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身
分身(德語:;「面貌极相似的人」、doppelga(e)nger、分身體、生魂)本意是指某一生者在二地同時出現,由第三者目睹另一個自己的現象。該存在與本人長得一模一樣,但不限定為善或惡。民間傳說當自己見到自己的分身,代表「其人壽命將盡」。在歷史記載上,據說美國第16屆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與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等名人曾經見過自己的分身。另一種說法是:罹患腦癌的病人喪失了自我認識的感覺,而會感受到好像有肉體以外的「另一個自己」存在。換句話說也可以想成是腦部發生某種功能障礙,死期將盡的人看到了分身,而出現「見到另一個自己的人將會不久於人世」這樣的說法。不過該說法仍然只是推測,因為有過「由第三者目擊到分身」的案例,與前述說法會有不合邏輯的部分。總體而言,分身大抵上被視為神秘學的現象。
其他
- 傳說中佛道教的神通者擁有分身。
- 傳說中忍者擁有製造多個分身的法術。
虛構作品
有關分身的題材經常在虛構作品中出現,其中有許多為了不良目的變身成特定人士或生物的描寫。
文學
- 陳玄祐的《離魂記》
- 布拉姆·斯托克的《德拉库拉》(Dracula)
- 弗拉基米爾·納博可夫的《羅莉塔》(Lolita)
-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分身者》(Двойник, 1846)
- 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 愛倫·坡的《威廉·威爾遜》()
- 羅伯·路易斯·史蒂文生的《化身博士》()
- 奧斯卡·王爾德的《道林·格雷的肖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 約翰·羅納德·魯埃爾·托爾金的《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
- 史蒂芬·金的《黑暗之半》()
- 保羅·奧斯特的《紐約三部曲》(The New York Trilogy)
- 馬歇爾·埃梅的《分身》()
- 漢斯·海茲·愛華斯的《布拉格大學生》(The Student of Prague)
- 《》選錄:海因里希·海涅詩《》()
- 麥克·理察森(Michael Richardson)編《DOUBLE/DOUBLE》
- 山本文緒的《藍,或另一種藍》
- 东野圭吾的小说《分身》
電影
- 喬登·皮爾的《我們》(),2019。
- 安里麻里的《二重身/雙生靈》(/Bilocation),2014。
- 丹尼斯·維勒弗的《雙面危敵/世上另一個我/潛意識雙重人格》(),2013。
- 戴倫·艾洛諾夫斯基的《黑天鵝》 (),2010。
- 史蒂芬·索德柏的《索拉里斯星》(),2002。
- 柴田一成執導、清水崇監修的《鏡中幽靈》(),2002年。
- 大衛·林奇的《穆赫蘭大道》(),2001。
- 《大開眼戒》(),1999。
- 《蛇眼》(),1998。
- 史丹利·庫柏力克的《闪灵》(),1997。
- 丹尼·特乔的《生魂》 (),1993。
- 艾維·奈許的《生魂》(),1993。
- 大衛·柯能堡的《雙生兄弟》(),1988。
- 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的《兩生花》(),1991。
- 布萊恩·狄·帕瑪的《替身》(),1984。
- 亞佛烈德·希區考克的《火車怪客》(),1951。
- 黑澤清的《分身奇譚》()
- 林愛華的《安娜、安娜》()
電視劇
- 假面騎士KABUTO()
- 其中出現具有擬態成人類的能力的地球外生物Worm。
- 假面騎士AGITO()
- 當天蠍座排列成十字架形狀時,天蠍座的人會目睹和自己長得一樣的人,原因不明地接連自殺。
- 老爸老妈的浪漫史(How I Met Your Mother)
- 曾经在不同场合出现过五个主角的分身。
- 吸血鬼日記(The Vampire Diaries)
- Tatia Petrova﹑Katerina Petrova和Elena Gilbert互为分身。Amara Petrova為其千年未死去祖先。
- 雙璧傳說(台劇)
- 在這個地球的某個角落,必然有一個長的跟你完全一樣卻無血緣關係的人;無論如何你們二人都不能碰面,一旦相識,法老王的處罰必定降臨……
- 日剧《分身》 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小说分身。
- 台剧《终极系列》
- 每个不同的时空当中都有个自己的分身例如金时空的汪大东,铁时空的夏天,银时空的孙策和铜时空的zack都是彼此的分身。
動漫畫
- 火影忍者
- 靈異教師神眉()中的角色稻葉鄉子曾發生幽體剝離的二重身現像。
- 分身奇譚()
- 黑神
- 真·女神轉生 惡魔之子中出現的無固定外型生物,但是能夠將外型變化成第一眼見到它『實體』的對象
- 超能力大戰中女主角夏娃專屬的特殊能力ドッペルゲンガー
- 天川天音的否定公式
- 庫洛魔法使中的「鏡」牌曾以女主角"另一個自己"的樣貌出現,劇中也有討論到分身論。
- 死神的使用說明書中第四章"分身日和"裡 女主角突然因不明原因而有的
- 哆啦a夢中有一種道具為一分為二刀,可把使用者分成二個人,但是體積會越分越小
- Keroro軍曹中其中一個角色Dororo懂得分身術
- 暗殺教室中的主角殺老師
- 全职猎人中的武斗家卡華石鬥郎,拥有分身的念能力
- ALDNOAH.ZERO第2期中的火星甲冑騎士ORTYGIA,固有能力為製造多個分身,而且其分身全都是真的。
- 怪談餐館動畫第22集收錄實習教師出現分身現像的故事。
- 約會大作戰中時崎狂三透過天使[刻刻帝]可透過消耗自身時間製造過去的自己並維持其存在
遊戲
- 科樂美《惡魔城》系列
- Capcom《》
- 《魔導物語》、《ぷよぷよ~ん》的分身角色
- 《》的假主角
- ASCII的RPG冒險遊戲《moon》
- 《仙境傳說》的MVP頭目--死靈
- 《.hack//G.U.》〈〉破關後
- 《11eyes -罪與罰與贖的少女-》
- ATLUS《真.女神轉生》系列
- 《瑪奇》G10 光與影的Boss
- 《Metal Gear Solid 4: Guns of the Patriots》Boss戰中Liquid Ocelot
- 《Devil May Cry 3》中M17的Boss
- 《东方凭依华》的宇佐见堇子
- 《Fate/Grand Order》的Assassin从者燕青
參考文獻
- Otto Rank. The Double: A Psychoanalytic Study. 1925 (written 1914). (英文)
- Rodney Davies. (2001). Doubles: The Enigma of the Second Self. Robert Hale Ltd. ISBN 978-0709061182 (英文)
- Gerald Bär: Das Motiv des Doppelgängers als Spaltungsphantasie in der Literatur und im deutschen Stummfilm. Editions Rodopi, Amsterdam / New York, NY 2005, ISBN 978-90-420-1874-7. (德文)
- Ingrid Fichtner (Hrsg.): Doppelgänger. Von endlosen Spielarten eines Phänomens. Haupt, Bern / Stuttgart / Wien 1999, ISBN 3-258-06000-2 (= Facetten der Literatur, Band 7). (德文)
- Christof Forderer: Ich-Eklipsen. Doppelgänger in der Literatur seit 1800. Metzler, Stuttgart / Weimar 1999, ISBN 3-476-45209-3. (德文)
延伸閱讀
- Brugger, P; Regard, M; Landis, T. (1996). Unilaterally Felt ‘‘Presences’’: The Neuropsychiatry of One’s Invisible Doppelgänger. Neuropsychiatry, Neuro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Neurology 9: 114-122.
- Keppler, C. F. (1972). The Literature of the Second Self.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 Maack, L. H; Mullen, P. E. (1983). The Doppelgänger, Disintegration and Death: A Case Report. Psychological Medicine 13: 651-654.
- Miller, K. (1985). Doubles: Studies in Literary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Rank, O. (1971,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German, Der Doppelgänger, 1914). The Double: A Psychoanalytic Study.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 Reed, G. F. (1987). Doppelgänger. In Gregory R. L.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Mi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200–201.
- Todd, J; Dewhurst, K. (196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oppelgänger (Hallucinatory Double) in Folklore and Neuropsychiatry. Practitioner 188: 377-382.
- Todd, J; Dewhurst, K. (1955). The Double: Its Psycho-Pathology and Psycho-Physiology.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22: 47-55.
外部連結
查询維基詞典中的或者。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