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端宗

宋端宗赵[註 1]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南宋第八位皇帝(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在位),在位3年,得年10岁,廟號端宗諡號「裕文昭武愍孝皇帝」或「孝恭仁裕懿聖濬文英武勤政皇帝」[2][3],又有史稱宋帝。他是宋度宗的五子,宋恭帝兄,曾被封为建国公吉王益王等。

注意:本页面含有UnihanA区用字:「」。有关可能會错误显示,詳见Unicode汉字。
宋端宗
南宋皇帝
統治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1年328天)
前任宋恭帝
繼任宋帝昺
出生1269年7月10日
逝世1278年5月8日(1278歲-05歲-08)(8歲)
南宋碙洲(今香港大嶼山
安葬
全名
年號
景炎 1276年五月-1278年四月
谥号
裕文昭武愍孝皇帝[1]
孝恭仁裕懿聖濬文英武勤政皇帝[2]
庙号
端宗
政权宋朝南宋

生平

宋恭帝德祐二年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军攻克临安时,宋恭帝謝太皇太后相繼被俘。赵和母亲杨淑妃和弟弟赵昺由国舅杨亮节等护卫,出逃福建,定行都於福州濂浦平山福地,改年號景炎,行宮為平山閣(當時时值战乱,哀鸿遍野,宋军撤离此地时,曾开仓济民,当地人民甚感其恩,元军佔领福州时,当地人民遂将平山阁改名为泰山宫,祭祀南宋高宗赵构及入闽的益、广二王。左右列的是文臣武将:文天祥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当地泰山宫便塑这些神像,实是回避元代的查禁,以泰山宫作掩护,泰山宫現存完好)。

赵登基前被封为「天下兵马都元帅」。1276年6月14日即位,改元景炎,时年只有7岁。虽然朝臣陆秀夫等坚持抗元,力图恢复宋朝,但在元军的紧紧追击下,端宗只能由大将张世杰护卫登船入海,东逃西避,疲于奔命。他曾逃到南澳岛上,在岛上海滩上开挖的宋井至今仍存,之后又逃到香港九龙城一帶的官富場,現存的宋王臺侯王廟都是为纪念宋端宗而建。在官富場時間估計為景炎二年四月至十一月 。

景炎三年(1278年)3月,端宗在元将刘深追逐下避入广州對開海面,不料座船倾覆,端宗遇溺被左右救起,因此染病。因元军追兵逼近,又不得不浮海逃往碙洲(今香港大屿山)。不到10岁的小皇帝屡受颠簸,又惊病交加,于几个月后(1278年5月8日)在碙洲去世,葬于永福陵(今香港大嶼山東涌黃龍坑)[4]

根據宋王臺花園《九龙宋皇台遗址碑记》记载,、二帝南逃期間,「有金夫人墓,相传为杨太后[註 2]女,晋国公主,先溺于水,至是铸金身以葬者」,葬于今九龙城区,人称金夫人墓,后来在该址兴建了圣三一堂,金夫人墓隨之湮沒。另一方面,碑記也記載端宗曾經於九龍城白鶴山行朝,及以一塊大石為御座,後人稱此為「交椅石」,惟該石現在已經不知所終。

泉州各地所奉祀的兩名孩童神日月太保源流不詳,最流行的說法,是元代時鄉民祭拜端宗、帝昺兄弟。由于担心被蒙古官吏發覺而賈禍,故改稱日月太保[5][6]

家屬

祖先

兄弟

  • 長兄趙焯,夭折
  • 次兄趙舒
  • 四弟宋恭帝,趙㬎
  • 五弟趙憲,夭折
  • 六弟趙锽,夭折
  • 七弟宋少帝,趙昺

評價

  •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脱脱等的評價是:“宋之亡征,已非一日。历数有归,真主御世,而宋之遗臣,区区奉二王为海上之谋,可谓不知天命也已。然人臣忠于所事而至于斯,其亦可悲也夫!”[8]

註解

  1. 「昰」,拼音:,音同「是」。《.》:昰,「是」之古字,或「夏」之古字。
  2. 杨太后,帝母,是宋度宗的杨淑妃,並非宋真宗的杨淑妃。

參考文献

  1. 《通鉴纪事本末·卷八十八》
  2. 《文天祥全集·卷十七·纪年录·戊寅宋景炎三年》:(景炎三年四月)二十二日,内批百官议谥号:孝恭仁裕懿圣濬文英武勤政皇帝,庙号端宗。
  3. 黃淳崖山志
  4. 吳兆偉. . 樂善行. [2018-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8).
  5. 闽南人民纪念赵宋王朝的特殊造像——日月太保
  6. 日月太保宫(一堡宫)
  7. 楊青. 中華楊氏通譜 (古代卷). 北京 : 綫裝書局, 2007 ISBN 978-7-80106-727-2
  8. (元)脱脱等. . 国学导航. [2018-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8).

外部链接

中國歷代皇朝-宋朝
前任現任繼任
赵㬎(宋恭帝)

1274年-1276年(投降於元朝)

趙昰(宋端宗)

1276年-1278年

趙昺(宋帝昺)

1278年-1279年(滅亡於元朝)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