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德貞

丁德貞西班牙語:1922年12月12日-2012年12月10日)是天主教耶穌孝女會修女,生於西班牙科爾多瓦,畢生在臺灣樂生療養院奉獻痲瘋病患,為第十五屆醫療奉獻獎得主。

丁德貞()
性别
出生1922年12月12日
西班牙帝國科爾多瓦
逝世2012年12月10日(2012歲-12歲-10)(89歲)
臺灣臺北市
职业修女
荣誉醫療奉獻獎(2005年)

生平

丁德貞生於1922年12月12日[1],出生地為西班牙科爾多瓦[2]。孩提時,就會幫窮人家拾穗和挑出可食的棄蔬[3]。高中畢業後,加入耶穌孝女會成為修女[2]。23歲前往安徽省照顧孤兒[3],1953年來臺灣竹東鎮服務[1][2]。丁修女參加的耶蘇孝女會係以教育為宗旨,與醫院無關,但她從別的修女那兒獲知樂生的狀況後,1962年開始定期到樂生療養院報到[3]

自1964年念台北護專時即追隨丁德貞照顧痲瘋病長達半世紀的修女傅世英回憶,丁德貞都在重病區照顧痲瘋病人,每周去療養院起碼三次,從不嫌環境髒臭,為截肢、年邁的病友擦身、洗澡、換乾淨衣服、剪指甲、陪他們聊天[4]。當病人臨終時,丁德貞是他們最後的依靠,不斷安慰、禱告、祝福,她總鼓勵院民說「我們含笑告別吧」[3]

2005年得第十五屆醫療奉獻獎時,丁德貞感言是她自己不覺得辛苦,真的很開心,他們給她很多快樂,要跟他們說謝謝[5]

2008年因身體衰弱退休,後因罹患巴金森氏症,連頭都往下低、低到胸口,又因跌倒合併失智,連輪椅都坐不上,長期臥床,只用她的母語西班牙話說「想念媽媽」。修道會聘有一名外籍看護幫丁德貞翻身、活動筋骨,晚上則有田松韻修女會半夜起來照顧她。[4]

身為媒體工作者的基督徒周富美得知丁德貞沒有獲得任何政府單位在醫療、照護上的協助,主動打電話給移民署詢問,得到的答案是丁德貞沒有中華民國身分證,無法比照國人享有長期照護服務、公務員要依法辦事,對提供照護的要求愛莫能助[6]。2011年11月21日上午,時任總統的馬英九打電話指示內政部,要讓奉獻一生給臺灣的外籍人士妥適安養照顧[7]。同月21日,台北市社會局、衛生局前往大安森林公園旁一處教會探視時,田松韻說她們來臺灣是為了服務奉獻,從來沒有想要別人幫助,這樣說她們會很難過[8]。天主教耶穌孝女會表示,丁修女目前獲得很好的照護,感謝政府及外界關心與提供醫療相關資源,對有人發言要宣教師乾脆不要來臺灣等發言,表達遺憾之意[6]。月底31日,內政部有鑑於丁德貞因失能失智臥病,決議將長照服務納入「馬偕計畫」優待項目,這些對臺灣有貢獻的外籍人士可比照臺灣地區老人享有長期照顧服務補助,相關經費由內政部、衛生署及地方政府共同負擔,最高可由政府補助七成,其餘由使用者自行負擔[9]。丁德貞成了台北市首位納入長照體系的外國人[1]

2012年12月10日早上,丁德貞於睡眠中過世,骨灰安置在宜蘭縣天主教公墓[1]

參考

  1. 吳曼寧. . 《聯合報》. 2012-12-13 (中文(台灣)‎).
  2. 陳建仁. . 《聯合報》. 2014-09-23 [2019-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8) (中文(台灣)‎).
  3. 李淑娟. . 《民生報》. 2005-04-20 (中文(台灣)‎).
  4. 石文南. . 《中國時報》. 2011-11-22 [2019-12-10] (中文(台灣)‎).
  5. 張耀懋、薛桂文、黃靜宜、楊清雄、張雅雯. . 《民生報》. 2005-04-24 (中文(台灣)‎).
  6. 林宜瑩. . 《台灣教會公報》. 2011-12-27 [2019-12-10] (中文(台灣)‎).
  7. 曾薏蘋、邱俐穎. . 《中國時報》. 2011-11-22 (中文(台灣)‎).
  8. . 《Upaper》. 2011-11-22 (中文(台灣)‎).
  9. 管婺媛. . 《中國時報》. 2011-12-01 (中文(台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