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以前香港命案列表

1950年以前香港命案列表記錄於1950年以前在香港發生過涉及人命的案件,包括謀殺誤殺他殺命案,而一般的因自殺疾病天災意外等導至死亡的案件則不在此列。此列表可能並不完全,尚有大量案件由於年代久遠,資料不完整而未被記錄。

1900年以前

案發日期案件簡介
1839年7月7日林維喜案英國商船卡納特克號及曼加勒號之水手上岸酗酒,但不知哪一方先侵犯對方,然後英國水手和尖沙咀村村民發生衝突,引發鬥毆,結果村民林維喜重傷不治。[1]
1849年2月25日海盜徐亞保誤殺英國軍官案海盜十五仔的屬下徐亞保或徐亞寶[2]19世纪?-1851年)在赤柱殺了兩名調戲婦女的英軍軍官「柯士打」上尉和「戴亞」中尉。徐亞保被裁定誤殺罪成,判處流放澳洲塔斯曼尼亞。徐亞保因不想被充軍異域,在獄中上吊[2],自殺身亡。 [3][4][2]此案亦是目前已知英屬香港時代最早的一宗命案。

1900年代

案發日期案件簡介
1901年1月11日楊衢雲被刺殺案中國近代革命家、興中會首任會長楊衢雲(40歲)於結志街52號2樓寓所(其私塾「輔仁文社」)內被清廷派出之刺客陳林開槍擊中,翌日失救逝世。[5]
1904年6月13日卑利街叔嫂同死案案發於卑利街56號B黃宅。鐘穗堂(22歲)刺死其嫂阿好,然後以刀自刎,結果叔嫂同死。[6]
1904年10月27日西人謀殺蛋婦母女案在10月27日晚上時45分,三名西人鶴文(22歲)、那臣(17歲)、士蔑(17歲)在砵甸乍街埔頭僱一小艇後,將蛋婦郭秩(41歲)及其女(6歲)擲入海中溺斃。三人謀殺罪名成立,被判處繯首死刑,1905年1月11日早上5時在獄中行刑。[7][8][9][10][11]
1904年12月30日地利文輪船謀殺案輪船地利文號於晚上十時發生謀殺案,兇手未獲。[12]
1905或1906年屠宰店六死槍殺案屠宰店東主周少雲,因與各股東不和,槍殺六人,先槍殺店伴二人及看更一人,逃走時再槍殺艇戶三人。[13]
1906年獄中刺斃囚犯案因海上行劫判囚八年的犯人黃泰,在獄中刺斃另一囚犯案。1906年6月6日,黃泰罪成判繯首死刑,6月15日行刑。[14]
1907年遏雪案一婦人遏雪因另一外籍婦人和其丈夫同居數月而殺死該外籍婦人,並將其屍體置於箱中欲寄到別處。犯人遏雪在呂宋被捕獲並送回香港受審。遏雪罪成判繯首死刑,於同年11月13日伏法。此案犯人的死囚身份和1940年的第一位女死囚身份有衝突。

1910年代

案發日期案件簡介
1912年8月18日長洲警署殺警案海盜男子杜德鮮及婦人簡帶好、黃盛等行劫長洲捕房。三名印度籍警察,包括副警長(Lance Sergeant)巴格星(Baggat Singh),警員贊打星(Jhanda Singh)及燕達星(Inder Singh)被槍殺,警署附近商店及當舖同樣被洗劫。4名海盜頭目被捕後被押回香港受審,全部被判死刑。同年港英政府決定斥資22,000元,在長洲島上的小山丘興建一幢兩層高的警署。[15][16]
1918年1月22日灣仔機利臣街槍戰案警方接報早前灣仔一連串劫案的賊贓可能藏於機利臣街6號,到場後發現匪徒,引發警匪槍戰,8人死亡,包括5名警員及3名匪徒,另外2名匪徒逃脫,1人被捕。[17]
1918年7月17日大澳警署警察開槍謀殺及自殺案印籍警員德加星(Teja Singh,編號18)以加賓長槍連開數槍擊斃當時大澳警署澳洲籍署長嘉年寧(Glendinning,沙展,編號48),德加星放火燒警署後自殺。[18]

1920年代

案發日期案件簡介
1922年2月24日寶泰辦館副司理被殺案海員梁和(28歲)開槍擊斃寶泰辦館副司理梁玉堂,謀殺罪成,判繯首死刑。1922年8月30日在域利監獄內執行繯首之刑。[19]
1924年10月2日弓絃巷廁所命案弓絃巷廁所看守人劉福遭人殺死,陳屍廁所門口。[20]
1927年4月6日竹園村謀殺案九龍城竹園村一牛房的東主之妾朱蓮被斬八十餘刀而死。捕獲古才、梁生兩疑犯。[21]
1928年4月30日利希慎槍殺案利希慎在中環九如坊至威靈頓街之間的路段被暗殺,身中三槍倒地,當場喪命,殺手逃去無蹤。[22][23]
1929年7月25日灣仔謀殺案灣仔交加街發生謀殺案,楊力康(又名阿才)被殺,翁貴田被控謀殺。事發因是死者向被告追收積欠的一元債項。同年9月19日,翁貴田謀殺罪成,被判處死刑。[24]

1930年代

案發日期案件簡介
1930年5月24日鴻德銀號五命慘案位於中環大道中165號的鴻德銀號發生五命慘案,鴻德銀號正副司理及買手之子馮鍚卓、程榮元、程榮霖、程祖培、程祖垣五人被斬死,程祖滙被斬傷。兇手李文(27歲),乃該佔股東兼行街程棣芝的妾舅,行兇後自戕受傷。[25][26][27][28]
1932年2月18日曾大佳被殺案筲箕灣大街西273號曾献庭之子曾大佳(21歲,又名曾瘦佳)被人謀殺斃命。張民(又作張文)、張子新(又作張治生)、張壽富謀殺罪成,被判處死刑,同年7月20日行刑。[29][30][31][32][33][34][35]
1932年3月24日跑馬地奕蔭街兇殺案歌舞女郎黎明暉及男友馮德謙於跑馬地奕蔭街街口被兇徒槍殺,事後黎明暉之前男友鄭國有被捕。富家子弟鄭國有曾與黎明暉同居兩年。同年9月13日,鄭國有謀殺罪成,被判繯首死刑。後得各界請赦,翌年1月19日議政局改判鄭終身監禁。[36][37][38]
1932年5月4日錦綸泰旅店一屍兩命案於康樂道西17號錦綸泰旅店二樓第四號房,一少婦陳氏(28歲)被人以褲頭帶勒斃,剖屍發現死者已懷孕兩月。[39][40][41]
1932年6月17日干諾道一號太古洋行槍擊案干諾道一號太古洋行發生槍擊案,兇手陳霖福持槍入太古洋行,先擊斃胡百祿及追擊胡禧堂,兇手之後往日本領使署行兇,擊斃領使署職員及槍傷書記平田。陳霖福行兇後吞槍自殺,導至4死2傷。[42]
1932年12月29日沙頭角劫殺案萬容、萬樹兄弟二人,於沙頭角被四賊匪持短槍截劫,萬樹被擊斃,萬容被擊至重傷。[43]
1932年12月29日銅鑼灣道40號2樓兇殺案案發於銅鑼灣道40號2樓,即葉蘭泉女婿梁穎蓀之住宅,兇徒濳入屋內,殺死梁穎蓀之子梁四修並斬傷梁穎蓀等四人。疑犯李甲(16歲)被捕。[44]
1932年12月30日廟街醉月妓院劫殺案案發於油麻地118號廟街醉月下乘妓院三樓,鴇母亞家及妓女亞金(30歲,混名荳皮金)二人均被塞口焗斃,二死者屬親生母女關係。[45]
1933年6月2日筲箕灣金華街謀殺案居於筲箕灣金華街47號二樓的老婦布妹(76歲,或作寶妹)的屍體被發現於筲箕灣金華街57號地下,懷疑被謀財害命。少年范興被控助妻楊水嬌殺老婦。1933年7月20日,范興謀殺罪成,被判處死刑,同年8月30日伏法。[46][47][48]
1934年6月22日山頂纜車站英童被殺案吳來源(又名奕林、又名益生)在山頂纜車站附近推五英童下坑,其中英童米古派被坑水衝至海旁渠口斃命。同年11月9日吳來源謀殺罪成被判繯首死刑。1935年3月29日行刑。[49][50]
1934年7月21日深水埔雙屍妒殺案深水埔荔枝角道211號四樓發生雙屍案,姜蕙蘭及其男友嚴進被殺。姜蕙蘭的前同居男友姜子彬謀殺罪成被判死刑。[51]
1934年10月28日灣仔大道東謀殺案灣仔大道東九號門前發生謀殺案,狀以苦力的男子(約40歲)被四人襲擊,左脅被刺倒斃。[52]
1936年1月31日長沙灣道謀殺案在長沙灣道202號樓下,寡婦伍雲兆被行劫並被劫匪刺死。陳浩(25歲)、蔡明(28歲)、何全(28歲)三人謀殺成,被判繯首死刑。[53]
1936年9月14日大利輪船命案航行江門與香港的大利輪船,由江門駛至篁邊鄉附近河面時,被岸上農民亂槍射擊,轟斃司舵人鄭昌(35歲),槍傷三人。[54]
1936年9月26日印警槍殺同袍案印警巴星(32歲,編號90)在中央警署三樓宿舍,槍殺同袍沙挾星(編號659)。巴星被判謀殺罪成,判處繯首死刑。[55]
1936年12月27日大埔墟養子弒母案擁資逾萬的寡婦李金賢(50歲,又名李三妹)被養育十七年的養子黃發枝(30歲)糾黨勒殺,謀財害命。1937年2月27日,黃發枝謀殺罪成被判繯首死刑,同年3月24日行刑。[56][57]
1937年1月9日平山湧浪灣命案案發於平山湧浪灣永祥什貨店附近之海岸,因天氣惡劣,4058號艇之艇家駛艇至岸邊,岸邊雜貨店看更鄭錫奇誤為盗匪,開槍射死艇家張富容。[58]
1937年2月24日大埔船灣村謀殺案富孀曾嬌被人勒殺斃命,男子陳勞(27歲)、婦人陳秀枝(26歲)及陳贊(52歲)被控謀殺。[59]
1937年2月28日新填地街謀殺焚屍案新填地街323號空樓發生謀殺焚屍案,死者為少婦張玉清(27歲,又名張三姑)。趙煜輝(24歲)謀殺罪成,被判繯首死刑,同年6月11日伏法。[60][61]
1937年5月13日先施公司監督陳麗珍被殺案先施公司監督陳麗珍,於九龍太子道被區興刺殺。曾因行劫被判入獄十五年的區興,出獄不久,即受人唆使,以二十五元之代價受僱殺人。區興謀殺罪成,被判繯首死刑。1937年11月3日在赤柱新監獄行刑,這是赤柱新監獄內首次執行的繯首死刑。[62][63]
1938年3月10日銅鑼灣芽菜坑雙屍命案案發於銅鑼灣芽菜坑,禤幹卿、禤幹宏兄弟中槍死亡,劉光輝(22歲)、梁錦祺(22歲)、羅松興(19歲)三人被控兩項謀殺罪。[64]
1938年5月5日山頂道西婦被殺案案發於山頂道499號住宅,英國商人卜內門司理查利那夫人(45歲),被侍役林俊(或件林珍)持刀及錘襲擊,重傷不治,林俊跳樓逃遁時亦折斷左足受傷被擒。林俊謀殺罪成被判繯首死刑。1938年8月17日行刑。[65][66][67][68]
1939年5月17日長洲送人艇劫殺案長洲送人艇遇劫,三名賊人假扮乘客行劫,艇家鄭大娣被擊傷,其女盧好芳(15歲)欲呼救時被賊人扼斃,劫去財物共184元5毫。[69]
1939年5月21日銅鼓灘劫船案銅鼓灘貨船遇劫,貨主搭客九人被賊反縛雙手推下海中,致八人失蹤。六名被告包括蔡林(30歲)、梁金(22歲)、李福(26歲)、陳六(40歲)、陳雲祥(27歲)、陳金(27歲)被控謀殺貨主李洪,六人罪名成立,依例判處死刑。[70][71]
1939年5月29日萬興泰米店四屍命案灣仔交加街30號萬興泰米店發生命案,黃德堅一家四口被殺,死者包括:黃德堅、其妻李麗水、其子黃炳芝(13歲)及其女黃禮芝(出生7天)。命案後四名店伴同時失蹤。[72][73]
1938年7月26日蒲台島海面命案案發於英界蒲台島海面,小販葉華被梁根(34歲)勒索茶瓷,葉華因拒絕而被殺。梁根謀殺罪成,被判繯首死刑。[74]
1939年8月27日赤柱監獄命案案發於赤柱監獄,兩名囚犯文水(26歲,編號782)與陳鍚林(編號3830)發生毆鬥,文水被陳鍚林以鐵枝擊斃。[75]
1939年8月30日太子道柴店命案案發於太子道101號地下永盛棧柴店門前,永盛棧柴店之老夥伴陳福(54歲)被兩男子圍毆致死。[76]

1940年代

案發日期案件簡介
1940年1月28日紅磡基利士街八號謀殺案死者林興因其侄子林祥興(25歲)因欠租金九元六角而發生衝突,死者因想拿走林祥興的兩個腐乳罌抵債而發生衝突,兩人打鬥間林祥興以利物刺死林興,林祥興被陪審團一致宣判無罪。
1940年5月2日必打街利威首飾行劫殺案位於必打街的利威首飾行發生劫殺案,李魁雄(又名李若瑟)(20歲)和兩同黨在行劫途中槍殺司理刁波士並劫去戒指兩枚,被判處繯首死刑。
1940年5月12日西環羲皇台3屍4命兇殺案案發於西環羲皇台33號三樓趙宅,趙作之繼室關麗珍(31歲)因不滿丈夫寵愛妾侍林蓮桂,於晚上十時斬殺林蓮桂、林蓮桂之子趙奕華(11歲)及家姑區氏(85歲),導至3屍4命(林蓮桂懷有身孕)。關麗珍被判處繯首死刑,於1940年7月31日5時2分伏法,是香港開埠後第一位女死囚。[77][78][79][80][81][82]
1940年5月30日孤軍營黃家仁被殺案在亞皆老街孤軍營內被覊留的孤軍姚輝(47歲),被控以刀謀殺同侶黃家仁。陪審員裁定姚輝謀殺罪成,並同時請法官減刑,法官依例判姚輝死刑。[83]
1940年7月21日長沙灣道店苦力被殺案苦力陳泰(約31歲)到長沙灣道226號何永興什貨店買眉豆,被什貨店的店伴黃璧(25歲)及陳炳耀(21歲)誤會偷竊,遭到該兩名店伴毆打,陳泰離店約二尺後氣絕身亡。黃璧及陳炳耀被控誤殺。[84]
1940年8月6日油蔴地警署謀殺案油蔴地警署的印度人睡房內,印度警員拿沙星(編號669)及遭到槍擊,腦部及雙手中四槍,當場死亡,印度警員文星(編號611)被控誤殺。[85]
1940年12月4日中華書局貨倉謀殺案位於機利文新街3號的中華書局貨倉發生謀殺案,司數員胡棟朝及售貨員王新嘉被殺。售貨員何崇禧(22歲)被裁定謀殺罪成,被判死刑。[86]
1941年4月28日油蔴地廟街私煙格命案案發於油蔴地廟街212號二樓私烟格,在該處任職琴童的男子卓林(約30歲)被兩道友以利剪刺斃。[87]
1941年10月22日荃灣木棉下村命案新界荃灣木棉下村草叢發現一南華鐵廠之夥伴林德(25歲)的屍體,疑被人以刀砍斃。[88]
1941年11月29日大埔圓洲仔沉屍案於大埔圓洲仔附面的海面,發現一男屍,屍體下有繩緊繫石頭一塊,疑是遭人謀殺後沉屍滅跡。[89]
1943年4月15日荃灣漁艇七屍劫殺案一艘停泊於荃灣海面的漁艇被劫,艇上居民7人被3名兇徒殺害,其中一名疑兇被擒獲後判處死刑。[90]
1946年1月12日大埔錦山槍殺繼母案案發於大埔錦山村35號,男子林添章(37歲)被控槍殺其繼母李樹嬌(49歲)。這是香港重光後的第一宗謀殺案。[91]
1946年3月12日青山道車夫被殺案三輪車夫陳建芝在青山道被殺害,三輪車被張元、曾三、劉忠三人偷到元朗販賣,張、曾、劉三人被控偷竊,判入苦工監四年。[92]
1946年4月24日中環陸海通旅店石棺藏屍案案發於德輔道中287號陸海通旅店分館天台小屋,男子陳寶光(37歲,又名陳二叔)殺死妻子李海燕(31歲),將屍體藏於床下自製的石箱內,以水泥封蓋。陳寶光稱因家貧,在陸海通旅館任職書記的月薪金只有一百五十元,無法醫理體弱多病的妻子,只好把她殺了。陳寶光於1946年7月3日裁定謀殺罪成,處以繯首死刑。同年8月13日伏法。[93][94][95]
1946年4月28日荃灣小屋謀殺案在荃灣一間未編門牌的小屋內,傅又覺(30歲)正在屋內熟睡時,被一名男子持刀破門闖入,傅被人亂刀殺害。[96]
1946年6月1日彌敦道花架幫辦被殺案油蔴地彌敦道發生械劫案,偵探幫辦花架被殺。杜九(22歲)、梁林(21歲)及廖汝沛(28歲)被控謀殺罪。[97][98]
1946年6月1日德輔道中離奇四屍命案案發於德輔道中271號二樓,樓下為璇宮餐室,在上址經營勵圖公司及華興行的鄭昌華(62歲)及其女鄭珍儀(28歲),並夥伴區偉(20歲,伙夫)、區儀(16歲,後生)均於二樓之尾房被人槍殺。兇徒行兇時燃竹以掩蓋開槍的聲音,[99]
1946年10月12日流浮山深灣謀殺案流浮山深灣發生謀殺案,男子許志、許洪、陳德興三人於流浮山被七八名匪徒強逼上一小艇,至深灣時三人被槍擊後推落海中,許志及許洪當場死亡,陳德興重傷。疑匪卓就(28歲)、張紀昌(22歲)、廖滿(22歲)、李有(25歲)、麥九(27歲,又名麥錦城)、陳銳樹(27歲,又名荷蘭松)六人被控謀殺。1947年4月10日,案件審結,六名被告皆被裁定謀殺許志罪成,被判繯首死刑。卓就、張紀昌、廖滿於同年5月19日行刑。李有、麥九、陳銳樹於同年5月20日行刑。[100][101][102][103]
1946年11月23日北河街桃色命案苦力鄒陸風因菜販楊永宜與其妻胡秀珍有染,持牛肉刀到北河街找楊永宜,萁將楊斬斃。翌年3月4日,鄒陸風謀殺罪成,判處繯首死刑。[104][105][106]
1946年12月2日深水埗文化夜學命案深水埗南昌街106號文化夜學,晚上八時上課時學生黃應彬(14歲)與一名同學(15歲)發生口角爭執,二人相約九時下課後在校外打鬥。下課時黃應彬在樓梯被該15歲同學以利刃刺傷,滾下樓梯斃命。[107]
1946年12月2日九龍城桃色命案於九龍城譚公道128號門前,男子張羊昭(35歲)被三兇徒殺害。懷疑三兇徒誤以為死者為一捲入桃色糾紛的「看牛仔」而無辜被殺。[108]
1946年12月19日灣仔謀殺案於灣仔大道中水渠街口,一名綽號「摩囉榮」的男子被斬十餘刀,重傷死亡。[109]
1947年1月8日灣仔謀殺案大東酒店331號房發生命案,中華舞場之舞女管筱霞(19歲)被勒死,倒卧床邊。與管筱霞一同開房的男子許光(20歲)失蹤。[110]
1947年5月17日葵涌少婦被殺案荃灣葵涌發生命案,少婦周松喜(24歲)被人勒死,下體赤裸。[111]
1948年2月11日沙田獅子山九龍徑命案案發於沙田獅子山九龍徑,西人活特被殺。劉開(又名劉恩海、劉潤開)、何卓駒被控謀殺。[112][113]
1948年8月27日大澳義子烝母弒父案男子汪有(45歲)被殺,死者的義子汪福林(23歲)及妾侍李根姊被捕。1949年4月1日,汪福林謀殺罪成,被判處繯首死刑。[114][115][116]
1949年9月19日投共國軍上將楊杰被殺案國軍上將楊杰,因和中共合作反對國民黨,並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在下榻其友人位於灣仔軒尼詩道302號4A室家中時,被國民黨特務陳家慶槍殺。陳家慶後來被中共捉獲,於1950年4月25日在廣州被處決。[117][118]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1. 季平子. . 知書房出版集團. 2001: 147.
  2. 李耀明、利子良(監製)、鄭子誠(旁白). . 香港電台. 2010 (粵語). (評說與電影化片段)
  3. 黃家樑. . 三聯出版社. 2014: 67.
  4. 蔡思行. . 中華書局. 2012.
  5. 楊興安. . 2018-06-30 [2020-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6. . 香港華字日報. 1904-06-15: 3.
  7. . 香港華字日報. 1904-12-14: 3.
  8. . 香港華字日報. 1904-12-15: 3.
  9. . 香港華字日報. 1904-12-16: 3.
  10. . 香港華字日報. 1905-01-04: 3.
  11. . 香港華字日報. 1905-01-11: 3.
  12. . 香港華字日報. 1905-01-07: 3.
  13. (繁體中文). 香港華字日報. 1906-08-28: 3.
  14. . 香港華字日報. 1906-06-07: 3.
  15. . 香港華字日報. 1913-03-11: 3.
  16. . 頭條日報. 2015-03-27 [2020-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0).
  17. . am730. 2018-01-30 [2020-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6).
  18. . 頭條日報. 2014-05-16 [2020-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0).
  19. . 香港華字日報. 1922-08-31: 3.
  20. . 香港華字日報. 1924-10-03: 6.
  21. . 香港工商日報. 1924-06-23: 14.
  22. . 香港工商日報. 1928-05-01: 6.
  23. . 香港工商日報. 1928-05-03: 6.
  24. . 香港工商日報. 1929-09-20: 14.
  25. . 香港工商日報. 1930-05-26: 10.
  26. . 香港工商日報. 1930-07-01: 9.
  27. . 香港工商日報. 1930-07-05: 10.
  28. . 香港工商日報. 1930-07-08: 10.
  29. . 工商晚報. 1932-03-15: 3.
  30. . 工商晚報. 1932-03-30: 3.
  31. . 工商晚報. 1932-04-01: 10.
  32. . 工商晚報. 1932-04-02: 10.
  33. . 香港工商日報. 1932-04-07: 11.
  34. . 香港工商日報. 1932-05-14: 3.
  35. . 工商晚報. 1932-07-21: 3.
  36. . 工商晚報. 1932-09-14: 4.
  37. . 工商晚報. 1933-01-19: 4.
  38. . 天光報. 1933-04-29: 3.
  39. . 工商晚報. 1932-05-05: 3.
  40. . 工商晚報. 1932-05-06: 3.
  41. . 香港工商日報. 1932-05-07: 10.
  42. . 香港華字日報. 1932-06-18: 7.
  43. . 工商晚報. 1932-12-30: 4.
  44. . 工商晚報. 1932-12-30: 10.
  45. . 工商晚報. 1932-12-30: 4.
  46. . 工商晚報. 1933-06-03: 4.
  47. . 工商晚報. 1933-07-21: 4.
  48. . 天光報. 1933-08-31: 3.
  49. . 香港工商日報. 1934-11-09: 10.
  50. . 工商晚報. 1935-03-29: 4.
  51. . 香港工商日報. 1934-09-20: 10.
  52. . 香港工商日報. 1934-10-29: 10.
  53. . 天光報. 1936-04-29: 3.
  54. . 天光報. 1936-09-16: 4.
  55. . 香港華字晚報. 1936-10-14: 7.
  56. . 工商晚報. 1937-03-12: 4.
  57. . 香港華字晚報. 1937-03-24: 2.
  58. . 工商晚報. 1937-01-12: 4.
  59. . 工商晚報. 1937-05-19: 4.
  60. . 工商晚報. 1937-03-04: 4.
  61. . 香港工商日報. 1937-06-12: 9.
  62. . 工商晚報. 1937-10-26: 4.
  63. . 香港華字晚報. 1937-11-03: 2.
  64. . 天光報. 1938-04-28: 4.
  65. . 工商晚報. 1938-05-05: 4.
  66. . 工商晚報. 1938-06-11: 4.
  67. . 工商晚報. 1938-08-06: 4.
  68. . 工商晚報. 1938-08-08: 4.
  69. . 大公報. 1939-05-18: 6.
  70. . 香港工商日報. 1939-08-01: 11.
  71. . 大公報. 1939-09-01: 6.
  72. . 香港工商日報. 1946-07-06: 4.
  73. . 香港工商日報. 1946-07-10: 4.
  74. . 工商晚報. 1937-10-26: 4.
  75. . 大公報. 1939-08-28: 6.
  76. . 天光報. 1939-08-31: 4.
  77. . 大公報. 1940-05-21: 6.
  78. . 香港華字日報. 1940-05-21: 8.
  79. . 香港工商日報. 1940-05-21: 6.
  80. . 大公報. 1940-06-04: 6.
  81. . 香港01. 2018-11-13 [2020-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0).
  82. . [202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9).
  83. . 天光報. 1940-08-27: 4.
  84. . 天光報. 1940-08-08: 4.
  85. . 天光報. 1940-08-22: 4.
  86. . 大公報. 1941-03-06: 6.
  87. . 大公報. 1941-04-29: 6.
  88. . 香港工商日報. 1941-10-23: 5.
  89. . 香港工商日報. 1941-12-01: 5.
  90. . 華僑日報. 1943-06-11: 4.
  91. . 工商晚報. 1946-02-21: 4.
  92. . 香港工商日報. 1946-04-20: 4.
  93. . 香港工商日報. 1946-04-29: 4.
  94. . 香港工商日報. 1946-07-04: 4.
  95. . [202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9).
  96. . 工商晚報. 1946-04-29: 4.
  97. . 工商晚報. 1946-06-03: 4.
  98. . 香港工商日報. 1946-07-04: 4.
  99. . 香港工商日報. 1946-08-23: 4.
  100. . 香港工商日報. 1947-03-21: 4.
  101. . 香港工商日報. 1947-04-02: 4.
  102. . 香港工商日報. 1947-04-11: 3.
  103. . 香港工商日報. 1947-05-20: 3.
  104. . 香港工商日報. 1946-11-24: 4.
  105. . 香港工商日報. 1947-01-10: 4.
  106. . 香港工商日報. 1947-03-05: 3.
  107. . 大公報. 1946-12-03: 4.
  108. . 工商晚報. 1946-12-06: 4.
  109. . 工商晚報. 1946-12-20: 4.
  110. . 工商晚報. 1947-01-09: 4.
  111. . 華僑日報. 1947-05-20: 4.
  112. . 大公報. 1948-05-12: 4.
  113. . 華僑日報. 1948-07-10: 5.
  114. . 大公報. 1948-09-20: 4.
  115. . 華僑日報. 1949-04-02: 8.
  116. . 大公報. 1949-04-02: 4.
  117. . 華僑日報. 1951-04-19: 4.
  118. . 大公報. 1951-04-26: 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