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经济

民国经济史分为四个阶段:民初实现宪政的阶段(1911-1915), 军阀混战时期(1916-1927) ,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1928-1938) , 及抗战和国共内战(1938-1949)时期[1]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律法规,促使中国出现了兴办实业的热潮[2]。军阀混战时期,不同军阀在其占领某地时期重复收税,并预收未来的税,操纵实物与货币的换算率,增加苛捐杂税,战时捐税,并进行强制粮食征购,使经济不勘重负。由於连年战乱,农业的商业化趋势被逆转,农业生产力和产量下降,城乡之间的贸易被中断。1928年,中國國民黨领导國民革命軍北伐统一全国后,经济、外交等方面进入黄金十年。广大的农村地区则陷入持续的危机之中。1937年后,随着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发展,经济方面亦长期陷入恶性通货膨胀,致使中華民國国民政府渐失人心。最终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政局多变,战乱频繁。经济虽有发展,诞生了三五牌台钟、永久牌自行车、培罗蒙西服、五洲肥皂、金星金笔、三枪牌内衣、414毛巾等民族工业,但仍被赵鼎新评价为“不成功”[3]

参见

参考文献

  1. . 爱思想. 2004-07-28 [202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2. 胡绳武、程为坤. . 学术月刊 (上海市: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1987, (1987年02期). ISSN 0439-80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简体中文).
  3. 赵鼎新. . 腾讯网. 2016-12-31 [2019-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简体中文).

书籍

  • 郑成林. . 2017-06. ISBN 978-7-5013-6118-2.
  • 朱斯煌. .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6-10-01. ISBN 9787215105270.
  • 肜新春.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0-02. ISBN 978750008299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