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翻

上翻是指在恆星演化過程中,表面的對流層向下擴張至經歷核融合物質層的一個時期。結果是,核融合的產物混合到恆星大氣層的外層,使這些核素出現在恆星的光譜中。

第一次上翻出現在主序帶的恆星進入紅巨星分支(RGB)。與對流層混合的結果是在外層的大氣中出現融合反應的光譜簽名:12C/13CC/N的比率降低,並且表面的豐度也會降低。對一顆質量介於4-8太陽質量的恆星,當在核心的融合結束的時候,對流層混合了碳氮氧循環的產物,導致第二次的上翻[1]。第二次上翻的結果使得表面對4He和14N的豐度增加,同時12C和16O減少[2]

第三次上翻出現在大質量恆星進入漸近巨星分支(AGB),和閃光沿著燃燒的氦殼層發生之後。這次的上翻導致氦、S-過程的產物被帶至表面。結果是增加了碳相對於氧的豐度,創造出了碳星[2]

參考資料

  1. Lambert, D. L. . Mike G. Edmunds and Roberto J. Terlevich (编).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992: 92–109. ISBN 052141475X.
  2. Kwok, Sun.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199. ISBN 052162313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