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话

東平話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国
区域山东省東平縣
語系
語言代碼
ISO 639-3

东平话东平方言,是山东省东平县地区使用的方言,属中原官话兖菏片,也有冀鲁官话特征[1]

语音

音素

东平方言中的声母、韵母与普通话差别不大,在声母上,东平小部分地区不区分平翘舌。还有小部分地区“shu-”合并到“f-”。部分“r”合并到“y”,在东平方言中也有出现,但只是个别词汇。

例字 普通话 东平方言
大清河北 大清河南 东平湖西
shuo shuo suo fo
shui shui sui fei或fi
shu shu su fu

音节

东平方言与普通话在音节上有所不同,如东平方言中存在yài(方言“挨”)、yuo等普通话中没有的音节。东平方言中还存在ie与iai的分化。

ie/iai分化表
ie iai
ye 夜 叶 爷 液 业 yai 矮 挨 崖
jie 接 姐 借 节 jiai 解 界 街
xie 歇 写 些 谢 血 卸 xiai 歇 鞋 泄 解

此外。东平方言的本土词汇中本无ze、ce、se三个音节,在老派东平方言中,普通话中发ze、ce、se的音被分别派入zei/zhei、cei/chei、sei/shei。

声调

東平話中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基本聲調和一个轻声。東平話中還存在连续变调現象。

单字调

東平話中大多數字聲調符合以下對應規律。不符合該規律的大多爲古入聲字。

調類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普通話55˥˥35˧˥214˨˩˦51˥˩
東平話非輕聲前聲調14˩˦53˥˧55˥˥312˧˩˨
東平話輕聲前變調312˧˩˨55˥˥14˩˦53˥˧

[注释 1][2]

如普通話中“醫、疑、以、義”四個字在東平話中分別讀“疑、義、醫、以”。

简单归纳就是:非轻声前:一变二,二变四,三变一,四变三;轻声前:一变三,二变一,三变二,四不变。

该规则适用於大多数字,不符合该规则的多为古入声字。

例如:

词语 普通话读法 东平方言读法
中流砥柱 zhōng liú dǐ zhù zhóng liù dī zhǔ
三皇五帝 sān huáng wǔ dì sán huàng wū dǐ
山明水秀 shān míng shuǐ xiù shán mìng shuī xiǔ

连续变调

轻声前变调:

普通话 杯 bēi 绳 shéng 鬼 guǐ 爸 bà
东平方言 茶杯 chà béi 粗绳 cú shèng 魔鬼 mò guī 老爸 lāo bǎ
东平方言轻声前变调 杯子 běi zi 绳子 shēng zi 鬼子 guí zi 爸爸 bà ba

其他的变调规则:

①在普通话中,当两个上声相遇时,前一个读作阳平。而在东平方言中,两个去声相遇时,前一个读作半去

②东平方言中两个上声相遇时,前一个上声一般不变声,受普通话影响 ,部分词汇前一个上声可以变作阳平,叠声词变调的频率大于非叠声词。

儿化韵

作为口头语言,东平方言中存在大量儿化韵。在东平的不同区域,儿化韵的使用情况不尽相同。北部山区使用儿化韵要比其他地区频繁,大清河北儿化程度比大清河南重。

汉字 大清河北 大清河南
zhuár zhuāngr
shèr shèngr
yèr yèngr
lier līngr
fér féngr

特殊发音

连词、助词、介词等的发音以及特殊词汇中的特殊发音参见“词汇”目录,这里不列出。

发音 范围 例字
普通话 东平话
z、c、s+e zh、ch、sh+ei 绝大多数
ai、e、o ei 部分 客得德色则责白百麦脉柏伯摘摔刻魄迫披或窄拍佰掰墨塞
iao üe、üo 部分 钥角脚药
u ü 部分 足卒宿
舌尖前辅音+ong 团音+ong 部分 从棕纵
ie iai 部分 见ie/iai分化表
shen chen 小部分 深伸
ao 小部分 跃否
lüe luo 小部分 掠略
run lun 小部分 润闰
其他的特殊发音 输(rú)、嫩(lǔn)、弄(něng)

字母发音

在东平方言中,26个拉丁字母的发音也与普通话和英语略异。其中,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主要在声调上有区别。但老人读出的字母个别与年轻人不同。

拉丁字母 A C H N O Q U V Z
英语音标 /ei/ /si:/ /eit∫/ /en/ /əu/ /kiu:/ /ju:/ /vi:/ /zi:/
普通话发音 ēi sèi éich ēn ōu kiù yōu wēi [z]èi
现行东平方言发音 éi én óu yóu wéi或wèi
老派东平方言发音 áich qiù yòu wèi

由上表可以看出,英语中的字母C/si:/在方言中发sei或者xi,这就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东平方言高度尖团合流

詞彙

人稱代詞

人稱 第一人稱 第二人稱
单数 我/ 你/
复数 包含性
排除性

助詞

时态助词:着(zi)、了(句尾发la,非句尾发lao)、过(guo)、来(lai);

语气助词:㗑(bai)、否(bo)、没(mo) 等等;

结构助词:的(li)、地(li)、得(li或dei)。

叹词

àng、g或表示肯定回答。

ń或ńg表示疑问或未听清楚 。

ń n或ńg ng表示否定回答。(第二个音节为轻声)

副词、形容词、连词等

般...:一样...

忒(tuí或téi):太

些:很

老/老是:总是

怎(zeng)些,这么多

怎:那么

怎么:这么

...何(he):...的时候:

胜:不如、还不如

就儿:顺便

孬:不好

不孬:好

实落地:实诚地

猛不丁地:突然地、出人意料的

够够地:很烦地,受够了地

当不着(“不”存在鼻音化现象,可发为“mu”):指不定,说不定。

kē或kè(正字待考):朝、往、向

那beng:那时候

gàng:十分、非常、相当

hòngdēngli:几乎

yǎn好:正好

一赶/赶:等到

憨:傻。

俊:漂亮、美、帅。

黢(qú)黑:非常黑。

bàng(正字待考):尘土弥漫,空气很脏的样子。

蔻:形容人或者动物凶。

全焕:形容完整或齐全。

é(正字待考):形容人厉害或霸道。

宽敞(chao)

不识闲:不闲着。

会过:指生活省吃俭用,精打细算。

pinpin:形容汗出得多。

将:刚刚

轻生:轻松

牢稳:牢固、稳固

齐介:整齐的

吊脚(diàojue):斜楞、歪

紧sher:勤奋

紧sher地:快点

量词

拃,一拃:张开大拇指和中指的长度。

轱轮,一轱轮:一段。

脬:用于屎、尿。如:一脬尿。

颗(kuó):用于香烟。

动词

薅:拔。

剌(là):划破。

聒:声音吵闹震耳朵

笏:用手扇别人的脸。如:笏你脸。

溻:汗湿透(衣裳、被褥等)。

谝: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馏:把凉了的熟食品再蒸热。

搲:舀。

潲:细小的雨滴斜撒入窗子里。

扽:拉;猛拉,使伸直或平整。

瘆:使人害怕、可怕。

哕(yuo):呕吐。

趿(tǎ):拖着鞋子。

颬:开口吐气的样子。颬气。[5][null]

着(zhuò):传染或着火。

喜:笑。

膏:加润滑油。

虾:像虾一样弯下身子。如虾腰意为弯腰。

纫:引线穿针。

揍:干、做。

毁:打。

擤(xīng):擤鼻涕,按住鼻孔用力出气,使鼻涕排出;

zhàng(正字待考):放、添加。

攮:推或刺。

漾(yáng):溢。

掇(dáo):用筷子夹起。如掇菜。

擆(zhuǒ):有“放置”的意思,如擆不开为放不下的意思

轱蛹或蛄蛹:乱动。

扒瞎话:说谎话。

尿尿(niáosuí)

熊:骂、斥责。

咋呼:大声叫喊或高声说话。

摸(mú)量:估量。

啦呱:说话、聊天。

搁气:吵架或打架。

瞀乱(múluan):不舒服、不适、思绪烦乱或使人不舒服、不适、思绪烦乱。

懂得(dúnli):懂得,明白。

作业:胡干蛮干、不干正事

搭腔:回答、应答。多用否定形式。

住腔:停止说话。多用否定形式。

啰啰(音):啰嗦的谈论某事。

絮叨:没完没了地说话。

sāmo:到处乱看,有所寻找。

gūchu:就是向里收缩。

扑棱(bǔleng):乱动或抖动身体。

gěshōu:舍得。多用否定或疑问形式,否定时为gěbushóuli。

迭地(diēli):有空的、空闲的。常用否等形式迭不地。

吱崴:很吵的、使人厌烦的说话。

合撒:发抖,哆嗦,也可以抖动口袋或使之中的物体掉出。

时间

年下(xie):过年的时候

年时:去年

前儿(qièr):前天

夜儿(yèr):昨天

即门(jǐmenr):今天

明儿(miàir):明天

五更(jing)、五更头:黎明

清起来:早晨

头晌午:上午

晌午:中午

过午、过晌午:下午

傍黑儿/黄黑儿:傍晚

后晌(hònghang):晚上[6][null]

一霎儿:一小会儿

地点

地处儿:地方

当院:院子里屋子外

当街:院子外

沿儿/崖(yāi)子:坡

堂屋:客厅

厨屋:厨房

里屋:卧室

茅子:厕所

伙房:餐厅

屋当门:屋子内的地面

就地:地面

姥爷地:太阳光照到的地面

月姥娘地:月光照到的地面[3]

阴凉地: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后屯:本指后屯村,后因县委驻地在后屯村而代指东平县城

城里/城关:指州城,即东平县原县城

称谓

嬢(niǎ):妈妈

大大(dāda):爸爸

奶奶(nánnan)

姥娘:姥姥

大爷:伯伯

妗(jìn)子:舅妈

闺女/妮儿:女儿或小女孩

:儿子或小男孩

事物

电棒子:手电筒

土坷垃/坷垃:土块

馃子:非主食的油炸面食,一般指油条

火烧:烧饼

烧:桶

蒜窝子:捣蒜泥的东西

:东西

马扎子:小型的交床

糊粥(dou)/糊豆:玉米粥

炮仗/爆仗:鞭炮

耳秽(sui):耳屎

眵目(mā)糊:眼屎

醭(bù):霉

醭土:飞扬的尘埃尘土,尤指很脏的

玻璃茬子:玻璃碎片

荷包(hēpao):衣服上的兜

吹气:气球

杌子:凳子

䦆头:锄头

褯(jiè)子:尿布

柴火(hu):木柴

道牙子:马路边的护路方砖

盖体:被子

dòu枕(正字待考):枕头

蒲扇:原指芭蕉扇,后泛指扇子

胰子:肥皂

纸隔本:瓦楞纸

影盖:痕迹

冻冻:冰

身体部位

胳拉拜子/胳拜儿/胳拉拜:膝盖

腮帮子:腮帮

脖拉梗子/脖拉梗:脖颈

脊梁(niang):后背

脊梁骨:脊梁

耳朵(dao)

腚:屁股

大门手指头:大拇指

二门手指头:食指

牙花子:牙龈

动植物

长果:花生

小豆:红豆

栗秫秫/玉米秫秫/棒子:玉米

dǔ了:知了

爬叉:蝉的幼虫

蜗拉牛子/蜗螺牛子/蜗螺牛:蜗牛

长虫:蛇

蚁蛘:蚂蚁

饿螂蛛子:蜘蛛

绵绵虎子/牙面虎子:蝙蝠

扑棱蛾子:蛾子

腱子:阉割过的公牛

锵子:苍耳

硌针牙子:荆棘类带刺灌木的刺

秫秸:高粱杆

泥翘:泥鳅

小虫:麻雀

酸咋子/山咋子:喜鹊

老鸹/黑老鸹:乌鸦

bu鸽(大清河以北):鸽子

刀螂/dang螂:螳螂

曲曲船/qiqi船:蚯蚓

芫荽(yānsui):香菜

成语

脏尔败净/脏而ba净/脏而báidái:不干净或不整洁

胡诌八扯/胡诌扒拉扯:胡说八道、瞎扯

瞎话连篇:谎话连篇

迂磨闲谈:做事不利索

倒插笔回:倒插笔,写汉字笔顺错误。

谚语

心急喝不了热糊粥(dou)。

不干不净,吃了生病。

扫帚响,粪堆长。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枣芽发,种棉花。

头三脚(jué)难踢。

起了个早五更,赶了个晚集。

歇后语

新媳妇坐轿——头一回

马尾穿豆腐——没法提啦

瞎子点灯——白(bèi)费蜡

戏台上胡子——假的

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

黄河里尿尿(niǎosuí)——随大流

墙上挂狗皮——不像画(话)

老娘哭儿——没救(舅)

张飞纫针——大眼瞪小眼/粗中有细

豆腐掉到灰窝里——吹不得打不得

豌豆开花——黑心

秃子打伞——无发(法)无天

六个手指头挠痒痒——多一道子

眉头上起集——没赶(敢)的(li)

黄鼠狼子放屁——一股子邪气

注释

  1. 表格中的调值为东平县商老庄乡调值,与东平县城可能存在出入

参见

参考资料

  1. 贺巍.中原官话分区(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 《科技文汇》2014年3月 第272期
  3. 山东省东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东平县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百科,原文遵守CC-BY-SA 3.0和GFDL协议,原文贡献者列表列于此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