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瓷器,也作磁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需经过高温(约1200℃–1400℃)的窯內烧製。
瓷器最早出现于三国魏晋或隋唐(目前有争议),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窯爐內溫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而產生不同色彩,即窯變。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
原料纯净度高的瓷器,在相互碰撞时,会发出类似金属相撞的清脆声音。高级瓷器拥有远高于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因此在古代精美瓷器常为皇室所收藏。作为中国特产奢侈品之一,千百年來瓷器通过各种贸易管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瓷器,會被視作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而受到大量收藏家所收藏。
历史

考古验证瓷器最早的产地是在中国,但究竟出于哪个年代尚没有准确的定论。目前人们将发掘自河南郑州商代(约前15世纪—前9世纪)的高岭土彩釉器皿作为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瓷器(陶器)。中国在其东汉时期发展出较为成熟的青瓷制法。
中国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是世界上最大的瓷器生产国及出口国。宋以前高档瓷器主要用于皇室的生活,在中国陕西省法门寺出土的越窑青瓷名品——祕色瓷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瓷器制艺的颠峰。宋代有五大名窑,北宋后中国瓷器制作工艺不断上升,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大量瓷器出口至东南亚、南亚乃至欧洲、北非。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代表工艺品之一。
与之相对的日本,也在平安时代开始出现陶瓷艺术制造,结合日本发扬的茶道文化,不断地出现瓷器的著名产地,先后有六古窑、远州七窑等瓷器名产地。而在安土桃山时代一段繁荣的茶道文化中,很多茶人如利休七哲中的牧村利貞、瀨田正忠、古田重然、芝山宗綱同时也就是著名茶道瓷器的制作者。
- 明代永樂龍紋青花瓷
“磁器”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宋末以来,“磁”与“瓷”开始出现混用现象,元代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磁局”亦用“磁”字。从宋代一直到清代,中国许多陶瓷主产地也使用“磁器”的“磁”字,如山东的“磁村窑”、福建的“磁灶窑”。北京、重庆等各地,也因陶瓷产品而有“磁器口”地名。[1]
制作
制作瓷器的完整流程,一般要经过如下几道工序:
- 练泥:将瓷胎的原料——高岭土、瓷石经过磨洗、除杂揉匀后,调和成用于制作瓷器的瓷泥。制坯

通过对瓷胎上釉顺序的不同,瓷器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种不同的种类:

- 上釉:依照瓷器的几何外形,有不同的上釉方式。圆口瓷器(指通过拉坯方法成型的口径较圆的器皿种类)将瓷胎浸泡在釉浆中。大一些的瓷器或者形状不规则的瓷器,采用吹釉的方式上釉。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保证釉浆的均匀分散,是重要的一点。
- 釉下彩:一般家用瓷器和中国元代青花瓷器均属此类。将颜料直接涂在未上釉的瓷胎上,再进行上釉。由于颜料被包裹在釉之下,使得色彩能够长期保存,并不易被磨损。但由于施加釉下彩将使颜料经过约1天的高温灼烧,会导致部分瓷器颜色变化,因而釉下彩的瓷器颜色变化较多。
- 釉上彩:将未上色的瓷胎涂釉后放入窑内烧结为素瓷,待冷却后再进行上色,并放入相对低温(约700℃–900℃)的窑炉中进行二次烧结。这样的做法能够保证釉彩的花纹和颜色丰富多彩,但长期暴晒或使用会导致表面磨损,导致颜色脱落。
种类
瓷器与陶器的关系密不可分。当部分掺有高岭土(或长石、石英、石灰等天然釉料)以及其他含有氧化铜、氧化铁、氧化亚铅等天然色彩成份的原料,在烧结陶器时,会自然在陶器表面结成一层薄釉(日本信乐烧最早就是这样出现的。)
在中国历史上,明代前中国瓷器以素瓷(没有装饰花纹,以色彩纯净度的高低为优劣标准)为主。明代以后以彩绘瓷为主要瓷器。另一个瓷器制作国家──日本,則因茶道文化,也发扬了其独特的茶器。
造型
- 碗 —— 茶碗、饭碗等;
- 盘 —— 大皿;
- 碟 —— 小皿;
- 瓶 —— 壶形容器中,口小或者细长者。包括梅瓶、玉壶春、瓢形瓶、蒜头瓶等,各类形状;
- 壶 —— 带有出水口和手柄的容器;
- 盆 —— 包括面盆、花盆等,较深的容器。
- 茶碗
- 盘
- 玉壶春
- 梨形瓶
- 蒜头瓶
- 壶
- 僧帽壶
- 鸡首壶
- 水注
- 北宋汝窯青瓷蓮花式溫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衍生文化


- 瓷器与中国
- 現在英語國家通常將陶瓷器统稱爲“porcelain”,而“china”主要指精瓷,如“fine china”、“bone china”。
- 茶道
其他
日本保存有部分瓷器名品,大多曾是茶道器具:
- 曜変天目茶碗 (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 秋草文壺
- 不二山
中國大陸、臺灣、日本、韓國、美國、法國、德國、英國等地區,近年來都有陶人持續研究燒製當代天目茶碗(或建盞)。尤其屬臺灣鶯歌地區靖翁陶藝研究燒製時間最為長久,所燒製的天目茶碗系列 —— 黑釉、兔豪、油滴、玳瑁、鷓鴣班、木葉天目等系列 —— 都能在1250度-1600度的高溫之下成現完美作品;其天目茶碗是以手拉胚的方式製作,並非是以注漿、旋胚、灌模成型的方式,製作茶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