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香港命案列表

1960年代香港命案列表記錄於1960年至1969年在香港發生過涉及人命的案件,包括謀殺誤殺他殺命案,而一般的因自殺疾病天災意外等導至死亡的案件則不在此列。此列表可能並不完全,尚有大量案件由於年代久遠,資料不完整而未被記錄。

1960年

案發日期案件簡介
1960年7月21日加咸街25號兇殺案案發於加咸街25號樓下,寄人籬下男子鄺廣(33歲)對遠房表親行兇,婦人陳雪「芳被刺死,1屍2命3傷。鄺廣謀殺罪成,判處繯首死刑,於1961年3月21日伏法。[1][2][3]
1960年8月13日老婦林喜被殺案在大埔墟墟販賣雞蛋的老婦林喜(53歲)被發現陳屍於龍坳的荒山野草間。事後,張伙金(24歲)被控謀殺,11月29日陪審員裁定張伙金無罪。[4][5]
1960年10月27日德忌笠街兇殺案案發於德忌笠街35號閣樓,婦人陳美玲被鄭靄(47歲)用鐵鎚重擊頭部斃命。鄭靄被法庭裁定謀殺罪成,判處繯首死刑,於1961年3月21日行刑。[3][6]
1960年11月21日勝斯酒店210房兇殺案男子虞家棟(30歲)偕同友人在怡和街勝斯酒店210房渡宿,之後被發現身中十多刀,喉嚨被割斷慘死。[7]
1960年11月24日古洞村農場雙屍案案發於落馬洲古洞村農場,婦人凌金喜(40歲)及男子毛觀水遭人以秤鉈鐵鎚擊斃,許俊永(43歲)自首承認殺人。之後法庭裁定許俊永謀殺罪成,判處繯首死刑,於1961年7月4日行刑。[8][9][10]
1960年12月31日青山道廣生士多槍殺案案發於青山道319號廣生士多,廚子許潤林在店內遭人開槍轟斃。徐長根(22歲)被控謀殺,法庭裁定罪成,判處繯首死刑,於1961年7月25日行刑。[11][12]

1961年

案發日期案件簡介
1961年2月8日般咸道雙屍情殺案警員何世俊(22歲,警員編號2710)於送女友余美艷(25歲,拿打素醫院護士)返謢士宿舍途中開槍將余美艷轟斃,然後吞槍自殺。[13]
1961年3月5日石硤尾順景台16號兇殺案女童林桂籣(13歲)被後父何俊源(36歲)斬死,女童母親亦被斬傷。何俊源謀殺罪成,判處繯首死刑,於1961年11月15日伏法。[14]
1961年8月15日馬維炬被殺案太平紳士馬敍朝的第三子馬維壎(41歲)在羅便臣道32號古老大宅中手刃胞弟馬維炬,這宗案子曾經成爲轟動一時的大新聞。馬維壎謀殺罪成,判處繯首死刑,於1962年6月8日伏法。[15]
  • 改編作品:麗的電視電視劇《十大奇案:豪門劫》[16]|
1961年12月10日亞皆老街華苑公寓裸屍案男子周漢華(又名周華,30歲)為娶舞女施麗娟(16歲,藝名綠萍、陸萍),與妻子離婚並與施女同居元朗。後因施女無意嫁周男亦不願再與他同居,周男感到被抛棄,於亞皆老街35號2樓華苑公寓225號房用絲帶勒死施女。油麻地區探長呂樂負責此案,1962年3月2日周漢華謀殺罪名成立,判繯首死刑,周漢華不服上訴但被駁回,其後獲港督會同行政局特赦,改判囚15年。[17][18][19]

1962年

案發日期案件簡介
1962年1月8日旺角新填地街警員開槍案犯事潛逃警員羅惠權(21歲,又名羅偉權,編號6736)在新填地街583號開槍擊中錢莊伙記蘇忠,蘇忠送院9日後傷重不治。羅惠權被控謀殺蘇忠罪不成立,藏械拒捕兩罪成立,判囚5年。[20][21][22][23]
1962年8月8日西貢白沙灣浮屍案8月8日下午3時,漁民於白沙灣海面發現麻包袋,內有一名男子的腐爛屍體。[24]
1962年9月20日馬鞍山礦埸大血案一家四口居於馬鞍山礦場山腳黃泥塘村D169號木廠工人宿舍的礦場木匠黃柏(36歲),因妻子紅杏出牆,斬殺妻子何瑞英(25歲)及岳母黃帶娣(38歲,黃泥塘村B145號雜貨店「新興隆」老闆娘),並斬傷女兒何慕蘭及兒子何永明,釀成2屍3命2傷大血案。[25][26]
  • 改編作品:邵氏電影《血濺吊頸嶺》(1976)

1963年

案發日期案件簡介
1963年3月1日尖沙嘴美麗都大廈命案於尖沙嘴美麗都大廈7樓f4號,唱片公司主持人王美秀被殺。兇手殺人後取走夾萬內的數萬元現鈔。事後朱冠球(22歲)被控謀殺。6月24日,朱冠球誤殺罪成,判囚10年。[27][28]
1963年7月10日何文田天光道雙屍命案案發於何文田天光道4號地下,男子游家成(27歲,水警警員)在橙汁放毒,和不知情的女友吳怡芝(25歲,九龍模範中學附屬小學教師)一起喝下,兩人同死。兩人曾於1963年6月26日到婚姻註冊署登記結婚,準備8月3日結婚。 [29]
1963年10月26日三疊潭三母子倫常三屍奇案婦人馮桂嬌困家庭糾紛和長期被丈夫張有光虐待,有冤無處訴,帶二名四歲和一名二歲的兒子在三疊潭投湖自殺。三母子被裁定死於自殺。[30]
1963年12月24日觀塘徙置區三屍案因求愛不遂,癡漢黃明(23歲)斬死有夫之婦許碧蘭(23歲),再將其幼子陳漢盛(8個月大)拋下街道,自己再跳樓身亡,3死1傷。[31][32]

1964年

案發日期案件簡介
1964年5月24日大埔竹林案兇手林紀平擊斃同村休班警目林翼仁后,逃往對面坑下埔新村竹林中,1人與200多個警察在竹林激戰7小時,3名警察殉職(1名外籍警司、1名華籍警目和1名警員)另12人傷,兇手彈盡,被警員用亂槍射殺斃命。[33][34]
  • 改編作品:邵氏電影《臨村兇殺案》;麗的電視電視劇《十大奇案:大圍補》[16]|
1964年5月31日尖沙咀金馬倫道樂天公寓命案案發於尖沙咀金馬倫道樂天公寓208號房,少婦蔡桂珍(19歲)被殺,丈夫李漢祥被警方拘控。[35][36]
1964年7月9日李鄭屋徙置區G座命案案發於李鄭屋徙置區G座242號六樓,少婦莫玉兒(19歲)被殺,臉及頸上滿佈刀痕。10日後莫玉兒的丈夫賴振興(19歲)向警方自首。[37]
1964年8月9日紅磡黃埔街雙屍案案發於紅磡黃埔街21號B6樓,男子費慶初(39餘歲)扼死隔壁女子劉菊仙(41歲)後畏罪自殺。[38]
  • 改編作品:《二十年來香港驚人罪案》(第六集):色情狂一命換一命
1964年8月12日大坑東徙置區N座姦殺案居於九龍仔大坑東徙置區N座214室的女童崔轉好(10歲)被發現陳屍於N座215室內,下體赤裸。兇手為鄰居何國棟(17歲),事後何國棟在石硤尾邨第1座7樓天台畏罪自殺,墮下時掉在一輛軟篷貨車的車頂,卸去大部份衝力再反彈落地,只受輕傷。何國棟被控謀殺罪不成立,但誤殺罪名成立,判入獄12年。[39][40]
1964年10月24日慈雲山新區連環斬殺案慈雲山邨35座七樓614室發生連環斬殺案,老翁王少雲(六十多歲)以菜刀斬傷婦人李國貞(43歲),更斬斃她的長子(7歲)及幼女(4歲),王少雲逞兇後跑至36座八樓701室對開處跳樓自殺身亡,導至3死2傷。王少雲與李國貞原屬九龍仔木屋區舊居鄰居。[41][42]
1964年10月31日牛頭角警崗殺警案警員陳峰池(警員編號7084)在牛頭角警崗內當值時,被精神病漢黃錫禧(17歲,原名許鍚希)用菜刀襲擊殉職。兩年後黃石希被捕逃離精神病院,其後在長沙灣徙置工廠大廈被捕,直接送回青山精神病院。[43]

1965年

案發日期案件簡介
1965年7月9日銅鑼灣怡和街金山槓藏屍案案發於銅鑼灣怡和街40號A怡華大廈,榮利祥記有限公司老闆鮑觀達(57歲)遭職員何子炎 (29歲) 殺害後斬成8塊,分別裝在8個大膠袋內,再將8袋屍案藏於一個金山槓中。其後,有人僱苦力把金山槓由灣仔駱克道一大廈搬往怡和街怡華大廈,但當苦力把金山槓搬入電梯時,被人發現有血水從金山槓流出,因而揭發此案。這是戰後首宗碎屍案,何子炎被裁定誤殺判入獄12年。1969年2月19日,他在獄中上吊身亡。[44][45][46][47]
  • 改編作品:麗的電視電視劇《十大奇案:碎屍案》[16]|
1965年8月4日通菜街新華公寓208號房情殺案已婚女子梁麗珍(28歲)與范貴(52歲,又名范其貴)有婚外情,梁麗珍因逼范貴簽借三千元的借據被殺,1屍2命。范貴被判繯首死刑,其後上訴要求減刑,港督會同行政局赦免范死刑,改判囚20年。[48][49]
1965年9月13日忠正街一號命案兇手葉耀勝和死者袁樹根因街頭聚賭被捕,2人因此而在上址爭執,葉耀勝在爭執間用削皮刀殺死袁樹根。[50]
1965年9月21日大坑東木屋賭檔爆炸案劉培(35歲)欲殺死其仇家,於是命令龔發(50歲)製作炸彈在木屋賭檔內引爆,卻錯殺三名無關人士。劉培被判處繯首死刑,於1966年4月15日伏法。[51]

1966年

案發日期案件簡介
1966年3月2日聯和墟雄記書店縱火案書店東主徐佩雄(37歲)購買火災保險後在自己店鋪內縱火,企圖詐取13萬餘元保險金,火警最後造成鄰居數戶9人死亡(包括1名孕婦)。1966年8月16日,被告誤殺及縱火罪成,判監8年。[52]
1966年4月4日-7日天星小輪加價事件1名青年死(詳見條目天星小輪加價事件
1966年7月3日青山道中建國貨劫殺案黃啟基(26歲,Wong Kai-Kei,囚犯號碼21482)潛入青山道277-279號中建國貨公司3樓爆竊時被看更發陳佛生(52歲)現,兩人糾纏時,黃將陳佛生殺死,之後被捕。黃啟基被判處繯首死刑,於1966年11月16日上午7時1分被送上赤柱監獄內的絞刑台,是香港最後一次執行死刑。[53][54]
1966年8月14日上水唐公嶺村命案9月24日在唐公嶺區松山崗,發現於8月14日失踪的酒家聾啞點心師傅黃錦祥的骸骨。黃錦祥為上水石湖墟源園酒家的豬腸粉師傅,坭工林興(28歲)被控謀殺。林興指因懷疑黃錦祥與有染引起毆鬥,釀成命案,否認謀殺但承認誤殺,被判囚6年。[55][56]

1967年

案發日期案件簡介
1967年2月27日尖沙咀郵政局2樓宿舍命案尖沙咀舊郵政局二樓宿舍內,女子李寶儀(44歲)疑被刧殺。案件懸而未破。[57]
  • 郵政局已重建為北京道一號。
1967年3月23日盧麒被殺懸案1966年天星小輪加價事件后,其中一名絕食示威者盧麒,被發現上吊死於佐敦谷徙置區第一座5樓一單位,但因為身上多處傷痕,更有不少致命傷,且在事發前警方數次以小事拘禁盧麒,更搜索其住所,他的死因是否自殺值得懷疑,但警方判定是自殺,並把遺體草草處理了事。

天星事件發起人蘇守忠和民選市政局議員葉錫恩,都認為盧麒死因極度可疑,應係警方刑求過量致死,不過因為事涉警方,故此案件不了了之,成為懸案,但當時絕大部份港人都認為盧是參與社運而遭他殺,但如左派報人周奕在《香港左派鬥爭史》所言,當年親共集團內部認為盧麒其實是港英線民,但後來因為知道秘密太多而遭滅口。

1967年6月7日土瓜灣道271號4樓床底藏屍案一名少婦(劉巧仙)被丈夫發現藏屍床底,頭部破裂穿洞血液流出,衣衫不整。調查指該層樓除住有另一戶夫婦外,其餘四戶盡是獨身漢。事發後同樓一男住客(郭有星)失蹤。高等法院於8月16日裁定郭誤殺罪成,入獄12年。[58][58]
1967年6月26日李安暴斃案左派工人李安由法庭送院途中暴斃。三名警務人員(張錦賢、陳文沾、張應其)被控誤殺罪成,判入獄8年及6年,1968年上訴得直,當庭釋放。[59][60]
1967年7月8日沙頭角槍戰五名警務人員遭共產黨武裝分子開槍掃射擊斃(詳見條目沙頭角槍戰
1967年7月10日李振興被殺案一名30餘歲男子在灣仔左派騷動中遭刺傷腹部,其後不治。[61]
1967年7月13日林友勳被殺案一名男子於深水埗青山道新舞台戲院附近被刺斃命,事後警方拘捕一名17歲青年(黃國榮),懷疑與案有關。
1967年7月14日蕭鳴鳳姊妹被殺案灣仔某官立學校的女教師區韞芳(32歲)不滿家姑溺愛外孫蕭鳴鳳和蕭美鳳(6歲,孿生姊妹)而忽略自己的兒子。於怡和街勝斯酒店將一對孿生姊妹殺害。事後區主動投案。區韞芳被判到青山精神病院作無限期治療。[62]
1967年7月29日曾培林被殺案七名華籍英兵在銅鑼灣禮頓道與一群青年打鬥,其中一名青年傷重死亡。其中三名英兵(陳緒東、楊錦江、詹濟明)被裁定誤殺罪成,分別判監6年及5年。[63]
1967年8月20日清華街爆炸案兩名小姊弟黃綺文(8歲)和黃兆勲(3歲)於北角住所附近的清華街街尾玩耍,綺文在一輛房車旁邊拾起一個鐵罐,轟然巨響,兩姊弟被這土製炸彈炸死。[64][65]
  • 六七暴動的標誌性事件之一,事件引起各界對左派暴行的強烈譴責。
1967年8月24日林彬遭縱火燒死案商業電台《欲罷不能》及《時事評論》的節目主持林彬(37歲),因在電台節目中抨擊香港左派人士的暴行,及堂弟林光海駛車返回電台時,座架遭左派人士截停投燃燒彈,縱火活活燒死。[66][67][68]
  • 六七暴動的標誌性事件之一,雖然無證據證明「鬥委會」主腦楊光與案件直接有關,但楊光在2001年獲特首董建華頒發大紫荊勳章,不少人搖頭嘆息。
1967年8月25日西營盤正街爆炸案左派分子在西營盤正街被投擲土製炸彈,小販鄭漢佳(39歲,又名鄭國佳)炸傷腹部,延至28日不治。事後警方懸紅50,000港元緝兇。[69]
1967年8月28日獅子山爆炸案左派分子放置炸彈,導致英軍中士軍人華克曼(Charles Workman,26歲)於獅子山頂拆除土製炸彈期間被炸死。[70]
1967年9月3日灣仔消防局爆炸案左派分子從灣仔消防局高處投擲炸彈,爆炸導致巴籍助理消防區長簡文(Aslam Khan,又譯簡民)死亡。事後警方懸紅50,000港元緝兇。[69][71]
1967年9月8日黃泥涌灶底雙屍案黃泥涌道翠景樓十一樓印尼母子遭殺害,並斬為14件,用水泥埋於單位兩個灶底內。藏屍八個月後,即1968年5月5日,案件才被揭發。[72][73]
  • 改編作品:邵氏電影《灶底藏屍》(1976)
1967年9月15日楊少石被殺案楊少石於荃灣河背街寓所睡夢中被三人用利器亂斬死亡,警方拘獲疑犯八人。[74][75]
1967年9月19日楊愛玲被殺案觀塘秀茂坪山邊水坑中,發現少女楊愛玲(16歲)的屍體。事後一姓楊男子(32歲)被捕,楊愛玲與楊男之妻馮潔清為同事。[76]
1967年10月9日黃華根被殺案死者於赤柱監獄與囚友打鬥期間,遭利剪刺死。囚犯伍少林被控誤殺罪成,判刑4年6個月。[77]
1967年10月13日告士打道爆炸案左派分子放置炸彈,警員杜雄光(19歲,編號6990)於灣仔告士打道疏散市民期間,被土製炸彈炸死。[78]
1967年10月13日莊士敦道爆炸案左派分子從高處投擲炸彈,中學生唐德明(19歲)乘搭電車期間,於莊士敦道近克街被土製炸彈炸至重傷,送院後翌日凌晨不治。[79]
1967年10月14日郭天來被殺案死者被四名青少年謀殺。
1967年11月5日銅鑼灣怡和街爆炸案左派分子放置炸彈,爆炸英籍高級督察麥基雲(Ronald John McEwen)於銅鑼灣怡和街拆除土製炸彈期間被炸死,[80]
1967年11月8日荔枝角道爆炸案左派分子放置炸彈,爆炸導致三人死亡,30多人受傷。左派工人羅水欣(37歲,織造工人)被判三項誤殺罪成,入獄12年。[81][82]
1967年11月28日石硤尾殺警案華籍警員薛振鴻(26歲,編號8548)於深水埗被三名左派暴徒謀殺,其配槍亦被搶走。[83]
1967年12月9日錦田殺警案華籍警員李觀生(21歲,編號3810)被兩名左派暴徒搶走配槍射殺。其中一名兇徒羅倫當場被捕,判入獄12年;另一名兇徒何祥於案發後潛逃,至1971年被捕,判處死刑,後減為入獄25年。[84]
1967年12月14日筲箕灣金華街劫殺案案發於筲箕灣金華街金華大廈十樓E座,一名六十多歲老婦譚四,遭一名青年劫殺。潘志廣(21歲,又名潘十二)被控謀殺罪成,依例被判死刑。[85]
1967年12月19日蔡娣金被殺案九龍九華徑上村發生命案,蔡娣金因其兒子被指塗污鄰居木屋,而遭利器刺斃。農夫賴冼(54歲)被控謀殺。[86]

1968年

案發日期案件簡介
1968年1月1日中環有利銀行劫殺案中環有利銀行發生劫案,一名護衛員被殺。被告陳康被判誤殺罪成立,入獄12年。[87]
1968年1月18日希爾頓酒店835號房六嫂命案粵劇界聞人黃琪浩之妻劉潔雯(42歲,綽號「六嫂」)被不明人士殺害,陳屍希爾頓酒店八樓835室,身中多刀,手上名貴鑽石戒指失去。案件懸而未破。[88]
1968年1月18日梁錫基被殺案的士司機梁錫基,於觀塘秀茂坪山邊,被人被一群青少年劫殺。事後蔡耀恩(17歲)被控謀殺。[89]
1968年3月6日黃啟文被殺案案發於深水埗北河街,青年黃啟文被一群青少年刺傷致死,十名14至18歲青年被捕。[90]
1968年5月5日跑馬地翠景樓灶底埋藏婦孺碎屍案5月5日於跑馬地黃坭涌道55-57號翠景樓十一樓A座,因新屋主動工將一個灶床拆除,發現灶底埋藏婦孺碎屍案。一個婦女及一個小童被碎屍共十六塊後,以英泥密封於住宅厨房的灶底。藏屍之兩處灶床俱用磁磚密封,所以數月之久無人察覺。[91][92]
1968年5月5日旺角飛仔打鬥命案兩幫流氓於當日凌晨旺角豉油街與上海街交界處打鬥,其中24歲青年徐送死亡,20歲青年葉紹波受傷。[93]
1968年5月5日元朗大馬路兇殺案70歲老翁梁強於元朗大馬路37號外被刺傷,送至元朗馬會醫院後不治。
1968年5月21日牛頭角下邨少婦被殺案案發於牛頭角下邨第三座1404室,少婦梁潔娟(28歲)被情夫陳偉明(28歲)用刀連刺二十一刀斃命。[94][95]
1968年8月8日筆架山小西湖水坑藏屍案貨車司機梅勝財(38歲)被控殺死妻子李嬌娛(33歲),並棄於水坑。[96][97]
1968年10月6日勒馬洲新田村情殺案案發於勒馬洲新田村附近的東頭圍村第56號木屋,女子鄭秀英(19歲)被刺死,事後男子戴某自首。[98]

1969年

案發日期案件簡介
1969年3月24日血洗水警輪案1969年3月24日,水警輪上負責率領的高級警目任錦球,當日他以「替更」形式值班,頂替因腸胃不適告病假的值日警官劉華,任錦球在編號 MD29的水警輪上,與同袍乘水警輪在后海灣巡邏,其間40歲警目李秀成此前已於槍房取走1支長槍和2支短槍,並在船上突然失常拿起船上長槍內向同袍亂槍掃射,船上10人全部中槍,最終導致2死8傷。身形健碩、是乒乓健將的警目任錦球(著名演員任達華父親)以及廚師陳安在事件中傷重不治。行兇者其後被判入精神病院服刑[99][100][101],於1981年獲假釋。
1969年5月9日元朗白花村姦殺案英文書院女學生關錦嫦(17歲)在元朗屏山白花村山腳被殺。案件懸而未破。[102]
1969年8月30日長沙灣順寧道西廂公寓命案案發於深水埗區長沙灣順寧道30號-32號2樓西廂公寓,中年婦人潘潤娣(三十餘歲,毛衫廠工人)在公寓312號房被斬殺。陳通(55歲,無業)被控謀殺。[103][104]
1969年10月5日鰂魚涌太古職工宿舍對開球場命案一名14歲男童與兩名友人在宿舍對開地球場踢波,突然遭5名青年包圍毆打,男童留院後4天後不治。[105]

1970年12月23日審結,首被告吳三明承認誤殺判入兒童教導所,其餘4人均謀殺罪名成立。其中被告鄧某在案發時只有16歲,刑期要「等候英女皇發落」;另外兩名成年被告梁翔及梁錦華依例判死刑。而判刑的爭論點落在成錦棠身上,年齡鑑定證實他案發時剛好是18歲零一天,法例上屬於成年人,就因為這一天之差,被依例判處死刑。

1969年11月29日西環富商浮屍案潮籍富商子翹(49歲)追債被殺,屍體放入麻包袋用木頭車推到海邊掉下海。警方調查兇案時揭露子翹生前涉嫌藏毒及走私。[106][107]

1970年5月15日苗德英被判謀殺判處死刑,李漢齡被判誤殺判處監禁四年半,及後苗德英不服上訴,同年9月改判誤殺判處監禁四年半。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1. . 華僑日報. 1960-11-23: 6.
  2. . 華僑日報. 1960-11-24: 6.
  3. . 香港工商日報,. 1961-03-22: 7.
  4. . 華僑日報. 1960-11-23: 6.
  5. . 華僑日報. 1960-11-30: 6.
  6. . 華僑日報. 1960-10-29: 4.
  7. . 華僑日報. 1960-11-24.
  8. . 華僑日報. 1960-12-13: 8.
  9. . 華僑日報. 1961-03-14: 6.
  10. . 華僑日報. 1961-07-05: 6.
  11. . 華僑日報. 1961-03-14: 6.
  12. . 香港工商日報. 1961-07-26: 6.
  13. . 大公報. 1961-02-09: 4.
  14. . 香港工商日報. 1961-03-07: 6.
  15. . 華僑日報. 1961-08-16 [2019-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1).
  16. 【山寨探案實錄】麗的電視「十大奇案」
  17. . 香港工商日報. 1961-12-11: 4.
  18. . 香港工商日報. 1962-03-01: 10.
  19. . 華僑日報. 1962-03-01: 13.
  20. . 大公報. 1962-01-11: 4.
  21. . 華僑日報. 1962-01-25: 10.
  22. . 大公報. 1962-03-23: 4.
  23. . 大公報. 1962-05-10: 4.
  24. . 大公報. 1962-08-09: 4.
  25. . 香港工商日報. 1962-09-22.
  26. . [2019-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9).
  27. . 工商晚報. 1963-03-05: 4.
  28. . 大公報. 1963-06-25: 4.
  29. . 工商晚報. 1963-07-12: 2.
  30. . 大公報. 1963-10-27: 4.
  31. . 華僑日報. 1963-12-25: 5.
  32. . [2019-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9).
  33. . 華僑日報. 1964-07-23: 6.
  34. . 華僑日報. 1964-07-24: 6.
  35. . 華僑日報. 1964-06-02: 2.
  36. . 華僑日報. 1964-06-04: 6.
  37. . 華僑日報. 1964-08-18: 6.
  38. . 大公報. 1964-08-11: 4.
  39. . 工商晚報. 1964-08-13: 3.
  40. . 香港工商日報. 1964-08-14: 6.
  41. . 香港工商日報. 1964-10-25: 5.
  42. . 大公報. 1964-10-25: 3.
  43. . 華僑日報. 1964-11-07: 6.
  44. . 大公報. 1965-07-10: 4.
  45. . 工商晚報. 1965-07-10: 1.
  46. . 大公報. 1965-07-11: 4.
  47. 【山寨探案實錄】怒殺、碎屍、金山槓
  48. . 華僑日報. 1965-09-12: 6.
  49. . 華僑日報. 1965-09-15: 6.
  50. . 華僑日報. 1965-09-15: 6.
  51. . 華僑日報. 1965-11-05: 4.
  52. . 華僑日報. 1966-05-21: 11.
  53. . 華橋日報. 1966-11-17 [2019-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9).
  54. . [2019-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9).
  55. . 華僑日報. 1966-09-25: 12.
  56. . 華僑日報. 1966-11-29: 4.
  57. . 華僑日報. 1967-03-21: 4.
  58. . 華僑日報. 1967-06-09 [2019-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9).
  59. . 華僑日報. 1967-06-27: 4.
  60. . 大公報. 1967-06-27: 1.
  61. . 華僑日報. 1967-07-19: 8.
  62. . [2019-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9).
  63. . 華僑日報. 1967-08-03: 6.
  64. . 明報. 2067-08-21 [2019-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9).
  65. 鄭明仁. . 眾新聞. 2017-05-03 [2019-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9).
  66. . 工商晚報. 1967-08-24: 1.
  67. . 香港工商日報. 1968-08-26: 1.
  68. . 華僑日報. 1968-08-26: 5.
  69. . 南華晚報. 1967-09-10.
  70. . 華僑日報. 1967-09-03: 7.
  71. . 香港工商日報. 1967-09-05: 4.
  72. . 華僑日報. 1968-05-06: 5.
  73. . 華僑日報. 1968-05-07: 5.
  74. . 華僑日報. 1967-09-17: 10.
  75. . 香港工商日報. 1967-09-20: 6.
  76. . 華僑日報. 1967-09-24: 6.
  77. . 華僑日報. 1967-10-10: 4.
  78. . 香港工商日報. 1967-10-15: 4.
  79. . 工商晚報. 1967-10-17: 1.
  80. . 香港工商日報. 1967-11-09: 4.
  81. . 華僑日報. 1967-11-11: 4.
  82. . 華僑日報. 1967-12-01: 4.
  83. . 香港工商日報. 1967-12-02: 6.
  84. . 香港工商日報. 1968-03-29: 7.
  85. . 華僑日報. 1968-02-04: 4.
  86. . 華僑日報. 1968-02-06: 4.
  87. . 華僑日報. 1968-01-08: 4.
  88. . 華僑日報. 1968-02-06: 4.
  89. . 華僑日報. 1968-02-06: 4.
  90. . 大公報. 1968-03-23: 6.
  91. . 華僑日報. 1968-05-06: 5.
  92. . 香港工商日報. 1968-05-06: 5.
  93. . 華僑日報. 1968-05-06: 5.
  94. . 工商晚報. 1968-05-21: 4.
  95. . 華僑日報. 1968-06-19: 6.
  96. . 香港工商日報. 1968-10-22: 6.
  97. . 華僑日報. 1968-09-17: 4.
  98. . 香港工商日報. 1968-10-07: 5.
  99. . 香港工商日報. 1969-03-25: 4.
  100. . 工商晚報. 1969-03-25: 1.
  101. . 大公報. 1969-03-26: 4.
  102. . 香港工商日報. 1969-05-10.
  103. . 華僑日報. 1969-08-31: 4.
  104. . 華僑日報. 1969-10-12: 4.
  105. 【蘋話當年】14歲童遭毆斃 1970年3青年判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蘋果日報 2014-01-04
  106. . 香港工商日報. 1969-12-01 [2019-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4).
  107. . 香港工商日報. 1970-05-07: 5.
  108. . 壹週刊(第765期). 2004-11-04 [2019-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