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ARE X:X JAPAN重生之路

WE ARE X:X JAPAN重生之路》(英語:)是一部2016年獨立製作的音樂紀錄片,內容關於日本重金屬樂團X JAPAN及其團長YOSHIKI的傳記[1]。由史蒂芬·凱亞導演,2016年1月23日在美國日舞影展首映,獲得「最佳紀錄片剪輯獎」[3]

WE ARE X:X JAPAN重生之路
台灣中文版電影海報
基本资料
副标题X JAPAN的生與死
日本傳奇視覺系搖滾樂團生死分合記事
导演史蒂芬·凱亞
监制
  • 喬納森·麥克霍
  • 喬納森·普拉特
  • 約翰·巴特克
  • 黛安·貝克爾
主演YOSHIKI
配乐X JAPAN
主題曲〈La Venus〉、〈Jade
摄影
  • 肖恩·柯比
  • 約翰·馬林圭
  • 上綱麻子
  • 約翰·馬林圭
制片商激情製片
片长96分鐘[1]
产地
语言
官方网站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2016年1月23日 (2016-01-23)日舞影展
  • 2016年10月21日 (2016-10-21)(美國)
  • 2017年2月28日 (2017-02-28)(英國)
  • 2017年3月3日 (2017-03-03)(日本)
  • 2017年4月21日 (2017-04-21)(台灣)
[2]
发行商草稿電影 美國
漫畫娛樂 英國
翻面映畫 臺灣
票房31,319美元
(美國,2016年11月6日)[1]
前作与续作
续作
電影預告
《WE ARE X:X JAPAN重生之路》正式預告,20170421勢在必行 - YouTube

劇情簡介

影片以「日本樂團至美國公演」為切入點,導演史蒂芬·凱亞對樂團成員與相關人士進行深入訪談,也將團長YOSHIKI提供高達上千小時的X JAPAN歷年各種影像檔案,經過整理後收錄至片中[4]。導演透過鏡頭敘述X JAPAN的樂團之路一直伴隨著悲劇,YOSHIKI在10歲時父親自殺[5],而他的童年好友、也是樂團主唱TOSHI被邪教組織「洗腦」,導致樂團在1997年解散[6],而吉他手HIDE五個月後意外死亡[7],前貝斯手TAIJI於2010年與樂團重聚演出後,又在2011年離奇逝世[8]。但隨後,X JAPAN仍完成了亞洲歐洲美洲巡演等海外活動,與西方世界種族偏見語言隔閡戰鬥[9],並成功登上音樂人的指標場地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演出,證明樂團仍有足夠的勇氣克服悲痛。

出演人員

製作

創作原因

威廉·莫理斯奮進娛樂經紀人馬爾克·蓋革遊說YOSHIKI多年,希望他能首肯拍攝一部關於X JAPAN的紀錄片。起初YOSHIKI因不願回想起昔日的痛苦記憶,因此非常掙扎[13]。為求能夠真實呈現樂團故事,最後他指定導演必須由不熟悉X JAPAN的人擔任,才真正開始進行這項工作[4]。紀錄片是從2014年秋天,X JAPAN準備舉行首次麥迪遜廣場花園公演之際開始正式跟拍[14],紀錄片於2015年7月4日宣布完成[15]

拍攝過程

YOSHIKI並未直接參與紀錄片的製作,完全交由專業團隊進行拍攝與剪輯[4]。曾拍攝過新好男孩滾石樂隊紀錄片的導演史蒂芬·凱亞表示,他從未聽說過X JAPAN。但是在為他們拍攝紀錄片時,他便開始為這個樂團深深著迷[16]。史蒂芬也說,他13或14歲之前很喜歡聽英國重金屬新浪潮的音樂,但是聽了X JAPAN的音樂也立即被吸引,而他對於以前從未聽說過這支樂團感到驚訝。拍攝後,他也與一些樂團成員保持著聯繫[16]。他表示,由於YOSHIKI提供給他X JAPAN幾十年來累積的各種影像,因此才有充分的資料和檔案可以挖掘利用[17]。導演還透露,他受到美國電影人大衛·林區的影響很深,因此當YOSHIKI提到自己一直在扮演雙重身分 — 外在堅強和內在脆弱的兩個角色後,產生了深刻的靈感[18]。他說,最難的是編輯,需要試圖平衡所有的成員、音樂,和YOSHIKI戲劇性的人生和音樂職涯[16]

名稱

紀錄片的名稱由來是樂團的歌曲〈X〉,此曲在現場表演中途時都會固定和觀眾互動,齊聲高喊「We Are X」。通常是主唱TOSHI喊「We Are?」,然後觀眾會回應「X!」[19]

高雄電影節翻譯為《X Japan:永劫回歸》,台灣電影發行商「翻面映畫有限公司」則翻譯為《》。

參展、公映與發行

2016年10月25日,導演史蒂芬·凱亞YOSHIKI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電影記者會上接受問答活動。

紀錄片於2016年1月23日在美國猶他州帕克城舉辦的日舞影展中首映,YOSHIKI和電影團隊參加紅地毯儀式,並在首映前舉行採訪問答活動。影片在該影展內另外進行了幾次播映[20]。2016年3月16日,紀錄片於西南偏南藝術節公映[21]。紀錄片原定於2016年3月12日在倫敦公映,並稱呼當天為「X之日」,配合X JAPAN在溫布利體育館的首次演出[15]。然而,因吉他手PATA因大腸憩室症及血栓症而緊急入院治療,該演唱會與紀錄片公映的計畫推遲整整一年[22]

紀錄片之後陸續參展,包括:2016年6月5日的西雅圖國際電影節莫斯科節拍電影節、2016年6月12日的上海國際影展、2016年7月28日的瓜納華托國際電影節、2016年8月13日的堤川國際音樂電影節、2016年8月21日的香港夏日國際電影節、2016年9月3日的新加坡設計電影節、2016年10月1日的溫哥華國際電影節、2016年10月8日的倫敦影展、2016年10月21日的凱里電影節、2016年10月27日的霍夫國際電影節、2016年11月1日的大力士國際電影節、2016年11月5日的高雄電影節、2016年11月11日的布倫瑞克國際電影節、2016年11月17日的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洛克曼蒂搖滾電影節、2016年11月18日的卡加利獨立電影節、2017年1月27日的哥登堡電影節、2017年1月28日的杜林聞聲電影節、2017年2月17日的伊斯坦堡獨立電影節等等[23]

院線則是2016年10月21日起在美國上映、2016年12月8日起在香港上映、2017年2月28日起在英國上映、2017年3月3日起在日本上映、2017年3月5日起在法國上映、2017年3月23日起在泰國上映、2017年3月29日在捷克上映、2017年4月21日起在台灣上映、2017年5月25日起在韓國上映[23]

紀錄片的美國市場授權予草稿電影公司發行[24]。2016年10月21日在美國洛杉磯新藝戲院正式上映,YOSHIKI和導演史蒂芬·凱亞蒞臨現場接受媒體採訪[25][26]。紀錄片的家庭錄影帶發行權由木蘭影業公司購得[27],該公司於2017年4月25日在美國、百慕達巴哈馬發行藍光光碟、DVD和數位高解析版本[28],額外收錄刪減訪談片段與三首音樂影像[29]。英國市場則授權予漫畫娛樂公司發行,該公司於2017年5月22日發行藍光光碟和DVD版本[30]

評價與獎項

在首映之前,美國音樂雜誌《滾石》將本片列為「二十五部最期待的日舞影展電影」之一,並將X JAPAN評為「具有大衛·鮑伊精神的鐵娘子[31]。英國時尚雜誌《Dazed》將本片列為「2016年度必看的音樂紀錄片」之一[9]雅虎音樂將本片列為「2016年度十大最佳音樂紀錄片」第四名[32]。紀錄片於日舞影展中提名為「最佳紀錄片」,最終獲得了「最佳紀錄片剪輯獎」[33]。之後在西南偏南藝術節中也獲得「觀眾票選最佳片頭設計獎」[34]。在2016上海國際影展中,本片獲提名「金爵獎[35]。在第22屆評論家選擇獎中,本片獲提名「最佳音樂紀錄片獎」[36]。美國線上電影資料庫IMDb將此片評為8分(滿分10分)[1]。美國電影評論網站爛番茄上,本片的正面評價比例為82%,另外有92%的網站用戶表示喜歡[37]。台灣新聞雜誌《壹週刊》在第830期中給予84分的評價。

美國新聞雜誌《新聞週刊》寫道:「這部電影迫使我們面對問題、解決困難,痛苦在藝術中的必然作用,以及音樂如何成為救贖的力量。對於歌迷來說,音樂家們用這些歌曲實現了」,並將本片稱為「歷年日舞影展最令人振奮的電影之一」[38]。美國娛樂雜誌《好萊塢報導》寫道:「雖然這部電影確實涵蓋了X JAPAN兩位成員的死亡,以及創始成員的『洗腦』,但導演寧願在紐約花更多的時間繞在YOSHIKI身邊拍攝,使得這部電影對樂團本身的洞察力非常稀少[10]」。加拿大音樂雜誌《Exclaim!》發表了類似的評論,認為影片主軸偏向故事和訪問,只能討好資深樂迷,其他人則會離開戲院,並註明英文字幕中有錯字。不過,該雜誌仍給了本片8分(滿分10分)好評[39]。英國《衛報》給予本片三顆星(滿分五顆星)的評價,並寫道:「對崇拜抒情搖滾的樂迷和音樂研究者來說,這是一部非常特別、值得觀賞的影片。有很多關於死亡和青春熱血的探討,但影片主要的焦點仍是鼓手YOSHIKI的悲傷回憶」[40]

加拿大電影雜誌《Screen Anarchy》則表示:「影片滿是秘辛,就算不是歌迷、甚至根本沒聽說過X JAPAN的人,都會喜歡這部電影」[41]。台灣影評人孫志熙寫道:「何為X JAPAN此團與YOSHIKI此人的核心?簡言之即是『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所以劇情設計上必然要使用恢弘大敘事與之匹配,『對死與重生的思考』便名正言順成為主軸,同時這個極度日式的母題,也只有日本人尤其是藝術工作者最能精準詮釋」[42]

美國電影評論網站IndieWire認為:「這是日本最重要的音樂電影,我們西方人大多數都不知道X JAPAN的搖滾革命、和宗教般的巨大力量。重新審視樂團現今的狀態和他們令人難以置信的悲劇歷史,他們似乎同時擁有許多美好的友誼和悲戚的痛苦回憶,這是真正動人的軼事回憶。看到YOSHIKI因傷注射、戴頸套、藥物治療,依然渾身散發出魯莽的活力,這是用藝術超越人體極限最純粹的例子之一,他也成為一個神聖的英雄。樂團的故事比電影本身更為偉大,特別是因為電影製作人的目標不僅僅是捕捉樂團的精髓,而且還想告訴那些不熟悉X JAPAN的人,他們是誰、為什麼他們的成功復出至關重要」[43]

盜版

中國網站上流傳的盜版來自上海國際影展的影展刪減版本,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取得完整授權的地區,高雄電影節是全世界第一次播放院線版的影展。2017年4月21日起在台灣各戲院播映的也是完整的正式院線版,而威秀影城更在上映首三日播放全球唯一的映後彩蛋「YOSHIKI赤子之心篇」[44]

配音音樂

紀錄片主題曲〈La Venus〉於2017年初由索尼音樂娛樂旗下的遺贈唱片發行為單曲,該曲獲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最佳原創歌曲獎[45][46]

原聲帶

X JAPAN - We Are X
X JAPAN原声带
发行日期2017年3月3日
类型電影配樂(重金屬交響金屬
时长78:41
唱片公司遺贈唱片索尼音樂娛樂
YOSHIKI
排行榜最高名次
《X JAPAN - We Are X》電影原聲帶
曲序曲目作曲时长
1.La Venus(原聲版本)YOSHIKIYOSHIKI4:40
2.Kurenai(from THE LAST LIVEYOSHIKIYOSHIKI5:38
3.Forever LoveYOSHIKIYOSHIKI8:38
4.A Piano String in Es Dur YOSHIKI1:51
5.DahliaYOSHIKIYOSHIKI7:58
6.Crucify My LoveYOSHIKIYOSHIKI4:32
7.Xclamation HIDE 與 TAIJI3:54
8.Standing Sex(from X Japan ReturnsMiyuki IgarashiYOSHIKI4:45
9.TearsHitomi Shiratomi 與 YOSHIKIYOSHIKI7:12
10.Longing ~切望の夜~YOSHIKIYOSHIKI5:12
11.Art of Life(第三樂章)YOSHIKIYOSHIKI4:39
12.Endless Rain(from THE LAST LIVEYOSHIKIYOSHIKI7:06
13.X(from THE LAST LIVEHitomi ShiratomiYOSHIKI6:35
14.Without You原音樂器YOSHIKIYOSHIKI6:01


日本版附贈曲目
曲序曲目
15.Rusty Nail(from Dahlia Tour Final ~無謀な夜~
16.Forever Love(from THE LAST LIVE

參考資料

  1. . IMDB. [2017-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2) (英语).
  2. . IMDB. [2017-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30) (英语).
  3. . 威秀影城. [2017-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5) (中文(台灣)‎).
  4. . KKBOX. 2017-04-04 [2017-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3) (中文(台灣)‎).
  5. . 女性自身. 2009-07-07 [2016-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日语).
  6. . Antiquiet. 2014-10-14 [2016-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8) (英语).
  7. . Fort Worth Weekly. 1998-11-02 [201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5) (英语).
  8. . TAIJI Official Web Site. [2016-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7) (日语).
  9. . Dazed. [2016-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5) (英语).
  10. . 好萊塢報導. 2016-01-23 [2016-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5) (英语).
  11. Wolf, Ian. . On The Box. 2016-10-07 [2016-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0) (英语).
  12. Stephen Kijak. (紀錄片). Drafthouse Films. 2016-10-21 (英语).
  13. . VROCKHK. 2016-05-10 [2017-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3) (中文(台灣)‎).
  14. . Deadline.com. 2014-10-02 [2016-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08) (英语).
  15. . Loudwire. 2015-07-15 [2016-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3) (英语).
  16. . Park Record. 2016-01-19 [2016-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2) (英语).
  17. . Variety (magazine). 2016-01-22 [2016-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6) (英语).
  18. . Filmmaker (magazine). 2016-01-23 [2016-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0) (英语).
  19. . CNN. 2010-10-05 [2016-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5) (英语).
  20. . Loudwire. 2016-01-20 [2016-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3) (英语).
  21. . The Verge. 2016-02-02 [2016-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2) (英语).
  22. . Blabbermouth.net. 2016-02-03 [2016-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4) (英语).
  23. . WE ARE X. [2017-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3) (英语).
  24. . Variety (magazine). 2016-08-01 [2017-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英语).
  25. . 動畫新聞網. [201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6) (英语).
  26. . Landmark Theatres. [201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0) (英语).
  27. . Loudwire. 2017-01-27 [2017-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7) (英语).
  28. . Jame World. 2017-01-26 [2017-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9) (英语).
  29. . WE ARE X. [2017-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6) (英语).
  30. Wolf, Ian. . Anime UK News. 2017-04-11 [2017-04-12] (英语).
  31. . 滾石. 2016-01-15 [2016-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6) (英语).
  32. . 雅虎音樂 date = 2016-12-20 accessdate = 2017-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8) (英语).
  33. . Deadline.com. 2016-01-30 [2016-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31) (英语).
  34. . Brave Words & Bloody Knuckles. 2016-03-24 [2016-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8) (英语).
  35. . 動畫新聞網. 2016-06-27 [2017-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英语).
  36. . 評論家選擇獎. 2016-10-10 [2016-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2) (英语).
  37. . 爛番茄. [2017-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3) (英语).
  38. . 新聞週刊. 2016-01-25 [2016-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6) (英语).
  39. . Exclaim!. 2016-01-25 [2016-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9) (英语).
  40. Pulver, Andrew. . 衛報. 2017-02-24 [2017-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4) (英语).
  41. Koehnew, Alex. . Screen Anarchy. 2017-02-01 [2017-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3) (英语).
  42. . 大人物DAMANWOO. 2017-04-08 [2017-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2) (中文(台灣)‎).
  43. . IndieWire. 2016-01-29 [2017-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3) (英语).
  44. . 翻面映畫. [2017-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30) (中文(台灣)‎).
  45. .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 2016-12-13 [2016-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6) (英语).
  46. . Tokyo Hive. 2016-12-27 [2016-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8).
  47. . Oricon Style. Oricon. [2017-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8日) (日语).
  48. . Gaon Chart. Gaon Chart. [2017-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2).
  49. . 英國專輯排行榜. [2017-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4月13日) (英语).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