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市

东台市,古称,简称东,又称西溪宁海县东亭建陵县等,位于江苏省沿海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东拥黄海,西接泰州,南依南通,北望盐城。地处东经120°07′~120°53′,北纬32°33′~32°57′,总面积3240平方公里,拥有85公里黄金海岸线,东台沿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太平洋西岸唯一未被污染的海滨圣地。

东台市
县级市
旧称宁海/西溪/建陵/海春/晏溪/东亭/淮南中十场/临海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江苏省盐城市
区划类别县级市
区划代码320981
总面积3,175.67 平方千米
总人口(2015年末)112.65万人
时区UTC+8北京时间
邮政编码224200
电话区号+86 (0)515
網站:东台市政府网

东台,距今2100多年历史,是里下河地区较繁华城市,也是范公堤沿线核心的地段之一。东台人多属江淮民系,多数人使用江淮官话通泰方言;学界有「客、赣、通泰方言源于南朝通语说」,习俗文化类似于南通一带,与盐城其他地区略有差别。

东台以产盐出名,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被誉为“黄海明珠”。东台灶撇文化是中国盐文化的发源地,是淮盐文化的摇篮。东台董永七仙女的爱情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秋天响亮惟闻鹤,夜海朦胧每见珠。”诗人范仲淹用这句诗来形容东台海岸风景。

历史沿革

本泰州地,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由泰州分置东台县,以东台场为名。[1]

据史料记载,东台境内古称淮夷地,属九州(远古行政区划)之一的古扬州。西周吴国春秋后期,“吴亡入”。战国时期,“越灭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东台地属东海郡广陵县,县治所在今扬州市

两汉时期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平楚,东台为荆国东阳郡广陵县地。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封刘濞为吴王,建都广陵(今扬州市),东台属吴国景帝三年(前154年)改吴为江都国后,属江都国。元狩六年(前117年)江都国改为广陵国,属临淮郡海陵县(今泰州),海陵之名始见。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30年),废400余县,海陵县并入东阳县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改江平郡为广陵郡复置海陵县。三国时江淮为战争之,广陵郡先属魏,后属吴,海陵县时置时废。

魏晋南北朝时期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灭吴,属徐州部广陵郡海陵县。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分广陵郡,设海陵郡,领建陵(侨置)、宁海、如皋、蒲涛(今白蒲)、临江五县。其时,东台地域在徐州部海陵郡建陵、宁海两县境内。按《晋书》载,建陵县城遗址在“海陵县界,地名青蒲(即今溱东镇青蒲庄)”。根据明《嘉靖淮扬志》中隋唐扬州图所绘,宁海县治设在西溪。嘉庆《东台县志》亦载:临海在西溪镇。因宁临二字谐音,且西溪临近海滨,故而宁海、临海之称谓通用。

隋唐时期开皇元年(581年),废海陵郡,复置海陵县,建陵县并归海陵县,东台地域横跨海陵、宁海两县,先后隶属扬州总管府和江都郡唐武德九年(626年),宁海县并入海陵县。贞观元年(627年),时属淮南道扬州海陵县。南唐昇元元年(937年),海陵县置泰州,海陵监(与县同级)移至东台场,东台之名始见于史书。

宋元时期开宝七年(974年)改泰州为泰州军,领海陵、兴化、泰兴、如皋四县,东台属泰州军海陵县,海陵监移治如皋,置西溪盐仓监(今东台西溪)。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泰州路总管府,领海陵、如皋二县。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泰州路改为泰州,属扬州路,领县照旧,东台属泰州海陵县。至正十三年(1353年),泰州白驹场盐民张士诚起义,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平江路(苏州),自立为吴王,东台属张吴泰州。

明清时期洪武元年(1368年)海陵县入泰州,直隶中书省扬州府,并设西溪巡检司。同年,设泰州盐运分司,辖东台安丰富安、何垛、丁溪、草堰小海、栟茶、角斜场盐课司。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年)盐运分司署移置东台场,驻东台场鼓楼街(今台城步行街文化广场东侧),东台各盐场为其所属。清康熙六年(1667年),东台地属扬州府泰州。雍正元年(1723年),置水利同知(与县同级)驻东台,专辖里下河水利。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分泰州东北九场、四乡设置东台县,与泰州同属扬州府,治所在东台镇(今鼓楼街口南50米、公园路西侧)。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政府废府州制,设省县二级制,东台县直属江苏省。22年(1933年)3月,改归江苏省第八行政督察区(后改称泰州行政督察区)管辖。23年(1934年)归属江苏省盐城行政督察区。29年(1940年)10月15日东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地址在旧县政府内)建立,先后隶属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区、苏北临时行政区。30年(1941年)起先后隶属苏中区第二、第四行政区。1945年改属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1949年5月,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改为苏北泰州行政区,东台县为其所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元月,东台县由苏北泰州行政区划属苏北盐城行政区。1953年元月,苏南、苏北行政区和南京市合并置江苏省,东台隶属江苏省盐城专区。1983年盐城专区改地级市,东台为其市属县之一。1987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东台撤县建市(县级),由省直辖。1988年1月,省政府[1988]9号文件,对由省直辖的问题,因涉及的方面比较多,经研究决定,仍由盐城市代管。

行政区划

东台市下辖14个[2]

溱东镇时堰镇五烈镇梁垛镇安丰镇南沈灶镇富安镇唐洋镇新街镇许河镇三仓镇头灶镇弶港镇东台镇、国营新曹农场、国营弶港农场、东台经济开发区和沿海经济区

交通


地理

东台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北纬 32°33′~32°57′,东经120°07′~120°53′,东与黄海相连,南与南通市的海安接壤,西与泰州兴化毗邻,北与大丰区交界,总面积3221平方公里。

东台境内地势平坦,地面高程1.4米~5.1米,大部分地区在2.6米~4.6米之间,204国道(范公堤)贯穿南北,将全市自然分成堤东、堤西两大地块:堤西属苏北里下河碟形洼地东部碟缘平原,东北高平,西南低洼,为著名的时溱洼地;堤东地区为黄河夺淮后泥沙淤积形成的海陸過渡相沈積滨海平原,海岸线以东约50公里的东沙岛已高出零线以上,为江(长江)淮(淮河)两大水系冲击回流之海陸過渡沈積相沈積物。

东台市(平均数据1971-2000年,极端数据1953-2010年)气候平均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20.0
(68)
25.4
(77.7)
29.3
(84.7)
32.4
(90.3)
35.0
(95)
37.5
(99.5)
38.5
(101.3)
38.8
(101.8)
37.2
(99)
32.3
(90.1)
27.8
(82)
21.3
(70.3)
38.8
(101.8)
平均高温℃(℉) 6.2
(43.2)
7.7
(45.9)
12.2
(54)
18.9
(66)
24.5
(76.1)
27.9
(82.2)
30.9
(87.6)
30.8
(87.4)
26.7
(80.1)
21.8
(71.2)
15.4
(59.7)
9.3
(48.7)
19.4
(66.9)
每日平均气温℃(℉) 1.9
(35.4)
3.3
(37.9)
7.4
(45.3)
13.6
(56.5)
19.1
(66.4)
23.3
(73.9)
27.0
(80.6)
26.6
(79.9)
22.2
(72)
16.7
(62.1)
10.4
(50.7)
4.3
(39.7)
14.65
(58.37)
平均低温℃(℉) −1.3
(29.7)
−0.1
(31.8)
3.6
(38.5)
9.1
(48.4)
14.6
(58.3)
19.6
(67.3)
23.8
(74.8)
23.4
(74.1)
18.6
(65.5)
12.6
(54.7)
6.4
(43.5)
0.5
(32.9)
10.9
(51.6)
历史最低温℃(℉) −11.8
(10.8)
−11.5
(11.3)
−7.6
(18.3)
−1.4
(29.5)
4.4
(39.9)
11.5
(52.7)
15.4
(59.7)
14.8
(58.6)
9.8
(49.6)
1.7
(35.1)
−5.0
(23)
−10.8
(12.6)
−11.8
(10.8)
平均降水㎜(英寸) 34.6
(1.362)
41.6
(1.638)
69.1
(2.72)
69.6
(2.74)
87.2
(3.433)
176.0
(6.929)
199.9
(7.87)
140.5
(5.531)
101.3
(3.988)
54.2
(2.134)
53.1
(2.091)
23.8
(0.937)
1,050.9
(41.374)
平均降水日数 7.1 7.8 10.5 8.9 10.5 11.7 13.4 11.5 9.4 8.0 7.0 5.1 110.9
平均相对湿度(%) 76 76 77 77 77 81 85 85 83 79 76 74 78.8
每月平均日照时数 150.0 141.6 158.2 187.9 211.4 178.8 200.4 227.9 186.2 188.5 170.0 168.9 2,169.8
来源:中国气象局

争议

位于东台市弶港镇东的条子泥地区原属于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最南端区域,为配合“百万亩滩涂围垦”而被划出保护区设立条子泥垦区[3]为保持保护区面积不缩水,相当面积的海域被划入该珍禽保护区。

名人

参考文献

  1. 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0.
  3. 周晋峰. . 中国绿发会. 2018-6-19 [2020-12-19].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