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丹参
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类植物 Asterids
目: 唇形目 Lamiales
科: 唇形科 Lamiaceae
属: 鼠尾草属 Salvia
种: 丹参 S. miltiorrhiza
二名法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丹参学名)又稱作柴丹蔘紅丹赤蔘,是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其根是一種中藥

形态

多年生草本,有丹红色肥大的根,俗称“红根”,茎高40~80厘米,多分枝,被长柔毛。叶常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端小叶较大,小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先端钝,边缘具圆锯齿,两面被柔毛,下面较密。轮状聚伞花序成顶生或腋生,组成假总状花序,密被腺毛及长柔毛;小苞片披针形;花萼钟状,先端二唇形,萼筒喉部密被白色柔毛;花冠蓝紫色,二唇形,花冠筒外伸,弯曲,筒内有毛环。椭圆形小坚果,花期5~8月,果期8~9月

名称

学名

丹参的拉丁学名为,其中属名鼠尾草之意;而种加词意为“丹砂根”,可拆分成两部分,其中见于老普林尼的《自然史》,意为“丹砂”、“赭石”,来自希腊语,意为“红土”[1]。而意为“根茎”。这个种加词巧妙地将中文“丹参”中的“”翻译成了“”(丹砂)。

別名

一般称為"丹參"。另有:赤參,山參,紫丹參,紅根,红骨笋,紅暖藥,紫黨參,紅參,血參,血參根,血丹參,紅丹參,赤丹參,血生根,血山根,木羊乳,連馬,山紅蘿蔔,活血根,靠山紅,燒酒壺根,野蘇子根,山蘇子根,大紅袍,蜜罐頭,蜂糖罐,朵朵花根,卻蟬草根,卻蟬草根,奔馬草根,長鼠尾草根,水羊草根等別名。

变形和变种

除原变形外,还有白花变型(f. alba),与原变形不同在于花的颜色为白色,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山东省。

有一变种:

药用

中藥記載

丹參最早在典籍裡出現是「神農本草經」,該典將丹參列為上品藥材,意思就是沒有毒性。在《本草圖經》並云:「二月生苗,高一尺許,莖幹方棱,青色。葉生相對,如薄荷而有毛,三月開花,紅紫色,似蘇花。根赤大如指,長亦尺餘,一苗數根。」而後在歷代的本草藥典中也都有相關的記載和研究:

  • 『日華子』: “養神定志,通利關脈。治冷熱勞,骨節疼痛,四肢不遂;排膿止痛,生肌長肉,破宿血,補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帶下;調婦人經脈不勻,血邪心煩;惡瘡疥癬,癭贅腫毒,丹毒,頭痛,赤眼;熱溫狂悶。”
  • 『藥性論』: “能治腳弱,疼痺;主中惡,治百邪鬼魅,腹痛氣作,聲音鳴吼:能定精。”
  • 『本經』: “主心腹邪氣,腸嗚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止煩滿,意氣。”
  • 『別錄』: “養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痹,除風邪留熱,久服立人。”
  • 『滇南本草』:“補心生血,養心定志,安神寧心,健忘征忡,驚悸不寐。”
  • 『吳譜本草』: “治心腹痛。”
  • 『本草經集注』:“療風痹。”
  • 『四聲本草』:“治風軟腳。”
  • 『品匯精要』:“主養陰血,除邪熱。”
  • 『綱目』:“活血,通心胞絡,治疝痛”
  • 『廣雅』:「郝蟬,丹參也。」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微寒。归心、心包絡、肝經。

功能主治

祛瘀止痛,活血化瘀,活血通經,清心除煩,擴張血管。用於月经不调闭经痛經,癥瘕積聚,產後惡露,胸腹刺痛,腸鳴腹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一味丹參同四物湯,為妇科要藥。

参见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丹參部》,出自《古今圖書集成

外部链接

  1. 这个词是马拉松战役的指挥官米太亚德()名字的来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