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袁
背景
明代自弘治到萬曆中期,「前後七子」相繼統治文壇達百年之久,他們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主張摹擬剽竊。許多有遠見卓識的文人學者,都曾不滿“七子”派的文學主張和做法,但反對力度不足。
三袁均吸取了李贄、徐渭的見解,反對後七子首領──王(世貞)、李(攀龍)等人之擬古、復古,剽竊成風,主張文學重性靈、貴獨創,所作一清新清俊、情趣盎然,不受任何規條束縛,是為「性靈說」。他們另外亦重視了小說、戲曲的文學價值,認為有可取之處,這是前人所不認同的。
貢獻
袁宗道
袁宗道(1560年─1600年),字伯修,明朝萬曆十四年進士,任翰林院編修、春坊右庶子等職。他是反復古思維的發起人,他主張即使研究古文,也不可全部模仿,而是要「學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他除了具有「公安派」相同的性靈學說外,也對復古模擬的文章加以批判。著有《白蘇齋集》。
評價
明代後期文壇沉寂,三袁勇於革新文學,糾正過往「前後七子」盲目摹古之風,為文壇帶來了生機,地位舉足輕重。
三袁是同胞兄弟,並能同時在各學術領域,如哲學思想、政治傾向、文學觀點、創作風格,以至性情、氣質等方面,發揮相互影響。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絕無僅有的,甚至可謂文壇奇蹟,因此有「一母三進士,南北兩天官」一說。
值得一提的是,三人對以後幾百年的歷史乃至近代的五四文化運動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袁氏兄弟不僅文名卓著,為官也清正廉潔,三人為官到頭,只落得兩袖清風。
注釋
- 《袁中郎全集·與江進之尺牘》
- 《袁中郎全集·與丘長孺尺牘》
參考
- 中國歷代文人並稱
- 鄧中龍《中國文學發展簡史·下卷》
- 「古雅臺語人」網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