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號
齋號,又稱齋名、室名、庵號等,古時文人雅士常為書齋命名,顯示主人的家世、身世、里居、收藏、敬賢、篤學、志趣、退藏、修養、祈愿。可以是自己所取,亦可為親友所提,甚至是皇帝所賜號。重點是唯自己所用的齋、庵、堂、室、亭、臺、樓、閣、簃、居、廬、園、山房、草堂、別墅等。他人所稱或傳說的讀書處,如司馬相如的「長卿石室」、諸葛亮的「諸葛廬」及揚雄的「子雲亭」,就能不稱作齋號。
歷史沿革
最早為書齋取名而見於記載者,大概是曹魏的中山王曹袞,取齋號曰「遂志堂」[1]。唐、宋以後,此種風氣逐漸盛行[2],而後齋號逐漸成為一種自己的別號,如洪邁的「容齋」、辛棄疾的「稼軒」、袁枚的「隨園」、孫文的「品蘭堂」[3]、陸游的「老學庵」、呂坤的「喜聲館」、鄭板橋的「病梨閣」、朱國禎的「湧幢亭」、梁啟超的「飲冰室」、高翥的「信天巢」、羅思孚的「靈霧臺」、趙烈文的「能静居」、徐世昌的「晚晴簃」、文征明的「停雲館」、凌濛初的「即空觀」、黃遵憲的「人境廬」、王闓運的「湘綺樓」、劉銘傳的「大潛山房」、紀曉嵐的「閱微草堂」、醇親王奕譞的「退潛別墅」等。
齋號因多出於典故,很容易撞名,如「棣華堂」,出自《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或出自《晉書》:「載協飛芳,棣華增映。」自古就有十多位文士以此為齋號,如宋代孫彥、元代曾昭、清代馮瑞等。
不只中國,汉字文化圈的文人雅士也常常會取齋號,如朝鮮王朝大臣韓明澮的齋號為「狎鷗亭」、日本戰國英傑織田信長之弟織田長益的齋號為「有樂齋」、日本伏見奉行小堀遠州的齋號為「孤蓬庵」。
註釋
- 西晉·陳壽,《三國志》(卷20):“袞疾困,敕令官屬曰:「吾寡德忝寵,大命將盡。吾既好儉,而聖朝著終誥之制,為天下法。吾氣絕之日,自殯及葬,務奉詔書。昔衛大夫蘧瑗葬濮陽,吾望其墓,常想其遺風,原託賢靈以弊發齒,營吾兆域,必往從之。禮:男子不卒婦人之手。亟以時成東堂。」堂成,名之曰遂志之堂,輿疾往居之。”
- 《天南地北》文人的書齋名| 縱橫古今| 人間福報
- 「孫中山」一名的由來 - 陳凱文研究室 - WordPress.com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