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主要领导
院长 刘世荣
机构概况
上级机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机构类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直属事业单位
行政级别 正司局级
联络方式
总部
 实际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路东小府1号
 官方链接 www.caf.ac.cn
影像资料


摄于2019年5月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林科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林业科研机构。

历史

1889年清政府筹建京师大学堂,其中有农科。1901年在太原开办山西农林学堂,设农、林两科。1902年在保定开办直隶农务学堂,1904年改成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均设林科。1902年在保定创建直隶农事试验场,四个科中有森林科。1904年在济南成立林业试验场。1906年清政府农工商部在北京设农事试验场,设有农业和林业科。清末民初,农林试验研究机构与高等农林学堂开展育苗、果树栽培等研究工作,其中北京的中央农事试验场试验栽培果树165个品种[1]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元年七月初五日(1912年)第六十六号政府公报称:“农林部咨国务院拟在天坛等处分设农林畜牧试验场”,又称“据本部派人踏勘天坛建林艺试验场最为相宜。”民国元年九月(1912年),农林部在北京天坛设农林部林艺试验场,并分别在民国元年九月、十月、十一月派农林部技正佟藻宸籍汉梁丁宝纶筹备。这是中国最早的独立的林业试验研究机构。民国二年三月(1913年)农林部部令称:“林艺最重栽种合法,经理得宜,方能收最良之结果,本部现在天坛筹办林场培养苗木;”又据民国二年三月二十七日(1913年)农林部令:“派技正唐荣禧筹办林艺试验场及西山模范林事宜。”[1]

民国二年(1913年),林艺试验场在北京设分场,名为农林部林艺试验场西山造林苗圃,位于北京西郊董四墓村(即今中国林科院院址)。1914年后,林艺试验场在天坛神乐署办公。1913年北洋政府农林部与工商部合并成农商部。民国三年(1914年)一月十四日,农商总长张謇委任令第十八号派佥事林祜光管理林艺试验场事务。民国四年(1915年)农林部林艺试验场改成农商部第一林业试验场。1928年,在第一林业试验场西山造林苗圃内,种植0.57公顷白皮松人工林,现存活立木838株,成为北京面积最大、栽植最早、树龄最长的白皮松人工林。民国十九年(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农矿部、工商部合并成实业部,第一林业试验场改成国民政府实业部直辖的模范林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改成实业部北平模范林场。1937年七七事变前,为实业部直辖北平模范林场西山分场。日伪统治时期,由伪行政部接收,改称行政部西山林场。日本投降前为农务总署西山林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被国民政府农林部中央林业实验所华北林业试验场接收,改称西山第一事业区。1950年,在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等机构的基础上,筹建中央林业部林业科学研究所[1]

1941年,设国民政府农林部中央林业实验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林业实验所由华北农业研究所接管,1950年移交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2]

1939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创建木材试验室,负责全国工业用材的试验研究,这是中国首个木材试验室。唐燿《设立中国木材试验室刍议》一文介绍了设立该试验室的缘由。该室初设重庆北碚,1940年6月毁于日军飞机轰炸。1940年8月迁至四川乐山,1942年扩建为木材试验馆。1942年到1945年,自四川大学森林系毕业的成俊卿何定华李源哲等人开展了许多试验研究,取得一定成绩。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工业试验所迁到上海。木材试验馆留在乐山,继续开展科学研究。但内战爆发,通货膨胀严重,给科研带来诸多困难。1949年,以唐燿为首的科技人员组织职工坚守岗位,保住了木材试验馆全部标本、资料。1949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乐山。1950年元旦,木材试验馆人员用木材镶成“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挂在试验馆门前,并书写对联:“没有中国共产党怎能产生人民解放;缺少科学的研究怎能完成工农建设。”1942年到1950年期间,馆长唐燿还在乐山中央技术学校兼任教授。1950年1月,木材试验馆由乐山专署接管。1950年7月,乐山木材试验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并更名为林垦部西南木材试验馆。1952年12月,该馆20余人自四川迁到北京,并入中央林业部林业科学研究所筹委会[3]

1953年1月,成立中央林业部林业科学研究所[2]。1957年3月又分出部分成立森林工业科学研究所[4]。1958年10月27日,经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5]。1970年撤销建制,一部分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并成立中国农林科学院,一部分下放地方。1978年4月恢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建制[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原先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1998年撤销林业部,成立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转隶国家林业局。2018年撤销国家林业局,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机构设置

根据有关规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设置下列机构[6]

内设机构

  • 办公室
  • 科技管理处
  • 产业发展处
  • 国际合作处
  • 人事教育处
  • 计划财务处
  • 资源管护处
  • 党群工作部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
  • 后勤服务中心(后勤管理处)
  • 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

直属事业单位

  • 林业研究所
  • 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热带林业研究所
  • 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资源信息研究所
  • 资源昆虫研究所
  • 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 木材工业研究所
  • 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所
  • 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 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 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 沙漠林业实验中心
  • 华北林业实验中心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 荒漠化研究所
  • 湿地研究所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盐碱地研究中心

共建单位

  •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分院)
  •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分院)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新疆分院)
  •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南分院)
  • 福建省林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海西分院)
  •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分院)
  • 辽宁省林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分院)
  • 华北林业研究所
  • 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生态研究所)
  • 北京湿地中心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林业研究中心)
  • 青藏高原生态林业研究中心
  • 榛子研究中心
  • 小陇山科技合作试验基地
  • 西峡科技兴林示范基地
  • 汪清试验示范基地
  • 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
  • 广元油橄榄品种试验园
  • 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北缘实验室
  • 种群生态模拟与控制实验室
  • 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 温州森林康养研究中心

历任领导

院长
常务副院长
  • 张久荣(?-?)[11]
  • 张守攻(2002年-2007年)[9]
副院长
  • 张昭(1958年-?)[12]
  • 郑万钧(1962年-1968年)[7]
  • 陶东岱(?-?;1978年-1982年)[13]
  • 张瑞林(?-?)
  • 李万新(1978年-1982年)[14][8]
  • 吴中伦(1978年-1982年)[8]
  • 刘学恩(?-1980年)[15][8]
  • 杨子争(?-?)[16]
  • 王恺(?-1988年)[8]
  • 侯治溥(1982年-?)[8]
  • 陈统爱(1986年-1988年)[7][8]
  • 刘永龙(?-?)[17]
  • 洪菊生(1988年-1997年)[11]
  • 张久荣(1990年-?)[18]
  • 张守攻(1997年-2002年)[9]
  • 李向阳(1997年5月—2010年5月)[19]
  • 金旻(2000年7月—2009年5月)
  • 陈幸良(2002年11月—?)
  • 熊耀国(?-2004年1月2日)[20]
  • 储富祥(2004年1月2日-)[20][9]
  • 刘世荣(2004年1月2日-2018年11月)[20][9]
  • 蔡登谷(?-2007年6月28日)[21]
  • 叶智(2012年-)[9]
  • 李岩泉(2013年-)[9]
  • 孟平(2011年-)[9]
  • 黄坚(2011年-)[9]
  • 肖文发(2017年3月—)[9][22]
分党组书记
  • 张克侠(1958年-1968年)[7]
  • 梁昌武(1978年-1982年12月,国家林业总局副局长、林业部副部长兼院党委书记)[23][24]
  • 刘于鹤(1986年-1992年)[7]
  • 陈统爱(1992年10月—1996年2月)[7]
  • 江泽慧(1996年2月—2006年12月)[7]
  • 张守攻(2007年-2012年)
  • 叶智(2012年-)[9]
分党组常务副书记
  • 李向阳(2004年1月2日-2010年5月)[20][19]
分党组副书记
  • 黄枢(1983年-1985年,院党委副书记)[7]
  • 叶智(2011年-2012年)[7]
分党组成员

……

  • 张昭(1958年-?)
  • 郑万钧(1962年-1968年,院分党组成员;1978年-1981年,院党委委员)[7]
  • 陶东岱(?-?;1978年-1982年)
  • 张瑞林(?-?)
  • 李万新(1978年-1982年)
  • 吴中伦(1978年-1982年)
  • 刘学恩(?-1980年)
  • 杨子争(?-?)
  • 王恺(?-1988年)
  • 侯治溥(1982年-?)
  • 黄枢(1982年-1983年,院党委委员)[7]
  • 陈统爱(1986年-1988年)[7]
  • 刘永龙(?-?)
  • 洪菊生(1988年-1997年)
  • 张久荣(1990年-?)
  • 张守攻(1997年-2002年)
  • 李向阳(1997年5月—2004年1月)[19]
  • 金旻(2000年7月—2009年5月)
  • 陈幸良(2002年11月—?)
  • 熊耀国(?-2004年1月2日)[20]
  • 储富祥(2004年1月2日-)[20][9]
  • 刘世荣(2004年1月2日-)[20][9]
  • 宋闯(?-2007年6月28日,正司局级调研员)[21]
  • 蔡登谷(?-2007年6月28日)[21]
  • 孟平(2011年-)[9]
  • 黄坚(2011年-)[9]
  • 肖文发(2017年3月—)[9][22]
分党组纪检组组长
  • 蔡登谷(?-?,兼院长助理)[25]
  • 陈幸良(?-?,副院长、分党组成员兼)[26]
  • 李岩泉(2013年-)[9]
京区党委书记
  • 宋闯(?-2004年1月2日)[20]
  • 李向阳(2004年1月2日-2010年5月,分党组常务副书记兼)[20][19]
  • 叶智(2011年-,分党组副书记、书记兼)[9]

参考文献

  1.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9-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2.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8-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4).
  3.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9-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2).
  4. 黄鹤羽,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简介,林业科学研究1988(1):120-121
  5. 刘于鹤、 黄鹤羽,建院以来科研工作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纪念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成立三十周年,林业科学研究1988(4):351-358
  6.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8-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1).
  7.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8-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4).
  8. 黄鹤羽,中国林科院举行建院三十周年纪念会,林业科学研究1989(1)
  9.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8-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9).
  10. . www.forestry.gov.cn. [2020-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9).
  11.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2-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9).
  12. 世维,中国林业科学院召开全国林业科技工作会议,林业科学1960,6(3):192-192
  13. . 兰州日报. 2017-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9).
  14.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9).
  15. .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3-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9).
  16. 中国林学会在京召开学会工作会议,林业科学1980(2)
  17. 《世界林业研究》编委会会议在京召开董智勇出任本刊编委会主任,世界林业研究1989(1)
  18. 林雁,中国林业科技代表团访问苏联,林业科学研究1991(1):29
  19. .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 201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9).
  20.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9).
  21.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7-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9).
  22.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9).
  23. . 中国林业网. 2014-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9).
  24. 政协常委会委员、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朱惠方先生追悼会在京举行 邓小平乌兰夫方毅陈永贵谭震林许德珩等分别送花圈和参加追悼会,人民日报1978年10月6日
  25. 陈永伶,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江泽慧研究员视察江西省林科院,南方林业科学1999(4)
  26. . 网易. 2011-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