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邦新
簡歷
1955年-1959年自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拿到學士學位;又於1963年拿到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最後於1969年拿到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亞洲語文系的博士學位。之後經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語言組主任、副所長以及所長等多個職務。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創院院長(1996年至2004年)。
經歷
1963.8-1964.7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員 |
1964.8-1970.1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1970.2-1975.7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
1973-1975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兼代理語言組主任 |
1975.8-1989.7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
1975-1981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語言組主任 |
1981.08-1985.02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代理所長 |
1985.03-1989.09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
1989.8-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通信研究員 |
1972-1975 |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合聘副教授 |
1975-1989 |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合聘教授 |
1989-1994 |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中國語言學教授 |
1981-1985 | 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副會長 |
1993-1994 | 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會長 |
1994-1998 |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Agassiz 講座教授(首任) |
1996-2004 |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繼任者:鄭樹森) |
主要著作
(只收入重要專書,單篇論文不收入,照時間順序排列)
專書
1. 《台灣語言源流》,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70;台灣學生書局再版,1979;三版,1980。
2. Chinese Phonology of the Wei-Chin Period: Reconstruction of the Finals as Reflected in Poetry (魏晉音韻研究), Special Publications No. 65, Taipei: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1975.
3. 《台灣方言源流》,台北: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1978。
4. 《儋州村話:海南島方言調查報告之一》,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84,1986。
5. 《丁邦新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資料來源[1]
編著
1. 丁邦新編,《董同龢先生語言學論文選集》,台北:食貨出版社,1974。
2. 丁邦新譯,《中國話的文法》,趙元任原著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0。
3. Ting, Pang-hsin, ed., Contemporary Studies on the Min Dialects ,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 Monograph Series No. 14, 1999.
4. 丁邦新、余靄芹合編,《語言變化與漢語方言:李方桂先生紀念論文集》,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及美國華盛頓大學出版, 2000 。
5. 丁邦新、孫宏開合編,《漢藏語同源詞研究(一)漢藏語研究的歷史回顧》,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2000 。
6. 丁邦新、孫宏開合編,《漢藏語同源詞研究(二)漢藏、苗瑤同源詞專題研究》,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2001 。
7. 丁邦新、張雙慶合編,《閩語研究及其與周邊方言的關係》,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02 。
8. 丁邦新編,《一百年前的蘇州話》,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
9. 丁邦新、孫宏開合編,《漢藏語同源詞研究(三)漢藏語研究的方法論探索》,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2004 。
10. 丁邦新、余藹芹合編,《漢語史研究:紀念李方桂先生百年冥誕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2005 。
11. 丁邦新主編,王啟龍副主編,《李方桂全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 。
資料來源[1]
演講與散文
1. 演講:丁邦新·我的學思歷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於國立臺灣大學,2000年10月23日。
2. 散文:丁邦新:死神的腳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丁邦新:死神的腳步(之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参考文献
- 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