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飞船2号
2019年3月,C201正在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执行载人龙飞船示范1号任务) | |
製造者 | SpaceX |
---|---|
國家 | 美國 |
營運者 | SpaceX |
應用 | 国际空间站人员与货物运输 |
技术指标 | |
设计寿命 | |
净重 | 9,525(20,999英磅)[3] |
载货 | |
乘员 | 7(NASA任务只允许4个成员)[6] |
尺寸 | |
體積 |
|
生产 | |
狀態 | 服役中 |
已建造 | 4(1艘测试、3艘可飞行) |
已發射 | 3(+1亚轨道) |
消失 | 1 |
首次發射 | 2019年3月2日(无人) 2020年5月30日(有人) |
相关飞行器 | |
源自 | 龙飞船 |
設計
第一代的外型與目前使用的貨運型相同,而飛龍2型是基於第一代改良,將拋棄式的逃逸火箭直接做在艙體側面結構上,它共携带4个侧挂式的推进器仓,每个舱内有2台SuperDraco发动机,既能作为发射逃逸系统,也能用于动力着陆。它将会是美國最新一款经过载人认证的宇宙飞船,是美國在2011年以後重新獲得載人太空能力的有力競爭者(對手廠商為波音CST-100星際航線),開發初期曾野心勃勃的想於重返地球時,直接使用反推力火箭進行软着陆,後來因技術問題放棄,改用傳統的降落傘減速,落海回收,並以此定案。[7]
它还有更大的舷窗,从底部伸出的着陆支架,新的飞控电脑、航电系统,重新设计的太阳能板。飞船外形雖然是基於第一代加工,但氣動外形较先前已飞行了数年的龙飞船也有了较大变化。[8]
歷史
2014年5月29日,龍飛船在一次於SpaceX總部進行的媒體活動中揭曉。[9][10][11]
龍飛船2号設計用於將太空人送至太空,因此它與貨運版龍飛船有著明顯的差别,而貨運版龍飛船自2010年起就已投入使用。[12][13]
2015年5月6日,SpaceX完成了發射台上中止發射的測試。[14]
2015年11月24日,SpaceX又完成了龍飛船2號的懸停測試。[15]
NASA已經與SpaceX簽署契約,在CCDev項目下訂購了多達6次前往國際太空站的發射。
2019年3月2日,龍飛船2號進行首次無人發射測試,前往國際太空站。飛船裏有一个假人模型,用來記錄真實太空人承受的各項數據。[16]3月8日,龙飞船2号离开国际空间站回到地球,溅落大西洋[17]。
2019年4月20日,在第一次試飛中飛行並計畫用於中斷起飛試驗的“龍2號”太空艙意外爆炸。另一艘航天器已被分配進行中斷起飛試驗,但該次飛行的時間和隨後的任務取決於4月事件的持續調查結果。2019年7月,SpaceX調查結論認為爆炸原因是在地面设施中有氧化剂四氧化二氮不慎进入高压氦通道,在高压下四氧化二氮凝固成了固体。当系统在点火前开始流动时,高压的氦气攜帶固體四氧化二氮冲毁了一个单向的止回阀,同时四氧化二氮在高压的环境下与止回阀的钛材料发生了化学反应,点燃了钛金属引发爆炸[18]。
2020年1月19日,龙飞船2号的中斷起飛和逃生系统试验获得成功[19]。
2020年5月27日,獵鷹9號Demo-2任務的飛龍2號太空船將首次載著羅伯特·本肯與道格拉斯·赫爾利2名太空人升空,並預計於發射24小時後與國際太空站對接,唯因天候因素發射延期。
2020年5月30日下午3時22分,龍飛船2號再度嘗試發射,成功升空。這是自2011年7月STS-135以來美國首次向國際太空站進行載人飛行,也是首次由商業機構執行的載人航天任務。因應COVID-19,兩名太空人相較其他太空人需隔離更長時間,以確保病毒不會散播到太空中[20]。美東時間5月31日下午1時2分,順利與國際太空站(ISS)成功對接,當完成相關程序後(約20分鐘),兩位太空人已進入ISS[21]。8月2日下午2時42分以海面濺落方式,從ISS安全返回地球。
美国东部时间2020年11月15日19时27分,龙飞船2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本次任务目标是将4名美国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参与这次代号“Crew-1”航天任务的四名宇航员分别是美国航天局宇航员迈克尔·霍普金斯、维克托·格洛韦尔、香农·沃克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宇航员野口聪一。这是龙飞船首次执行常规商业载人航天任务[22]。美国东部时间16日晚11时许,龙飞船2号和国际空间站完成对接,并将在国际空间站停留6个月[23]。
載具清單
系列 | 名稱 | 狀態 | 飛行次數 | 飛行时长 | 備註 | Cat. |
---|---|---|---|---|---|---|
C200 | 蜻蜓號 | 已退役 | 1 | 1 m | 於麥格雷戈測試設施進行懸停測試和於卡納維拉爾角進行發射終止測試的原型。 | |
C201 | None | 已毀壞 | 1 | 6天5小时又56分 | 第一次在太空飛行的天龍號太空船。唯一一次的飛行是載人龍飛船示範1號; 並在發射後的測試中毀壞。 | |
C202 | None | 未知 | 0 | None | 用於結構測試的壓力容器; 狀態未知。 | |
C203 | None | 未知 | 0 | None | 目的和狀態未知。[27][28] | |
C204 | None | 未知 | 0 | None | ||
C205 | None | 活躍 | 1 | 8m | 在載人龍飛船飛行中斷測試中首次飛行;未來用途待定[25][28] | |
C206 | 奮進號 | 活躍 | 1 | 63天23小时又25分 | 第一次載人的飛龍號太空船,並被以太空梭奮進號為名命名。在載人龍飛船示範2號中首次發射飛行。[29]並計劃於SpaceX載人2號任務中再次使用[30] | |
C207 | 堅韌號 | 活躍 | 1 | 对接中 | 首批全面生產的飛龍號太空船,首次使用於SpaceX載人1號任務中。 | |
C208 | TBA | 活躍 | 1 | 对接中 | 用於CRS-21的首架貨運龍飛船2號。 | |
發射清單
任務 | 圖樣 | 座艙[31] | 發射日期 | 描述 | 乘員 | 結果 |
---|---|---|---|---|---|---|
Crew Dragon 載人飛行 | ||||||
緊急中斷飛行測試 | 蜻蜓號C200 | 2015年5月6日 | Pad Abort測試,於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32] | 不適用 | 成功 | |
載人龙飞船示範1號 | C201 | 2019年3月2日 [33] | 機組人員無人駕駛試飛艙; 於2019年3月3日,世界標準時間08:50停靠; 於2019年3月8日世界標準時間05:32離開。 | 不適用 | 成功 | |
載人龙飞船飛行中斷測試 | C205 | 2020年1月19日 [34] | 使用了最初為Crew Dragon Demo-2設計的座艙。[35] | 不適用 | 成功 | |
載人龙飞船示範2號 | 奮進號C206 | 2020年5月27日 (延後至2020年5月30日) [36] | Dragon膠囊的首次乘員飛行測試,飛行時間從兩周延長至大約三個月,以允許機組人員在USCV-1之前加強國際空間站上的活動,包括參加幾次計劃中的太空漫步。這也是自2011年7月STS-135以來,美國首次從本土進行載人太空飛行;8月2日下午2時42分以海面濺落方式,從國際空間站安全返航。 |
|
成功 | |
SpaceX載人1號 | 堅韌號C207 | 2020年11月16日[37][38] | 將運送四名宇航員到國際空間站,進行為期六個月的任務。這是自2009年9月妮可·斯托特(Nicole Stott)在STS-128上發射以來,美國首次向國際太空站派遣探險人員。[39]由於俄羅斯航太(Roscomos)認為龙飞船尚未達至適航標準,俄羅斯因而決定不派出宇航員參與任務,NASA為此增加了第三名NASA宇航員來代替俄羅斯宇航員。 |
|
成功 | |
SpaceX載人2號 | 奮進號C206 | 2021年3月30日 | 將運送四名宇航員到國際空間站,進行為期六個月的任務。因俄羅斯航太要求在俄方派出宇航員前參與載人飛行前,每艘龙飞船能夠至少已進一次載人飛行任務,是次飛行很可能將標誌著USCV首次搭載俄羅斯宇航員。若確為如此,俄方很可能派出資深宇航員安德烈·鮑里森科(Andrei Borisenko)參與任務。[40] |
|
计划 | |
SpaceX載人3號 | TBA | 2021年9月[41] | 將把四名宇航員運送到國際空間站,進行為期六個月的任務。 NASA同意允許SpaceX在這次飛行中重複使用助推器和太空艙。 |
|
计划 | |
Axiom Space Dragon mission 1 | TBA | H2 2021 [43] | 執飛Axiom Space的首次全飛行到ISS私人飛行,乘員包括一位Axiom的宇航員和三名遊客,四人預訂進行10天的旅行。[44][45] |
|
计划 | |
Space Adventures Dragon Mission | TBA | late 2021/2 [46] | 最多4名太空遊客在橢圓軌道上進行約3天至5天的飛行,其最高點是國際空間站的三倍,高於雙子座11在1966年創下的地球軌道高度記錄[46][47]. |
|
计划 | |
Cargo Dragon 2 載貨飛行 | ||||||
SpaceX CRS-21 | Cargo Dragon C208 | 2020年12月6日[48] | 根據CRS-2合同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簽訂的First SpaceX任務,還將標誌著“貨龍2”的首次飛行,並將NanoRacks Bishop氣鎖模塊交付給國際空間站[49]。 | 不適用 | 已抵達国际空间站 |
参考资料
- (PDF). Hawthorne, California: SpaceX. 2009-09-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1-04).
- (PDF). NASA.gov. NASA. [2019-02-28].
- . AmericaSpace. 2015-05-01 [2019-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 SpaceX. . SpaceX. 2019-03-01 [2019-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2).
- Audit of Commercial Resupply Services to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NASA. 26 April 2018. Report No. IG-18-016. Quote: "For SpaceX, certification of the company's unproven cargo version of its Dragon 2 spacecraft for CRS-2 missions carries risk while the company works to resolve ongoing concerns related to software traceability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processes".
- Clark, Stephen. . Spaceflight Now. 2019-12-07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With [the addition of parachutes] and the angle of the seats, we could not get seven anymore,' Shotwell said. 'So now we only have four seats. That was kind of a big change for us.'
- . [2019-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6).
- Clark, Stephen. . Spaceflight Now. 2014-10-09 [2014-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1).
a highly-modified second-generation Dragon capsule fitted with myriad upgrades and changes -- including new rocket thrusters, computers, a different outer mold line, and redesigned solar arrays – from the company's Dragon cargo delivery vehicle already flying to the space station.
- Norris, Guy. . Aviation Week. 2014-05-30 [2014-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31).
- Kramer, Miriam. . space.com. 2014-05-30 [2014-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0).
- Bergin, Chris. . NASAspaceflight.com. 2014-05-30 [2014-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31).
- . SpaceFlightNow. [2017-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6).
- Foust, Jeff. . SpaceNews. 2016-02-04 [2016-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3).
Shotwell said the company is planning an in-flight abort test of the Crew Dragon spacecraft before the end of this year, where the vehicle uses its thrusters to separate from a Falcon 9 rocket during ascent. That will be followed in 2017 by two demonstration flights to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the first without a crew and the second with astronauts on board, and then the first operational mission.
- Clark, Stephen. . Spaceflight Now. 2015-05-06 [2015-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16).
- . SpaceX. 2016-01-21 [2016-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 . 中新網. 2019-03-02 [2019-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2).
- NASA:“龙-2”飞船脱离国际空间站重返地球
- Crew Dragon 爆炸的罪魁祸首是漏进了氦气通道的氧化剂
- . 海峽網. 騰訊科技.
- May 2020, Mike Wall 02. . Space.com. [2020-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英语).
- SpaceX飛龍號抵太空站 美太空人展開劃時代任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社 2020-06-01
- . 新华社. 2020-11-16 [2020-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中文).
- . 中国新闻网. 2020-11-17 [2020-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7) (中文).
- Gebhardt, Chris. . NASAspaceflight.com. [2019-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1).
- SCR00CHY. . ElonX.net. 2020-05-21 [2020-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3).
- . Gunter's Space Page.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6).
- Ian Atkinson. . NASASpaceflight. 2019-10-10 [2020-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5).
- Ralph, Eric. . teslarati.com. 2020-01-19 [2020-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0).
- . Spaceflight Now. 2020-05-30 [2020-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31).
- Clark, Stephen. . Spaceflight Now. 2015-05-06 [2015-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16).
- Cooper, Ben. . Launchphotography.com. 2019-11-02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9).
- . blogs.nasa.gov. [2019-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8) (美国英语).
- Clark, Stephen. . Spaceflight Now (Pole Star Publications Ltd). 2020-04-17 [2020-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1).
- .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4).
- Bartels, Meghan. . Space.com. 2020-05-26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3).
- .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 .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4).
- . [2020-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8).
- .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 .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8).
- .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6).
- .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9).
- . Spaceflight Now. 2020-11-09 [2020-11-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