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í

”是流傳於四川盆地的兩個複雜漢字“”和“”,其內部結構與“”字類似。類似結構的漢字流傳於十多個省市,300多年來均有出現,卻僅限民間相傳,從無傳統典籍收錄。

重慶一帶的「zuí」字[1]
四川一帶的「zuí」字[1]
潮州話地區的「soih4」字[2][3]
𰻞𰻞麵的「𰻞」字(從「戈」)

重慶一帶的“”字和四川一帶的“”字,均念為“zuí”,即當地方言中的“賊”,意指強盜。為了方便記憶,它們同樣也有歌謠對應,重慶一帶“”字歌謠為:“一點一橫長,二字下來口字方;兩邊絲繞繞,拉根板凳來坐倒;你也長,我也長,中間夾個馬兒郎;心字來打底,月字來包牆,打個金鉤銀鉤掛衣裳。”四川一帶“”字的常見歌謠為:“一點一橫長,二字口言旁;絲繞對絲繞,長對長,中間一個馬兒郎。心在底,月在旁,兩個鉤鉤照月亮。”綿陽一帶為“……兩邊絲繞繞,馬兒郎,長又長,心字底,月字旁,扯根金鉤鉤掛衣裳,揀砣石頭砸你娘。”巴中一帶為“……兩橫下麵口字方;兩邊絲繞繞……你也長,我也長,中間來個馬大王;用心來打底,用月來相伴,金鉤銀鉤掛衣裳。”臺灣一帶 “一點一橫長一兩口在言旁兩邊糸繞繞,中間坐個馬大娘,你也長我也長,心在底,月在旁,打個金勾掛衣裳,揀起一塊石頭甩過了牆。”在當地鄉村中人人均能背誦。[1][4]

無論哪個寫法,此字的字形都跟「𰻞𰻞麵(麵)」的「」字相似,不少部件都一樣,大眾常把兩字相提並論。

有觀點認為,這些漢字與明朝末年東南沿海地區剛剛興起的洪幫圖符十分類似,可能為洪幫隱語秘符,由於洪幫各派系從南至北擴展傳播,而將該圖符傳播各地,尤其是四川盆地,演化為漢字。[1]

洪幫開香堂所掛圖符

現存資料中顯示,洪幫興起初期,東南沿海一帶的開香堂佈置中有圖符與四川盆地流行的“”和“”兩字幾乎完全相同。由於洪幫歷來多有組裝秘字作為隱語的傳統洪幫傳統上有“一片丹心”、“反清”、“復明”等詞構成的組裝字。,則可用拆字法解讀該圖符:[1]

洪幫開香堂,其右上角掛有圖符[5]
  • 上部“亠、二、口、糸、糸”與下部“心”(小篆體)構成了繁體的“”字,指“留戀”“”字的傳統寫法中,常將“亠”頭擴大覆蓋全字。見書法字典: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左右兩旁的“月”與“戈”(或“刂”)在圖符中原為對稱形狀,如新月初升,指“月”“月”字的甲骨文金文中常寫作鉤狀新月樣式。,省寫代指“明(朝)”。
  • 中部的“馬”、“長”與下的“辶”,隱含“一馬當先”、“馬行千里”、“長途跋涉”之類含義。

因此,圖符中可能隱含“留戀大明,一馬當先”之意。在傳播過程中,可能緩慢發生變化,最終演化成為當地民間字元,傳播越遠,其字型變化可能越大。可以看出,四川盆地的“”和“”兩字省略了“辶”,而陝西的“”字增加了“穴”字頭。

有趣的是,這個字流傳到潮州話地區時,被當地民眾認爲跟「戀愛」的「戀」字同義,不過讀音不同,在江夏懋亭氏編著的《彙集雅俗通十五音全本》中,收入潮州話「雞」部(oi)、「時」母(s)、陰入調,讀音爲「soih4」,與當地話「𩐅椅腳」、「𩐅齒縫」的「𩐅」字同音[2]。根據《潮汕十八音字典普通話對照》,此字與「戀」字是同義不同字、不同音,各部件皆能解釋戀愛的狀態:「言」談,是戀愛的中心;「絲」是「纏綿」二字的偏旁;「日」、「月」與兩個「長」代表時時刻刻、長長久久;戰「馬」與「干戈」反映三角戀與情敵爭持的情況。當地人認爲此字形將戀愛描述得錯綜複雜、淋漓盡致[3]

對比四川盆地一帶的「zuí」字,以及洪幫開香堂的圖符,這個「soih4」字亦十分相似,只是多了「日」和「干」兩部件。如果洪幫圖符中嘅「月」是「明朝」(大明)的「明」字嘅省寫,「soih4」的寫法就是「日」與「月」齊現。而「干」和「戈」皆是武器。可以相信此「soih4」字的字形,也是同一來源[6]。這個「soih4」字尚未獲統一碼收錄。王謝揚(Xieyang Wang)在2017年已向Unicode申請收入此字。[7]

參見 

註釋

  1. 余雲華. . 民俗研究. 2002, (02).
  2. 江夏懋亭氏:《匯集雅俗通十五音全本》,1916年,頁14。
  3. 楊揚發:《潮汕十八音字典普通話對照》,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頁21,ISBN:7-81036-134-1
  4. 王純五. . 四川: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3: 71. ISBN 7-220-02058-9.
  5. 郭緒印.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67. ISBN 7-208-02244-5.
  6. . [2020-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7. 王謝揚:Proposal to add one ideograph used in Teochew Dialects to UAX #4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7年4月3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