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ic Dream

Quantic Dream SA是一家法国电子游戏开发商,总部位于巴黎。Quantic Dream成立于1997年5月,开发了五款电子游戏:《恶灵都市》(1999)、《华氏》(2005)、《暴雨殺機》(2010)、《超凡双生》(2013)和《底特律:變人》(2018)。公司以推广互动式叙事而闻名,创始人大卫·凯奇是主要创意人员。

Quantic Dream SA
公司類型私人
成立1997年5月2日1997-05-02
創辦人大卫·凯奇
代表人物
  • 大卫·凯奇(总裁)
  • 菲利普·利芒图尔(Philippe Limantour,董事总经理
  • 纪尧姆‧戴‧冯多姆(Guillaume de Fondaumière,首席运营官
總部法国巴黎
产业电子游戏产业
員工人數 180人(2018年)
网站quanticdream.com

历史

1997年至2019年Quantic Dream标志

经历了十五年的作曲家生涯后,大卫·凯奇开始于1994年撰写《恶灵都市》的概念和故事。他最终完成了一份长达200页的文件,将其发送给他在做音乐时认识的人,他们指出了剧本在技术上的不可行性。为了证明他们是错的,凯奇聘请了一些朋友组成团队,并在录音室外设立了办公室,在六个月的财政期限内完成游戏引擎原型。最后一周,凯奇前往伦敦,与发行商Eidos Interactive会面。随着项目获得资助和发行商的保障,《恶灵都市》进入全面开发阶段。音乐家大卫·鲍伊扮演了两个角色并创作了十首原创歌曲。凯奇于1997年5月2日创立了Quantic Dream,并于6月3日注册为股份公司,名字来源于术语“量子力学”(quantum physics)[1][2][3][4][5]。游戏于1999年11月发布,销量超过60万[6][7]。2004年,Quantic Dream为电影《诸神混乱之女神陷阱》提供了动作捕捉[8]

2008年的大卫·凯奇

2005年9月,游戏《华氏》由Atari公司发行,其中的一些元素在Quantic Dream后来开发的游戏中都出现过——道德模糊、浪漫、对毁灭的无能为力、互动式叙事。游戏获得了多个奖项,销量超过一百万[1][9]。同年,Quantic Dream公布了PlayStation 3技术演示“The Casting”[2][10]。这促成了公司与索尼电脑娱乐的合作,共同推出《暴雨殺機》,这是凯奇一次“更个性化的尝试”[1]。《暴雨》于2010年推出,获得好评[11],在第七届英国学院游戏奖中获得三项奖项,共售出530万份[12][13]。到2011年底,公司与索尼达成了另一项协议[1]。第二年,Quantic Dream展示了另一个PlayStation 3技术演示“卡菈”(Kara),充分利用了新投资的动作捕捉设备的优势[10]。与索尼合作的第二款游戏是2013年的《超凡双生》,由威廉·達佛主演[3][14],获得了业界褒贬不一的评价,销量280万[15][16],是2013年在翠貝卡電影節上展出的第二款电子游戏[17]。同年,PlayStation 4技术演示“黑暗魔法师”(The Dark Sorcerer)于E3亮相[18]

2014年,Quantic Dream对Vicon的投资增加了一倍,Vicon的动作捕捉技术之前用于《暴雨殺機》和《超凡双生》[19]。公司开发的第五款电子游戏,也是第三款由索尼发行的游戏——《底特律:变人》——于一年后公布。游戏以“卡菈”的技术演示为基础[20],开发历时四年,于2018年5月发行[21][22],是Quantic Dream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游戏作品[23],销量达320万[24]。当时Quantic Dream雇用了180名员工[25],比2016年的报告少了五人[26]。中国互联网公司网易于2019年1月收购了Quantic Dream的少数股份,投资规模不详[27]。Quantic Dream的戴‧冯多姆表示,通过这项投资,他们将不再局限于PlayStation独占游戏[28]。从PC版本的《暴雨殺機》、《超凡双生》和《底特律:变人》开始,Quantic Dream着手自主发行自己的作品[29]。这些PC版本将在2019年发布[30]。2020年2月,Quantic Dream宣布他們已經完全獨立,未來將自行負責所有遊戲作品的發行業務[31]

理念

Quantic Dream的电子游戏由凯奇编剧并监制[1][32]。凯奇称他的使命是通过互动式叙事来唤起情感,强调同情悲伤内疚,与挫折竞争愤怒对立。因此,他称购买《暴雨殺機》是“政治行为”[33][34][35]。Quantic Dream努力吸引游戏玩家和非游戏玩家[36],认为电子游戏与其他艺术形式相同[3]。Quantic Dream习惯为每个新游戏、硬件或平台开发新引擎,凯奇认为,虽然引擎方法可以移植,但其代码却不能[1][35]。技术演示也同样成为传统[10][18][37]。在法国,Quantic Dream有着生产成本20%的税收减免,否则凯奇会把公司搬到加拿大以加强竞争力[1]

不友善的工作环境指控

2018年1月,三家法国新闻媒体——《世界报[13]Mediapart[38]和Canard PC[39]——公布了对公司业务实践的联合调查结果,指控对员工有害的工作室文化。第一,凯奇和纪尧姆‧戴‧冯多姆(Guillaume de Fondaumière)参与或鼓励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他们通过电子邮件交换并在办公室周围发布有争议的图像,包括工作室合作者和员工的照片,这些照片里的人被修改成纳粹和色情明星[40]。Canard PC表示,整个IT部门员工都因为这些 “冷笑话”而辞职。第二,工作室管理层被指采用了艰巨的“关键时刻”计划,在游戏推出前一年,每周要增加15-35小时的工作时间[39]。第三,人力资源部门被指控串通一气,违反法国劳动法,在合约到期前解聘固定期限合同员工,并安排和解,将不适应工作室文化的员工赶走[39]

凯奇称这些指控“愚蠢、荒唐、怪诞”,戴‧冯多姆表示,“我非常清楚,这绝对是假的”[25]。2018年2月,工作室在一份官方声明中称这些指控是“不折不扣的抹黑运动”。2018年4月,Quantic Dream对《世界报》和Mediapart提起诉讼,而Canard PC收到了两封“威胁信”[41]。当年7月,Quantic Dream输掉了一场针对因丑闻而离职的员工的官司[40]。一名IT经理离职并起诉公司,希望获得11.4万欧元的赔偿,并将辞职行为视为不正当解雇。巴黎就业法庭命令Quantic Dream在2019年12月支付5,000欧元加上额外2,000欧元的费用[42]

游戏作品

游戏名称 类型 首发时间 发售平台 发行商
恶灵都市[lower-alpha 1] 动作冒险 1999年10月31日 DreamcastMicrosoft Windows[43] Eidos Interactive [44]
华氏[lower-alpha 2] 互動式電影动作冒险 2005年9月16日 AndroidiOSLinuxmacOS、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2PlayStation 4Xbox AtariAspyr[45]Quantic Dream [46]
暴雨殺機 互動式電影动作冒险 2010年2月18日 PlayStation 3、PlayStation 4[47]Microsoft Windows[48] 索尼电脑娱乐、Quantic Dream [49]
超能殺機:兩個靈魂 互動式電影动作冒险 2013年10月8日 [50]
底特律:變人 互動式電影动作冒险 2018年5月25日 PlayStation 4、Microsoft Windows 索尼互动娱乐、Quantic Dream [22]
注释
  1. 在北美发行时,原版名The Nomad Soul改为Omikron: The Nomad Soul。凯奇认为发行商对其市场缺乏信心,表示这造成了销量不佳。[1]
  2. 在北美发行时,原版名Fahrenheit改为Indigo Prophecy。凯奇指责发行商没有看到其市场潜力。[1]

参考资料

  1. . The Market for Computer & Video Games. 2011-09-28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2. Wilms, Elisa. . IGN. 2018-05-21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7).
  3. Batchelor, James. . GamesIndustry.biz. 2016-10-26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7).
  4. Quantic Dream [@Quantic_Dream]. (推文). 201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7) Twitter.
  5. . Infogreffe. [2020-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9).
  6. Staff. . Edge. 2013-09-21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8).
  7. Gibson, Ellie. . Eurogamer. 2005-03-17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7).
  8. Murphy, Richard. . GamesRadar. 2013-10-07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7).
  9. . Quantic Dream.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4).
  10. Robinson, Martin. . Eurogamer. 2012-03-07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8).
  11. . Metacritic.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4).
  12. Dutton, Fred. . Eurogamer. 2011-03-16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21).
  13. Audureau, William. . Le Monde. 2018-01-14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4).
  14. Brightman, James. . GamesIndustry.biz. 2012-07-05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7).
  15. . Metacritic.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16. Caballero, David. . Gamereactor. 2018-07-16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7).
  17. Gaston, Martin. . GameSpot. 2013-03-22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2).
  18. Funk, John. . Polygon. 2013-06-11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5).
  19. . Vicon. 2014-04-17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0).
  20. Goldfarb, Andrew. . IGN. 2015-10-27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8).
  21. de Fondaumiere, Guillaume. . PlayStation Blog. 2018-04-23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3).
  22. Cage, David. . PlayStation Blog. 2018-03-01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3).
  23. Grubb, Jeff. . GamesBeat. 2018-06-21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2).
  24. Quantic Dream [@Quantic_Dream]. (推文). 2019-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8) Twitter.
  25. Purchese, Robert. . Eurogamer. 2018-01-15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0).
  26. Inside PlayStation. . YouTube. 2016-08-18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6).
  27. McWhertor, Michael. . Polygon. 2019-01-29 [2019-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9).
  28. Crecente, Brian. . Variety. 2019-01-29 [2019-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4).
  29. Webster, Andrew. . The Verge. 2019-03-20 [2020-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1).
  30. Bailey, Dustin. . PCGamesN. 2019-05-16 [2020-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6).
  31. McAloon, Alissa. . Gamasutra. 2020-02-14 [2020-02-14].
  32. Gibson, Ellie. . Eurogamer. 2013-03-21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4).
  33. Welsh, Oli. . Eurogamer. 2010-02-17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7).
  34. Ingham, Tim. . Computer and Video Games. 2011-03-03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05).
  35. Staff. . Edge. 2012-07-02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31).
  36. Gallagher, James. . PlayStation Blog. 2011-03-18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20).
  37. Hanson, Ben. . Game Informer. 2013-09-26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6).
  38. Goanec, Mathilde; Israel, Dan. . Mediapart. 2018-01-14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2).
  39. Kalash, Maria. . Canard PC. 2018-01-14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2).
  40. Phillips, Tom. . Eurogamer. 2018-07-26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6).
  41. Schreier, Jason. . Kotaku. 2018-04-23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8).
  42. Dealessandri, Marie. . GamesIndustry.biz. 2019-12-03 [2020-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6).
  43. Sarkar, Samit. . Polygon. 2016-01-15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5).
  44. . Square Enix Store. 史克威尔艾尼克斯. [2018-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4).
  45. . Aspyr. [2020-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0).
  46. Matulef, Jeffrey. . Eurogamer. 2016-06-17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8).
  47. O'Brien, John. . PlayStation Blog. 2015-06-16 [201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7).
  48. n之领域. . 电玩巴士. 2019-03-21 [2019-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1) (中文(简体)‎).
  49. Cardona, Cristian. . PlayStation Blog. 2010-01-08 [2018-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2).
  50. Osgood, Derek. . Playstation.com. 2013-03-01 [2013-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4).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