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YU55

2005 YU55是一颗阿波罗型小行星,呈球状,直径约400米[3],在2005年12月28日由亚利桑那大学杜斯肯月球与行星实验室发现。[4][5]2011年11月8日,它将近距离掠过地球,最靠近地球时的距离为324,600公里,差不多相当于地月距离的85%。[6] 它是继2010 XC15(1976年在50%的地月距离掠过地球,绝对星等21.4)后,已知近距离掠过地球的小行星中绝对星等最亮的一颗。[7]

2005 YU55
小行星2005 YU55的雷达照片,照片拍摄时距离地球约138万千米。[1]
发现
發現地亚利桑那大学杜斯肯月球与行星实验室
發現日期2005年12月28日
編號
小行星分類阿波罗型
軌道參數[2]
曆元 2455400.5
遠日點1.632991009699647AU
近日點0.6524195875268725AU
半長軸1.14270529861326AU
離心率0.4290570033073075
軌道週期446.1694天
平均軌道速度0.8068684092014691度/天
平近點角26.09429934348985度
軌道傾角0.5135194114728462度
升交點黃經39.30458461341819度
近日點參數268.7914730729627度
物理特徵
大小400米
恆星週期18小时
光譜類型C型
絕對星等(H)+21.929

    撞击危险估计

    小行星2005 YU55在2011年9月30日的位置示意图。之后直到2011年11月8日抵达距离地球最近点之前,2005 YU55会不断地接近地球。

    2005 YU55曾经被列入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之列[4]。2010年2月它在杜林危险指数被评为1级,表明这颗近地天体经预测不会对地球构成不寻常的危险。2011年4月19日,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对2005 YU55进行精确的观测,将小行星的轨道不确定度减少50%。[8] 观测数据显示在100年内,这颗小行星都不会撞上地球[8]。2010年4月22日它被排除出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之列,杜林危险指数也降到最低的0级。[9]

    2011年11月8日协调世界时23:28,2005 YU55将在距离地球324,600公里的上空(地月距离的85%,0.00217AU)近距离掠过地球。[10] 2011年11月9日协调世界时07:13,这颗小行星将在距离月球表面0.00160AU(239,000公里)的上空近距离掠过月球。[10] 在这次掠地事件中,2005 YU55视星等最亮时为11等[10][11],有经验的观测者使用物镜放大倍率为80毫米或更大的高端双筒望远镜即可观测到。

    2005 YU55在2011年11月8-9日近距离掠过地月系统的模拟动画图

    下一次类似2005 YU55直径的小行星近距离掠过地球将发生在2028年。[7] 小行星153814(2001 WN5)将在距离地球表面0.00166AU(248,000千米)的地方掠过地球。[12] 在未来1000年内,类似2005 YU55大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机率约为1%。[13]

    研究

    在小行星接近地球的2011年11月,科学家使用金石深空通讯体系超长基线阵列绿岸射电望远镜在射电波段对其进行研究。[7]11月10日,赫歇尔太空望远镜对它进行远红外线波段测量,以确定它的温度和组成。[14]根据美国地球物理学家H. Jay Melosh的预测,如果小行星2005 YU55撞击地球,将会产生一个6.3千米宽、518米深的撞击坑,并引发一次震级为七级地震[15]

    未来轨道预测

    2029年1月19日,2005 YU55将在距离金星0.0019AU(280,000千米)的距离掠过金星。[16] 它的轨道也将会受到金星引力的影响而改变,改变的程度将会决定它在2041年掠过地球时距离地球表面的距离,范围在0.002AU(300,000公里)至0.3AU之间。[7] 根据目前的估算,2005 YU55将在2041年11月12日在距离地球0.1AU的位置经过地球。[16]

    另见

    参考资料

    1. . NASA. 11.08.11 [2011-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9).
    2. . [2011-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4).
    3. JPL. . 2010-04-29 [2011-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5).
    4. IAU Minor Planet Center. . 2011-04-10 [2011-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05).
    5. . 2011-04-10 [2011-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15).
    6. . NASA/JPL. 2011-10-26 [201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3).
    7. Dr. Lance A. M. Benner. . NASA/JPL Asteroid Radar Research. 2011 Oct 29 [2011-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3).
    8. Blaine Friedlander Jr. . Cornell Chronicle @ Cornell University. 2010-04-30 [2011-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3).
    9. . 2011-04-10 [2011-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1).
    10. Don Yeomans, Lance Benner and Jon Giorgini. . NASA/JPL Near-Earth Object Program Office. 2011-03-10 [2011-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6).
    11. . NEODyS (Near Earth Objects - Dynamic Site). [2011-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2).
    12. . 2011-01-04 last obs (arc=14.9 years) [2011-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4).
    13. Elizabeth K. Gardner. . Purdue University. 2011-10-31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4).
    14. chrisnorth. . UK Outreach Site for the Herschel Space Observatory. 06/11/2011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9).
    15. Marcia Dunn. . The Huffington Post. 2011-11-04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9).
    16. . 2011-11-06 last obs [2011-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