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三公

九龍三公,又稱為三公爺魏府三王公,是南宋的三位忠臣,即魏太師魏了翁)、魏統制(魏國佐)、魏御史(魏天忠)祖孫三代,泉州晉江漳州龍海等地皆有奉祀。

簡介

魏了翁,南宋理學學者,長於書法,尤善小篆行書。曾領兵抵抗女真,官至禮部尚書、端明殿學士,追贈太師,諡文靖。

魏國佐,了翁之子,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進士,曾任福建漳州推官宋度宗敗退時,封其為雲黔兩廣五軍都統制以抵抗蒙古

魏天忠,國佐之子。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年),元軍攻佔南宋,魏天忠被授為御史,與張世傑陳宜中等人保護兩位幼小的皇帝(端宗、末帝)逃奔福建泉州,不料,泉州守臣蒲壽庚叛變,追殺宋朝君臣,魏天忠等人又護帝逃往泉安銀同、金門、烈嶼,逃至漳浦縣白水營時,又遇元將追至,眾人急走九龍嶺,卻被包抄圍困,元將阿刺罕遣使欲迫端宗飲。魏天忠為了掩護端宗脫逃,身著龍袍代帝飲鴆殉節,卒於舊曆五月初四。鄉民感其英烈,將魏天忠厚葬於九龍江畔虎頭山(虎眼穴),稱「魏公墓」。

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重整朝綱,其因感念魏府三代忠良,追封魏氏三代為「九龍三公」,敕令建祠奉祀並命名為「昭明宮」。

據傳後來山洪暴發,昭明宮遭大水沖毀,虎眼化作浮石順九龍江漂到晉江東石港,東石蘇姓漁民下海時網得此浮石,鄉人稱該浮石乃是九龍三公神靈寄托,于是擇地建廟祭祀該浮石,即今晉江東石嘉應廟。後人也在被沖毀的昭明宮不遠處(湖底村石門頭)建造“魏氏宗祠”作為九龍三公的祖廟。

信眾多以每年農曆五月初四魏天忠殉國日作為九龍三公聖誕。

從神

  • 大、二舍爺(原東石鎮西尾庄媽祖宮天上聖母駕前護衛,因曾於東石鎮嘉應廟前海灘顯聖玩耍故分香至嘉應廟中,成為九龍三公護衛)
  • 左、右烏官爺(道光年間東石嘉應廟前往三公成道地朝聖,於迷途時出現指引之領路犬)

奉祀寺廟

中國

  • 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石門頭魏氏宗祠
  • 福建省晉江市東石鎮嘉應廟

台灣

  • 彰化縣鹿港鎮竹圍內竹安宮
  • 嘉義縣布袋鎮嘉應廟,以下次項目為其分靈廟
    • 新北市淡水區九龍宮
    • 新北市淡水區北耀壇(配祀)
    • 台南市仁德區三配殿
    • 台南市鹽水區龍聖宮
    • 高雄市鹽埕區聖龍宮
    • 高雄市七香殿(配祀)
    • 高雄市路竹區頂寮三公宮
    • 屏東縣屏東市大埔嘉應壇
  • 嘉義縣布袋鎮新塭嘉應廟,以下次項目為其分靈廟
    • 台北市萬華區青龍宮
    • 台南市安南區顯海九龍宮
    • 高雄市鼓山區哈瑪星嘉應壇[1]
    • 屏東縣屏東市新應宮
  • 嘉義縣布袋鎮塩地仔龍珠宮
  • 嘉義縣布袋鎮魍港太聖宮(該廟五王千歲之一)
  • 嘉義縣義竹鄉北港仔嘉應宮
  • 台南市東區開基信安宮(配祀,為該廟建廟主委萬國製藥董事長蔡四松家之祖佛)[2]
  • 台南市安南區溪頂寮箔仔寮代天宮(配祀)
  • 高雄市前鎮區紅毛港朝天宮(配祀)[3]
  • 屏東縣屏東市慶和堂

參考資料

  1. 李文環、吳修賢. . 《高雄師大學報:人文與藝術類》. 2015-12, (39): 60. doi:10.7060/KNUJ-HA (中文(台灣)‎).
  2. 吳明勳. . 中研院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11-08-17 [2019-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3) (中文(台灣)‎).
  3. 劉普雄. . 中研院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11-11-14 [2019-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3) (中文(台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