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龕手鏡

龍龕手鏡》又名《龍龕手鑑》是遼代僧人釋行均編寫的漢字字典,用作為佛教徒通解文字、正定字形、注音釋義,俾研讀佛典、透析佛理而編纂的一部佛學字書。龍龕象徵着佛經。此書收錄二萬六千餘字,註釋達16 3170字。

在中國山西省晉城市中華字典博物館展出的《龍龕手鑑》。

在編纂體例方面,《龍龕手鑑》以「字形部首」統攝二萬六千餘字,其部首之序,按平上去入四聲為次,計平聲九十七部,上聲六十部,去聲二十六部,入聲五十九部,合計二百四十二部首。就分部編次上,行均不囿於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據形繫聯」、「始一終亥」的體例,而按當時通行俗體以四聲排列。體例雖不盡然完善,但頗具有創新的精神。

《龍龕手鏡》的遼代原刻本已佚失。現傳最早的有沈括夢溪筆談》所錄的宋刻本,但因避諱宋太祖趙匡胤祖父「翼祖」趙敬的「敬」字,而改以與「鏡」同義之「鑑」刻名為《龍龕手鑑》。

中國日本等國已經不存在這本字典的原本,該字典僅存於韓國

外部連結

《龍龕手鑑》(沈括版本)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