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烟壶
鼻烟传入中国后,[1]中国人先是利用传统药瓶盛放鼻烟,后来利用了利用瑪瑙、陶瓷器或象牙等多种材质和制作工艺来改善鼻烟的盛具,[2]这种盛具,被人们称作鼻烟壶。康雍时期的中國可以自製鼻煙壶。[3]中国鼻烟壶的制作相當講究,加上雕鏤細膩的圖樣。清代,從王公贵族到贩夫走卒,皆嗜好鼻烟与鼻烟壶,[4]甚至是“可一日不飲食,而不可一日不聞鼻煙。”[5]鼻烟還會用於提神醒脑,如《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寫晴雯头痛,賈宝玉让麝月“取鼻烟来,给她嗅些,痛打几个喷嚏,就通了关窍。”
鼻烟壶,是一種盛放鼻烟的容器,源於西方,初譯為「士拿乎」,至十七世紀傳入中國。
從明末到康熙年間,對於鼻煙壺的鑑賞相當流行,直至今時今日,中國古代鼻煙壺依然是許多古董收藏家的愛好。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春冰室野乘》中描述,孙士毅在乾隆接见时,送給皇帝一只鼻烟壶,和珅在途中向他索要,他不肯給。後來和珅背著皇帝,直接從大內庫府取得,卻無人制止,可見得和珅的權力之大。[6]
内画鼻烟壶五派:鲁派(代表人物:张广庆),冀派(代表人物:王习三),京派(代表人物:叶澍英),粤派(代表人物:吴松龄),秦派(代表人物:张铁山)。
现代对内画鼻烟壶作出重要贡献的有索振海,他将外部绘画的内容和内画的技巧结合起来,给内画的创作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注釋
- 趙之謙《勇卢闲诘》載:“鼻烟来自大西洋意大里亚国,明万历九年,利玛窦泛海入广东,旋至京师献方物,始通中国”。
- 《勇卢闲诘》載:“鼻烟叠以象齿为之,刻铭四围。出入怀袖,久则色变如蜡。或如琥珀,亦可爱。也有以玉、翡翠、水晶为之者。”
- 王士禎《香祖筆記》提到:“近京師又有製為鼻煙者,雲可明日,尤有避疫之功,以玻璃為瓶貯之。”
- 沈豫《秋阴杂记》提到:“鼻烟壶起于本朝,其始止行八旗并士大夫,近日贩夫牧竖,无不握此”
- 趙汝珍:《古玩指南續編》
- 《春冰室野乘》:“孙文靖士毅归自越南,待漏宫门外,与珅相直,珅问曰:‘公所持何物?’文靖曰:‘一鼻烟壶耳。’索视之,则明珠一粒,大如雀卵,雕成者也。珅赞不绝口曰:‘以此相惠可乎?’文靖大窘曰:“昨已奏闻矣,少选即当呈进,奈何?’珅微哂曰:‘相戏耳,公何见小如是?’阅数日,复相遇直庐,和语文靖:‘昨亦得一珠壶,不知视公所进奉者若何?’持示文靖,即前日物也。文靖方谓上赐,徐察之,并无其事。乃知珅出入禁庭,遇所喜之物,径携之以出,不复关白也。其权势之恣横如此。”徐坷《清稗類鈔‧豪侈類》中亦有如此記載:“和珅伏誅時,仁宗嘗謂其私取大內寶物,誠然。孫士毅自越南歸,待漏宮門外,與珅值,珅見孫所持鼻煙壺而索觀之,則大如雀卵之明珠所琢成者也。珅欲之,孫大窘,曰:‘昨已奏聞,即當呈進奈何?’珅微哂曰:‘相戲耳。’其後復相遇於直廬,和以昨亦得一珠壺告孫,出示之,即前日物,孫意以為上所賜也。旋偵之,知珅出入禁庭,遇所喜者,逕攫以出,不復關白也。”
参见
- 内画
- 鼻烟壶 (解剖学):中医称阳溪穴
- 鉴别鼻烟壶的一些基本知识
參考書目
- 朱培初,《鼻煙壺史話》,北京:北京新華書店
- 曾聰仁,〈中國鼻煙壺概述〉,載《中國文物世界》,1998 年3 月
- 那志良,〈風行清末的鼻煙與鼻煙壺〉,載《中央月刊》,1979 年12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