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校门
历史
清朝皇家园林清华园原有两道宫门,大宫门大殿为“永恩寺”,后被拆除。至今留下遗迹为二校门内两颗古柏。
清华大学最初为游美学务处所附设肄业馆,1909年确定于清朝皇家园林清华园建校后开始建设校门,斐士(E. S. Fischer)施工,并于1911年“清华学堂”开学前建成,为青砖基座、白玉石砌成的三拱石门,在阳光的照射下,鲜明而有神采。中间一道弧度完美的大拱门之上镌刻着清末大学士那桐所题“清华园”三个大字,字体浑圆饱满。大拱门两侧各有一个精细的小拱门。
1930年代,清华校园扩建后有了新的大门,这座最早的校门从此被称作“二校门”。
1966年8月24日,红卫兵以“破四旧”为由拆毁了被称为“封资修”的古物二校门。二校门被毁后,1967年9月15日,全国第一座毛泽东塑像在原二校门处落成。文革结束后,1987年8月29日拆除毛泽东塑像,重建二校门。由于历史上没有留下准确的二校门建筑图纸,新建二校门以老校友们的印象以及留存下来的照片资料恢复制图建造,据众多老校友在新的二校门落成后的观瞻印象,重建的略高于原门。
二校门如今成了清华大学校内的著名景点之一,来访者,毕业生,以及各类校内活动参与者往往都会在此留影为念。[1]
参考资料
- 清华“二校门”、北大“未名湖”暑期游人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新华网
- . 新竹市: 國立清華大學. [2015-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8) (中文).
清華二校門:北京清華的二校門是清朝皇家園林「小五爺園」的宮門,也是北京清華最早的校門。「清華園」三個大字刻於中間拱門之上,字體渾圓飽滿。因後來新建校門,此門便被稱為二校門。在行政大樓後方,有座以等比例縮小的二校門,用以表示兩校之間的一脈相承。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