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

「桌上網球英語:)简称桌球,又称乒乓球英語:),是一种由两名或四名运动员用小球拍(即乒乓球拍)在桌子上来回击打一个轻便的球,或是用乒乓球拍拍打乒乓球的球類運動,在世界上許多地方流行。雙方球員手持球拍、隔著架有球網的球桌互相對打。可作為單打或雙打,兩方互相擊球直至一方無法回球,另一方便能得分。桌球與羽球網球同為球拍運動的一種。

「乒乓球」的各地常用別名
中国大陸
臺灣
港澳
馬新
乒乓球
一场高水平的乒乓球比赛
最高管理机构ITTF
昵称,
,
起源1880年代
特征
是否身体接触
球员单打或双打
分类球拍运动,室内运动
设备塑料材質,直徑標示為40+,代表其直徑偏差由原來的39.50-40.50毫米上調至40.00-40.60毫米
何时加入奥运会1988年

詞源

「」一词得名於其打擊時發出的「Ping Pong」聲音,該擬聲詞由英国制造商J. Jaques & Son Ltd在1901年註冊為商標。在中國大陆香港澳門等地,就以「」這一音譯作为它的官方名稱。其中「乒乓」二字始見於明代[1],是一對變體表音字,即通過輕微改變“兵”的形體來標示與之相似的讀音[2]。而在台灣韓國日本,則仍根據英文「table tennis」將其稱為「」(日语:韓語:),意指桌上的球類運動。

歷史

中国山村中正在打乒乓球的孩子们

乒乓球由網球()發展而來。它起源於19世紀末的英國。歐洲人熱愛網球運動,但因為受到場地和天氣的限制,他們將網球運動搬到室內,以餐桌作為賽場,慢慢發展出乒乓球運動。也有的说是1890年几名在印度海军官发觉在1张不大的台子上玩网球颇为刺激。后来改用空心的小皮球代替弹性不大的实心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网拍。最初称为“桌面网球”(table tennis),也有叫“室内网球”(Indoor tennis)的。1位美国制造商以乒乓球撞击时所发出的声音创造出ping-pong作为他制造的“乒乓球”专利注册商标。后来逐渐为乒乓球的正式名称。

20世紀初,乒乓球運動在歐洲亞洲蓬勃開展起來。1926年,在德國柏林舉行了國際乒乓球邀請賽,同時成立了國際乒乓球聯合會。第一屆世桌賽譜寫了乒乓球早期運動的歷史新篇章,為今後的世界錦標賽奠定了基礎。從1926年至1939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每年都舉行1次。從2003年第47屆世乒賽開始,國際乒聯決定將把單項與團體比賽分開進行。多年的發展也使乒乓球的球拍、比賽用球和規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再后来,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棉的球拍。

乒乓球運動於1988年夏季被首次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规则

乒乓球台示意图

当今的世界比赛标准用球是一个具有高弹性的空心塑料球。球直径45毫米,重2.7克。球台2.74米长,1.525米宽,76厘米高。台面用高密度纤维板或者类似的加工木料做成,并被涂上了一层低摩擦的专用光滑涂料。

球台被一个高15.25厘米的球网分为两部分。球员必须配备球拍。球拍由木制球板、海绵、以及橡胶皮组成。比赛的每一分由一方球员发球开始。發球员必须用手把球垂直於地面向上抛起,不得使球旋转,并使球在离开非执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至少十六公分。当球从抛起的最高点下降时,發球员方可击球,使球首先触及本方台区,然后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再触及接发球员的台区。然后接球员必须还击,使球直接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或触及球网装置后,再触及对方台区。然后双方球员轮流击球,如此反复下去,直到某一方無法將球回擊至另一方之球檯上,此時判另一方得1分。比赛通常以五局三勝或七局四勝(正式國際比賽賽制)的形式進行,每局的勝方必須至少得11分,而且比敗方至少多得2分(若對方已得10分,己方必須得12分方可贏得此局,其餘以此類推)。

乒乓球桌子也是在不断变化中,早年桌子只有九十厘米宽,远台接球非常容易出台,后来国际乒联改为现在的宽度;早年的网高是17厘米,后来国际乒联改为现在的高度。早年乒乓球直径是三十八毫米,现在是40毫米。最近国际乒联决定从2014年7月1日起,在国际比赛中推广使用以聚酯纤维为材料的新球,代替“赛璐珞”(celluloid)为材质的旧球,以避免旧球有毒易燃的缺点 [3]。且為了降低球速,增加來回,亦增加觀賞性,將原本39.50至40.50毫米的直徑,上調到40.00至40.60毫米,標示為 40+。

商业相关

乒乓球运动曾被做成第一个成功的商业化电视游戏Pong」。

政治相关

1970年代,美中关系极度紧张,中国邀请美国桌球队訪中,其后中国桌球队回访。这成为了改善美中关系的一个新起点。不久,美国总统尼克松访中,这是美国总统首次来中国访问。因此人们把这次历史事件称为“”。此外,这次“小球转大球”的关键人物是中国体育队员庄则栋。因为他的热情友好,结识了美国乒乓球运动员格伦·科恩,从而发展出一段美中建交的外交關係[4]

比赛用具

乒乓球比賽的用具包括:球拍、膠皮、比賽用球、球桌及防滑地膠等。

场地设施

地面应为木制或经国际乒联批准的品牌和种类的可移动塑胶地板。地板具有弹性,没有其它体育项目的标线和标识。地板的颜色不能太浅或反光强烈,可为红色或深红色;不能过量使用油或蜡,以避免打滑。馆内比赛区域的空气流速控制在每秒0.2至0.3米之内,温度为20~25℃左右,或低于室外温度五℃。

球拍(racket/bat)

材質規定

根據國際乒乓球聯盟(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tion,ITTF)的規定,球拍的組成中,至少要有85%是天然木材,可使用纖維材料或壓縮紙作為強化層,但強化層的厚度應小於球拍總厚度的7.5%或0.35毫米[5]

類型(依結構區分)

  • 單板:整支球拍是由單一層天然木材,加工製成,常見木材包括檜木、柏木。單板球拍對於木紋的疏密、角度與均勻度有較高要求,會對擊球時的力量傳遞與手感有極大影響。
  • 夾板:球拍是由多層木材或強化層組成,一般來說,夾板會使用纖維方向不同的木材夾層加以組合製成,根據木材夾層的層次多寡,又可分為三夾、五夾、七夾甚至九夾,且夾層由內而外可分為芯材、力材與面材[6]

類型(依握法區分)

  • 直拍(penhold grip):又稱直板,主要分為日本式直拍(日直)及中國式直拍(中直)兩大類。
日本式直板:俗稱日直、傳統直拍,在臺灣、日本、朝鮮半島等地區業餘球友之間較為流行的一種握拍類型,在結構選才上多為單一材質(單板),以檜木(其中又有日本木曾檜木、美洲檜木及台灣檜木之分)居多,中國製拍廠世奧得(SWORD)亦曾製作阿尤斯木之單板日直,惟擊球手感與檜木差異大,較難為習慣單板檜木之使用者所接受,故市場銷售量不佳。除了單板之外,市場上亦有多層複合板(強化層有編織碳纖維、芳碳纖維、軟碳、尼龍碳纖維等)之產品,近幾年日本蝴蝶牌(BUTTERFLY)亦有推出以韓國選手柳承敏命名之尼龍碳維纖日本式直板。以拍面形狀來分,又有方形(或稱角形)、圓形(或稱丸形)及方圓形(或稱角丸形)之直板,主要區別是在於擊球重心點不同,方形適合中、遠檯抽球進攻,圓形適合近檯小球技術,而方圓形介於兩者之間。除了這3種形狀外,市場上亦有可貼兩面膠皮以倒拍進攻為主之陰陽板,惟此類產品甚為少見,在打法上亦較難學習與掌握。
中國式直板:俗稱中直(CS),外觀上幾乎與橫板一樣,但通常拍形較長(約151mm*160mm),握柄處較短,兩面均可貼皮,以反面膠皮擊球即所謂「直拍橫打」,在國際桌壇中國許昕香港黃鎮廷等人為代表的打法。在反手方面,可採用部分推擋部分直拍橫打(如中國劉國梁馬琳),或是全直拍橫打(如中國王皓)的打法。中國式直板在中國業餘球界最為盛行,其他如台灣或香港地區業餘球界亦有人使用。中國式直板在結構選材上幾乎清一色為夾板,少數品牌如DARKER、銀河曾推出單一檜木材質,惟因厚度太厚,市場接受度不高。
  • 橫拍(shakehand grip):又稱刀板、負手板,起源於歐洲,為最早出現且最常見的握拍類型,尤其在職業選手中,橫拍握法占九成以上。

尺寸規定

  • 若是無海綿膠皮,膠皮和黏著劑的总厚度不能超過2毫米,若是有海綿膠皮,膠皮和黏著劑的总厚度不能超過4毫米。
  • 膠皮必須是連續、平整且厚度均勻的。
  • 球板兩面的膠皮必須是紅色和黑色,不能同色[5]

類型

  • 反膠:膠皮平坦的一面朝外,以接觸球體。由於膠皮能與球接觸時,能透過形變增加與球的接觸面積,因此球手可以容易施力產生強烈旋轉[7]
  • 正膠:俗稱短顆粒,又根據膠質是否硫化的不同,分為生膠與熟膠,生膠的短顆粒通常顆粒大小較大,又稱中顆粒。
  • 長膠:俗稱長顆粒。
  • 防弧:俗稱Anti,無摩擦膠面。

技術和戰術

技術是戰術的基礎,戰術是技術的綜合運用。戰術結合現場環境,雙方心理及生理狀態,合理選用技術以戰胜對手的方法是謂戰術。例如攻球的動作,拍型,觸球部位,是技術問題;而針對對方手感不佳,發不轉球誘其回球飄高,持續攻壓導致對方失誤,或者待機搶攻對方,屬戰術考量。

技術種類

  • 發球
    • 正手發下旋、側旋、側上旋、側下旋
    • 正手發逆側旋、逆側上旋、逆側下旋
    • 正手發急球、不轉球
    • 反手發下旋、側旋、側上旋、側下旋
    • 反手發逆側旋、逆側上旋、逆側下旋
  • 台內接發球或回球
    • 正、反手擺短、劈長(搓)、撇
    • 正手挑打、突擊(常形成出台對攻)
    • 反手彈擊、擰拉(常形成出台對攻)
  • 出台接發球或回球
    • 正、反手前衝弧圈、高吊弧圈、快帶(撕)
    • 正、反手側切
    • 正、反手削球
    • 正、反手放高球、長球

战术種類

  • 发球抢攻战术
    • 发侧上下旋后抢攻。
    • 发急球后抢推抢攻。
  • 接发球抢攻战术。
  • 对攻战术。
  • 拉攻战术。
  • 削中反攻战术。
  • 搓攻战术[8]

休閒或體育

專業的角度來看,桌球對於身體的協調,包括步法、身法、揮擊、視力反應等皆有高度要求。可是桌球給觀眾或業餘愛好者的感覺往往比較像是休閒活動而非體育運動,這其實是很多原因造成的:

  1. 桌球器材體積受限於發明之初的立意,定調為室內運動,而在1950年代以後,隨著工業發展,以日本為首的許多國家開始研發新的膠皮、膠水、底板等器材,使球的旋轉與速度大大提升。原本因體積小就很強調技術細膩的桌球更加吃重球感及訓練,技術層次不夠高的業餘玩家常因器材性能太好而難以控制回球,或因訓練不足而對來球的旋轉與軌跡判斷錯誤。
  2. 打桌球為了得分常用速度及落點取勝。在場地面積小、球速又快、落點刁鑽、急於進攻的取勝意識前提下,加上業餘玩家身體素質不足,通常難以反應過來而對來回球作出正確決策。

綜合以上2點,在一場真正的比賽中,恐怕只有超一流球員容易有精彩多次的回合,大部分的玩家常陷在發球搶攻戰與無謂失誤的輪迴中。所以很多桌球選手在訓練時往往汗流浹背,比賽時卻沒有運動到多少。

也就是說,抱持強迫取分的激進心態打球,打桌球可能變成一件枯燥的事;但若抱持連續互相抽球多回合以及強身健體的意識打球,打桌球就是兼具休閒娛樂、體育健身、觀賞性、老少咸宜且易於上手的運動。

比賽

乒乓球名人

中國大陸

香港

新加坡

  • 李佳薇
  • 馮天薇

臺灣

日本

韓國

瑞典

白俄羅斯

德國

法國

巴西

奧地利

丹麥

  • 梅茲

希臘

葡萄牙

英國

  • 皮奇福德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乒乓球

參考文獻

  1. 世德堂本《西遊記》第十回:「如此二三日,又聽得後宰門乒乓乒乓磚瓦亂響。」第七十三回:「乒乓劍棒響,惨淡野雲浮。」
  2.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
  3. 四川在线, 新塑料球登上乒乓舞台 国际乒联7月1日用新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网易体育, 2014-06-09
  4. . ifeng.com.
  5. . www.ittf.com. [2016-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6).
  6. 彭茜瑜. .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器材研究所碩士論文.
  7. 蘇慶育.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論文.
  8. 苏丕仁,教学与训练,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153-168 ISBN 7-5009-1175-0/G-108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