更換一二首歌曲,一方面為續觀看多場的觀眾帶來新鮮感,另一方面可避免黎明在演出時因過於重複而變得機械化。李進認為當時26歲的黎明在相隔不足10個月內,舉行了30場個人演唱會,每場入座率達九成以上,是不錯的成績,同時認為黎明在演唱、控制氣氛、與演出團隊合作等各方面有明顯的進步,能夠做到聲、色、藝互相配合[31]

歌手

黎明表示自己已經盡力做到最好,沒有令製作人失望,觀眾的熱情表現使他感動,對他來說是很大的鼓勵[32],如果沒有觀眾,便不能舉行演唱會,因此他認為這份功勞的70%來自觀眾支持,30%來自個人努力,對於自己的歌唱表現,黎明給自己80至90分,他認為自己由低音至高音的音域都發揮出應有的水準[14]。對於有人售賣假門票、虛報場館有炸彈、在場館外謾罵叫囂,黎明表示不排除有人因為不喜歡他而作出種種惡意行為,他認為藝人很難叫全世界每一個人都喜歡和認同他,也不能控制他人的所作所為,只要不騷擾到其他觀眾的安全和觀看演唱會的心情,他便心滿意足[33]

參考資料

  1. . 香港商業電台. 2009-05-19 [2019-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0) (中文).
  2. 大喬. . 香港: 大眾電視. 1994 [2020-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中文).
  3. 夏冬雲. . 1993 [2020-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中文).
  4. . 香港: 黎明Fun舍. 1993-08 (中文).
  5. 梁彥韜. . 蘋果日報. 2018-08-26 [2020-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中文).
  6. . 香港天文台. 2019 [2020-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中文).
  7. . 成報. 1993-08-21 (中文).
  8. . 玉郎電視. 1993 [2020-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1) (中文).
  9. 大喬. . 大眾電視第950期. 1993-07-10 [2020-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1) (中文).
  10. 大喬. . 香港: 大眾電視950期. 1993-07-10 [2020-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中文).
  11. 大喬. . 大眾電視. 1993-08-14 [2020-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9) (中文).
  12. 吳艷文. . 香港: 東周刊第44期. 1993-08-25 [2020-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中文).
  13. . 玉郎電視. 1993 [2020-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中文).
  14. 吳艷文. . 香港: 東周刊第44期. 1993-08-25: 49-50 [2020-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中文).
  15. 吳艷文. . 香港: 東周刊第44期. 1993-08-25: 10-11 [2020-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中文).
  16. Cecilia Yeung.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93-08-08 [2020-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英语).
  17. . 成報. 1993-08-09 (中文).
  18.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93-08-10: 6 (英语).
  19. . 成報. 1993-08-10 (中文).
  20.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93-08-19: 5 (英语).
  21.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93-10-09: 6 (英语).
  22. 大喬. . 大眾電視. 1993-08-14 [2020-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9) (中文).
  23. . 玉郎電視. 1993 [2020-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中文).
  24. . 成報. 1993-08-25 (中文).
  25. . 成報. 1993-08-23 (中文).
  26. . 快報. 1993-08-27 [202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中文).
  27. 吳艷文. . 香港: 東周刊第44期. 1993-08-25: 40 [2020-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中文).
  28. 孫彤. . 快報. 1993-08-27 [202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中文).
  29. 吳艷文. . 香港: 東周刊第44期. 1993-08-25: 18-19 [2020-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中文).
  30. 吳艷文. . 香港: 東周刊第44期. 1993-08-25 [2020-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中文).
  31. 吳艷文. . 香港: 東周刊第44期. 1993-08-25: 22-23 [2020-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中文).
  32. . 快報. 1993-08-27 [202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中文).
  33. . 1993 [2020-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中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