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戊奇荒

丁戊奇荒英語:[1]),清朝光绪元年至四年(1875-1878年)间特大旱灾饥荒,主要在河南山西陝西直隸山東,尤以山西最嚴重,太原府100萬人死95萬。[2]總死亡數計950萬-2000萬不等,也就是清朝人口的約2-4%。2000余万灾民逃荒或販賣到外地。[2]但这场大旱荒过后并未发生大规模暴动[3]

丁戊奇荒
Ding-wu Disaster
1878年畫,《中國饑荒》 (The Famine in China)。饑荒受難者被强迫把兒女給賣掉。
国家 大清
地点河南山西陝西直隸山東
时间1875年至1878年
总死亡950萬-2000萬
后果对中国晚清历史发生了深远影响

名稱、時長

丁戊奇荒又称“光绪大禄”[4],尤以1877年(丁丑年)和1878年(戊寅年)为最烈,因此史称“丁戊奇荒”[5]英国爱丁堡大学史学研究专家安德鲁·凯瑟(Andrew T.Kaiser)认为此次饥荒持续时间为1876年-1879年,并称之为“1877-1878年大饥荒”[6]

灾荒原因

有理論懷疑这场旱灾是厄爾尼諾-南方振盪现象造成的[7],但也有反證認為很多更嚴重厄尔尼诺時期卻沒有類似情況,學術界尚有爭議。譬如,美国史学家、学者迈克·戴维斯(Mike Davis)认为丁戊奇荒超出了中国的范围,是当时一场全球性“厄尔尼诺饥荒(EI Nino famine) ”的一个组成部分[8]

人口販賣

賣妻鬻子,尤以婦女人口販賣為多。從山西、河南荒區向東和向南分別經歸德(今商丘)、周家口、光州(今潢川)等至徐州、安徽、湖北的中上,「販子驅婦女南下者,百十成群」,有時竟以千計。[9]

賑災

1877年,慈禧太后袁保恒前往河南赈灾,袁世凯一同前往河南协助赈灾,途中袁保恒问逃荒灾民要逃往何方,灾民茫然不知。

相关评述

袁子鹏严保之等清廷官员更称“此千古奇灾,是铁石心肠亦当泪下”[10]

光绪山西通志》,卷八十二,《荒政记》,“此诚我朝二百三十余年来未见之惨凄,未闻之悲痛也”。[11]

袁保恒奏议中称,河南“成灾七十二处(县)之多,通省核计,已十分之七。受灾之重,为二百数十年来所未有”。灾民“不得不逃亡四出,扶老携幼,号泣中途,带病忍饥,踉跄载道”。[12]

时任山西巡抚曾国荃称丁戊奇荒为“二百余年未有之灾”[13]。“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祲奇灾,古所未见”[14]

1882年7月,時任山西巡撫張之洞上书光绪皇帝《禁种罂粟片》,他認爲丁戊奇荒實因爲華北多地廣种罂粟所致,[15]他在分析重灾区山西的情况时说,“晋民好种罂粟,最盛者二十余厅州县,其余多少不等,几于无县无之,旷土伤农,以致亩无栖粮,家无储粟,丁戊奇荒,其祸实中于此”[16]

死亡統計

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指1500-2000萬人死,外國賑災會指900-1300萬人死[17] ,美國傳教士哈巴安德指1300-1700萬人死,美国驻大清公使柔克義指 950萬人死。[18]

媒体报道

西方媒体

丁戊奇荒震惊了当时的世界,西方媒体关注了此次灾荒。

纽约时报》对丁戊奇荒的最早报道是在1876年6月27日,[19]随后做了进一步报道。它对这场灾荒报道最密集的时段是在1878年,它将这场灾荒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中国基础交通设施的落后,并对清政府的赈灾措施给予了肯定。《时报》的观点与中国大陆学界主流观点——清政府腐败无能、赈灾不力是造成 “丁戊奇荒”伤亡惨重的主要原因大相径庭。1878年7月10日,时报称,当时的清朝最高统治者对于外国人在赈济灾民方面所做的努力也给与了“广泛和出乎意料的感谢”。[20]

圣保罗先锋报》1878年1月26日载,“这场饥荒,已在中国北方省份持续了三年,现在似乎到达它的顶峰……我们的消息不是来自中国人,而是来自在当地的外国人,或者在那些省份传教或者被派去赈灾……”,“这一地区(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有九百万人口目前处于饥饿中”。[21]

清朝媒体

申报》1877年12月7日载:“今岁豫省之灾,亦不减于山右,……灾黎数百万,几有易子析骸之惨”。(“山右”指称山西)[22]

注释

  1. Andrew T. Kaiser. . Wipf and Stock Publishers. 2016: 272–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2. 李文海等 1994, p. 98-99.
  3. 康沛竹.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126–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4. . 中囯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101–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5. 侯发山. . 2019年3月1日: 199– [2020年5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6月6日).
  6. Andrew T. Kaiser. . Wipf and Stock Publishers. 28 March 2019: 98–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7. "Ó Gráda, C.: Famine: A Short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8. . 商务印书馆. 2005: 393– [2020-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9. 李文海等 1994, p. 100. 轉自1875年5月30日、7月6日、7月10日《申報
  10. 行龙,杨念群.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194–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11. .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 [2020-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12.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 1981: 78– [2020-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13. 曾国荃:《请饬拔西征军饷疏》,《曾忠襄公奏议》卷五、页三十三。
  14. (清)曾国荃. . 2008年9月1日: 180– [2020年5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6月6日).
  15. .
  16. 康沛竹.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49–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17. Edgerton-Tarpley, Kathryn, "Pictures to Draw Tears from Iron" (PDF). [2013-12-2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5-18).
  18. 李文海等 1994, p. 98.
  19. . The New York Times. June 27, 1876 [2020-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20. (PDF). core.ac.uk. 2014-03-13 [2020-05-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17).
  21. . cnki.com.cn. 2017-01-11 [2020-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22.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2007-7-14 [2020-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8).

參考書目

  • 李文海; 程歗; 刘仰东; 夏明方.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12月.
  • 《丁戊奇荒: 光绪初年山西灾荒与救济研究》(郝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
  • 《铁泪图:19世纪中国对于饥馑的文化反应》(凯瑟琳·埃格顿-塔普利著,曹曦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

參見

  • 中國飢荒列表
  • 三年大饥荒
  • 南印度大饥荒 (1876年-1878年),同时期印度饥荒。
  • 大东方危机,同时期巴尔干半岛饥荒引发的危机。
  • 巴西大干旱 (1877年-1878年),同时期巴西饥荒。
  1. . 光明网. 2016年05月01日 [2020年5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6月6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