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冠麻鷺
黑冠麻鷺(學名:)又名或黑冠虎斑鳽,臺灣話俗稱山暗光[2],亦有地瓜鳥和大笨鳥的別稱[3],是中型的鷺科鳥類,主要分布於季風亞洲的東南部至南部,其中大部分地區的族群是稀有留鳥,只有臺灣的族群在近年成為常見的留鳥[4],另有少數族群會在中國華南、斯里蘭卡與海洋東南亞之間遷徙[1]。
黑冠麻鷺 | |
---|---|
![]() | |
指名亞種,攝於臺灣 | |
保护状况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鹈形目 Pelecaniformes |
科: | 鹭科 Ardeidae |
属: | 夜鳽属 Gorsachius |
种: | 黑冠麻鷺 G. melanolophus |
二名法 | |
Gorsachius melanolophus Raffles, 1822 | |
![]() | |
繁殖區 度冬區 留鳥 |
黑冠麻鷺站立時大約47公分高。棲息於森林裏並常夜間活動,遇警時會伸長脖子偽裝,在繁殖期入夜後會站在樹枝上向四方大聲起哄。成鳥有黑冠、面孔和脖子為紅棕色,背部為黑暗的紅棕色,腹部有細條紋,翼黑。亞成鳥是灰棕色有黑和白色斑點,並且下部有斑紋。[5]
參考文獻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2016-10-01]. 数据库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
- 姚正得, 廖煥彰, 林政輝, 羅一景. . 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 2008: 31. ISBN 978-986-01-4904-3.
- 高維奇. . 台灣動物新聞網.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 2017-05-27 [2017-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2) (中文(台灣)).
- 許嘉瑋. (碩士论文).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2020. doi:10.6342/NTU202001385.
- 林惠珍. . 臺北市立動物園. 2013-05-24 [201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8) (中文(台灣)).
外部連結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黑冠麻鷺 |
![]() |
维基物种中的分类信息:黑冠麻鷺 |
- . [2008-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 . [2014-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8).
- . 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碳十四定年實驗室. [201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3).
- .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 [201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8).
- . PanSci 泛科學. [201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9).
- 黑冠麻鷺故事館的Facebook專頁
- 黑冠麻鷺目擊回報系統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