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mebook Pixel

Chromebook PixelGoogle Chromebook系列高端筆記本電腦,預裝了Chrome操作系統[2][3],是消費力的電子產品的一部分。

Chromebook Pixel
Chromebook Pixel
製造商Google
类型Chromebook
发布日期2013年2月21日 (2013-02-21)
生命週期2013年2月21日 (2013-02-21)
停產日期2017年3月1日 (2017-03-01)[1]
作業系統Chrome OS
中央处理器Intel Core i5 1.8 GHz
内存(RAM)4 or 8 GB DDR3 RAM
硬盘儲存空間32 or 64 GB SSD
顯示12.85", 2,560 × 1,700 分辨率
图形处理器Intel HD Graphics 4000
後繼機種Google Pixelbook
網站Chromebook Pixel

歷史

當時負責Chrome和Android的工程部高級副總裁Sundar Pichai表示,高端Pixel模型背後的目標是“推動邊界並創造一些高端產品,谷歌工程師自問:「如果我們真的想以盡可能最好的價格設計出最好的電腦,我們該怎麼辦?」[4]

2016年8月,谷歌停產了Chromebook Pixel。[5][6] 2017年10月4日,Google宣布將Pixelbook筆記本2合1混合電腦作為Chromebook Pixel的繼任者。[7]

2018年8月27日 Google 通知 2013 年版的 Chromebook Pixel 用户,它将停止支持该型号。[8]

技術

這款筆記本電腦在2013年2月21日在美國發布的筆記本電腦市場的高端市場上銷售,筆記本電腦採用觸摸屏,具有任何筆記本電腦的最高像素密度,[9]Wired描述為外形設計為一個簡潔的矩形鋁塊,邊緣微妙圓滑,[10] 蓋上還有一個彩色燈條,純粹是因為它的酷炫因素。[11] 第二代PixelLTE無線通信和兩倍的存儲容量已於2013年4月12日發貨,並且價格略高於基本型號。[12]

除了Chrome操作系統之外,Pixel以及其他Chromebook還可以運行其他操作系統,包括Ubuntu和Android,從而支持更多的離線應用程序。[13][14] Linux开发者Linus Torvalds用Fedora 18 替換了他的Chromebook Pixel上的Chrome操作系統,僱傭了紅帽工程師David Miller的工作。Torvalds曾讚揚Pixel屏幕,但不贊成操作系統,他認為它更適合於較舊的硬件。[15]

型號

產品規格
型號 Pixel (Wi-Fi) [16] Pixel (LTE) [16] Pixel (2015) [17] Pixel (LS) [17]
發布日期 2013年2月 2013年4月[18] 2015年3月 2015年3月
市場價格 US$1299 US$1449 US$999 US$1299
尺寸 297.7×224.6×16.2毫米 297.7×224.55×15.3毫米
重量 1.52kg 1.5kg
處理器 Intel Core i5-3427U (雙核1.8 GHz) (CPU)

Intel HD Graphics 4000 (集成) (GPU)

Intel Core i5-5200U (雙核2.2 GHz) (CPU)

Intel HD Graphics 5500 (集成) (GPU)

Intel Core i7-5500U (雙核2.4 GHz) (CPU)

Intel HD Graphics 5500 (集成) (GPU)

記憶體 4 GB DDR3 RAM 8 GB DDR3 RAM 16 GB DDR3 RAM
存儲 32 GB SSD 64 GB SSD 32 GB SSD 64 GB SSD
屏幕 12.85"

2,560×1,700 (239 ppi)
長寬比3:2
400 cd/m2
178° 可視角度
多點觸控
大猩猩玻璃

攝像頭 720p高清,集成
鍵盤 背光
觸摸板 可點擊,蝕刻玻璃
音頻 3.5毫米組合耳機/麥克風插孔

3個內置麥克風
集成DSP(用於消除噪音)
立體聲揚聲器

端口 2 × USB 2.0

Mini DisplayPort SD/MMC 讀卡器

2 × USB 3.1 Type-C (5Gbit / s數據,電源輸入,視頻輸出)

2 × USB 3.0 Type-A SD/MMC 讀卡器

WiFi 802.11a/b/g/n

雙頻 (2.4/5 GHz) 2×2 MIMO

802.11a/b/g/n/ac

雙頻 (2.4/5 GHz) 2×2 MIMO

藍牙 Bluetooth 3.0 Bluetooth 4.0
無線 - LTE調製解調器 -
電池 59 Wh (5小時有效使用) 72 Wh[19] (12 hours有效使用)[19]
額外內容 1 TB Google Drive存儲空間3年

12個會話GoGo Internet 100 MB /月免費
(僅限LTE)

1 TB Google Drive存儲空間3年

GoGo Internet 12次會議

評價

從2013年2月發布以來,Chromebook Pixel受到了高度的技術媒體關注,並立即與類似價格的Windows機器和MacBook Air進行比較。福布斯雜誌將Chromebook Pixel與類似價位的MacBook相比較,不利。該評論員指出Chromebook Pixel的高價標籤帶來了Chrome操作系統帶來的明顯限制。[20]

CNET評論指出了Chromebook Pixel的高技術規格。然而,該評論還指出:「基於網絡的Chrome操作系統要求您在線執行大部分任務; Web應用程序無法與大多數Windows或Mac軟件進行比較,尤其是對於以視頻為中心的媒體活動。」[21] 同樣地,PC雜誌評論中說「Chromebook Pixel本質上是一種瘦客戶機筆記本採用了絢麗屏。」[22]

Engadget的評論對構建質量和對細節的關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Google首次嘗試使用筆記本電腦。然而,考慮到系統的局限性,評論者還認為與發佈時與頂級筆記本電腦匹配的價格標籤太高。「它包含了一個人人始終連接在一起的世界,一切都在網絡上完成 - 這個世界很少人有網絡。」[23]

在ZDNet評論中,電池壽命,散熱和風扇噪音都受到了批評。評論者還表示:「Chromebook Pixel可以做得很好,但由於缺乏觸控優化應用程序,並且不支持桌面/傳統應用程序,因此它的使用可能會受到限制,這取決於您的需求。」[24]

The Verge的評論者對整理質量和技術規格印象深刻,但發現該產品缺乏一些軟件功能,例如Photoshop上的圖像編輯和Evernote等生產力工具。這些缺陷促使他在工作時放棄Chromebook Pixel,並返回到他的MacBook。[25]

Register和PC World將Chromebook Pixel視為一款概念設備,這是Google的出價,旨在推動其硬件合作夥伴生產更多功能豐富的設備。[3][26] CCS Insight分析師Geoff Blaber 在接受BBC採訪時表示,「Chromebook一直在努力爭取相關性」,它們主要用於娛樂和功能更多的個人電腦。「Pixel」不會改變Chromebook的前景,但Google希望它能成為一個旗艦產品,為更廣泛的產品組合帶來光環效應。[2]

參見

外部链接

参考文献

  1. . Tech Report. 2017-03-02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7).
  2. . Bbc.co.uk. 2013-02-21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6).
  3. . theregister.co.uk. 2013-03-21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3).
  4. . CNET. 2013-02-21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0).
  5. . The Verge. 2017-12-25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2).
  6. . venturebeat.com. 2017-12-25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2) (美国英语).
  7. . The Verge. 2017-12-25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2).
  8. . Droid Life. 2018-08-27 [2018-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9).
  9. . 今日美國. 2013-02-21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2).
  10. . Wired. 2013-02-21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5).
  11. . Google Inc.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8).
  12. . Digital Trends. 2013-04-12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1).
  13. . Liliputing. 2013-02-28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14. . ZDNet. 2013-03-11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5).
  15. . ZDNet. 2013-03-19 [21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4).
  16. . google.com. 2013-02-21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1).
  17. . google.com. 2015-03-11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18. . chrome.blogspot.com. 2013-02-21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8).
  19. . google.com. 2015-04-08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6).
  20. . Forbes. 2013-02-22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30).
  21. . CNET. 2013-02-21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7).
  22. . PC Mag. 2013-03-05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23. . engadget. 2014-02-25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2).
  24. . ZDNet. 2013-04-09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4).
  25. . The Verge. 2013-02-25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30).
  26. . PCWorld. 2013-02-22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