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丹奖

一丹奖是一個全球性的教育單項獎[1],目的是表彰及支持推动为教育研究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2]一丹獎下設兩個獎項:一丹奖教育研究奖一丹教育发展奖[3]一丹獎由腾讯主要创始人陈一丹於2016年创立,並由25亿港元的独立慈善信托运作及管理。[2]得奖人會获颁一枚纯金奖牌及3000万港元奖励,其中一半为奖金,另一半为支持推动教育研究或项目的资金。[4]

歷史

2016年,创始人陈一丹(Charles Chen)设立一丹基金会及一丹奖,旨在推动全球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在腾讯任职期间已经开始关注慈善事业,并持续地为支持和推进教育研究和发展做出贡献。[5]首屆一丹獎得獎者於2017年9月19日在香港公佈。[6]

一丹奖基金会

一丹奖由一丹奖基金会运作、管理及监督。

董事會

董事会的成员有:

顾问委员会

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有:

  • 一丹奖顾问委员会主席:唐虔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教育部前助理总干事[11]
  • 一丹奖顾问委员会召集人:程介明香港大学荣誉退休教授
  • 一丹奖顾问委员会成员:
    • Dankert Vedeler-挪威教育及研究部助理总干事
    • Manzoor Ahmed-孟加拉BRAC大学荣休教授
    • Jamil Salmi-國際高等教育專家[12]、前世界银行高等教育统筹
    • Marc S. Tucker美国全国教育与经济研究中心榮譽主席及傑出高級研究員[13][14]

提名

一丹奖邀请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专业协会以及个人思想领袖提名候选人。在特殊情况下,亦允许自荐提名。被提名者可以是个人或不超过三人的团队,包括但不限于教师、研究人员、学者、政策制定者[15],或其他相关人士。不接受追认提名,但未获奖的提名者可以在下一年重新被提名。

评审標準

按以下四项标准进行评估:具远见、富创新精神、具改革能力、具可持续性。

评审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负责筛选提名和选拔获奖者。它由两个独立的评审小组组成。评审委员会成员分别为:

  • 一丹獎評審委員會主席:松浦晃一郎-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 一丹教育研究獎評審小組主席:Andreas Schleicher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教育與技能總監[7][16]
  • 
一丹教育發展獎評審小組主席:Dorothy K. Gordon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民信息計劃主席[7][17]
  • 一丹奖教育研究评审小组成员:
    • 布魯斯·艾伯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校长嘉许科学与教育领导主席(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学)
    • Gerd Gigerenzer-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發展與教育研究所哈爾丁風險認知研究中心主任[18]
    • Felice J. Levine-美國教育研究協會總幹事[19]
  • 一丹教育发展奖评审小组成员:

奖牌和奖金

一丹奖奖牌

获奖者将获得一枚纯金奖牌及奖金奖励。奖牌由设计师靳埭强打造,其中一面用书页的图案象征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另一面则以一丹奖基金会的标志为主体,融入松树、山石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元素。[21]两位获奖者分别获得1500万港元的现金奖励以及1500万港元的项目基金,奖金来自于3.2亿美元的捐赠。[22]

全球教育未來指数

2017年9月19日,一丹奖基金会发布了首个「全球教育未来指数」(Worldwide Educating for the Future Index),由該基金会委托经济学人智库(EIU)制定。该指数基于教育政策、教学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三个主要范畴制定了16项指标,围绕如何培养下一代的未来所需技能,对占全球88%国内生产总值和全球77%人口的35个经济体进行了评估[23]。该指数考察了下一代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的优缺点,为各经济体制定教育蓝图提供参考。[24]

首屆颁奖公告和峰会

2017年一丹奖峰会

一丹奖首批获奖者于2017年9月19日在香港宣布。[24]首次峰会于2017年12月11日在香港举行[25],主題為「改进教育:把握未来,还看今天」[26]。出席者有切丽·布莱尔妇女基金会创始人切丽·布莱尔、沙特阿拉伯教育部部长艾哈迈德·艾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唐虔、腾讯集团总裁刘炽平等。

歷屆得主

年份教育研究奖教育发展奖
2017年[27]卡罗尔·德韦克()薇奇·科尔波特()
2018年[28] 拉里·赫奇斯() 阿南特·阿格瓦爾()
2019年[29] 烏莎·戈斯瓦米() 法茲勒·哈桑·阿貝德()

參考資料

  1. . [2019-09-20].
  2. . [2017-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8).
  3. . [2017-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8).
  4. 龍的傳人:華人青年如何引領全球發展. . 超媒體出版有限公司. 2020-02-01: 101. ISBN 978-988-8479-85-6 (中文(香港)‎).
  5. . 2017-09-21 [2017-12-08].
  6. 于岄鳴. . news.wenweipo.com. 香港文匯網. 文匯報. 2017-12-10 [2020-05-08] (中文(香港)‎).
  7. . [2020-05-26] (中文(香港)‎).
  8. . [2020-06-04].
  9. . [2020-06-04].
  10. . [2020-06-04].
  11. . [2020-05-29].
  12. . [2020-05-29].
  13. . [2020-05-29].
  14. . [2017-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9).
  15. . [2020-05-29] (中文(香港)‎).
  16. . [2020-05-29].
  17. . [2020-05-29].
  18. . [2020-05-29].
  19. . [2020-05-29].
  20. . [2020-05-29].
  21. . [2017-12-08].
  22. . [2017-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8).
  23. . [2017-09-20].
  24. . [2017-12-08].
  25. . [2017-12-08].
  26. . [2017-12-12].
  27. . 2017-09-21 [2017-12-08].
  28. . Yidan Prize Foundation. [2020-05-08] (中文(香港)‎).
  29. . Yidan Prize Foundation. [2020-05-08] (中文(香港)‎).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